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操作式反渗透滤膜系统,包含反渗透滤膜单元、扣合单元、水密元件、顶盖与底盖。反渗透滤膜单元具有呈三明治结构的膜支撑板、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由三者界定出一供水体透析的容室,及一轴向贯穿且与容室连通的产水孔。扣合单元与反渗透滤膜单元是相互交错嵌迭,扣合单元具有一供夹固反渗透滤膜单元的导接盘,再借水密单元使扣合单元与反渗透滤膜单元保持水密状态。该顶盖具有一与该产水孔连通的唧水口,供以一负压将透析过薄膜的水体即引至系统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过滤系统,且尤其涉及一种低动力、薄膜清洗容易, 且可避免浓度极化现象的负压操作式反渗透滤膜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采取薄膜分离技术的废水回收方式,己属业界普遍的作法之一,尤其 在饮用水高级化的三级处理上,已具有相当良好的固液分离成效,因此,近年 来以薄膜系统来进行分离及净化的技术已渐受重视。现有技术的膜组外观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为管状的薄膜,如螺旋包迭式(spiral-wound)、中空纤维式(hollow-fiber)及中空管式(tubular),另 一种则为平板式(flat-sheet)的薄膜,其中,螺旋式与中空纤维式膜组虽然采 用高装填密度(high packing density),但由于须面对不同水体中的悬浮固体 及胶羽,使得膜组容易阻塞,而且,为了提高造水的流通量,只能通过膜管的 增设及增加操作压力来提高水的流通量,造成膜管设备体积庞大与成本的增 加,另外,这两种膜管也不能拆卸清洗或逆洗。如图1所示,至于采用平板式的薄膜系统100,主要是在两片薄膜IIO(通 常采用R0膜或UF膜)之间夹设一膜支撑板120 (membrane su卯ort plate), 以构成一内部可容纳水体的滤板单元130。该滤板单元130具有一位于盘体110 外缘且供一导水管140组接的导接口 131,以及一贯设在盘体110中央的穿孔 132。该穿孔132可供穿套于一轴柱150上,并且,在两两滤板单元130之间 夹设有一夹衬单元160(membrane spacer),而形成一层迭状的薄膜系统100, 并且使得该薄膜系统100内部形成一可逐层与滤板单元130通连的污水流道。 此外,在该轴柱150的两端分别锁接有一顶盖170及一底盖180,借以夹制前 述的滤板单元130及夹衬单元160,以防止漏水。该底盖180具有一供水口 181, 该顶盖170具有一排放口 171,该供水口 181与排放口 171是与污水流道连通。如此,当污水自该供水口 181泵送入该污水流道时,借着水压的推挤下,可使水体透过滤膜110而进入该滤板单元130内,并由每一个滤板单元130的导接口 131接引至外部汇集,而浓縮的废液则由该排放口 171排出。但是,这种平板式的薄膜过滤系统在操作使用上,仍有以下的缺点一、 为了提高造水量必须增加流体操作压力,但是滤膜系统ioo只靠顶、底盖170、 180来锁结,水密的效果相当有限,很容易产生漏水,相对的,为 了维持一定的造水流通量,所以薄膜系统100的操作压力须控制在15 30 kgw/cm2,不能采用低压操作,动力损耗大。二、 由于只能增加操作压力来提高流量,加上污水是以逐层流动供水,并 非以横向流动(cross flow)的扫流方式进行扩散渗透,不但滤速降低,且系 统内的水体容易造成浓度极化现象(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进而产生 污泥沉积的滤饼,所以系统需要有良好的预过滤程序,以保护薄膜避免污堵及 表面结垢。三、 薄膜是迭接锁合在系统内部,无法自外部来进行冲洗,唯一方法只能 将系统整个拆卸后才能清洗,但也造成停机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操作式反渗透滤膜 系统,可直接置入污水池内进行薄膜过滤,不须要外部的壳管或现有技术的夹 衬单元,薄膜可在外部以水柱或转动进行冲洗,无须另行停机拆卸,使方便清 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平板式过滤单元必须整组拆卸作清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提供一种负压操作式反渗透滤膜系统,滤膜采中央的迭锁 式扣合单元结构,不须轴柱即能结合,加上系统操作压力低,使用时无漏水或 污水渗入系统内之虞;用以解决已知平板式过滤单元的水密效果差且易产生漏 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负压操作式反渗透滤膜系统,以平行于滤膜表面的扫 流进行固液分离,借膜组旋转或液体的流动产生平行滤面的高剪应力减少粒子 附着,且污水在开放式的槽体内进行反渗透分离,避免产生浓度极化现象;用 以解决已知平板式过滤单元因产生浓度极化现象所造成严重的沉积滤饼的问 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负压操作式反渗透滤膜系统,包含反渗透滤膜单元、扣合单元、水密单元、顶盖及一底盖。每一个反渗透滤 膜单元,分别具有呈三明治结构的一膜支撑板、 一第一薄膜及一第二薄膜,该 第一薄膜固设在该膜支撑板的一顶面,该第二薄膜固设于该膜支撑板的一底 面,前述三者可界定出一供水体透析的容室,并且,前述三者更具有一沿轴向 延伸且与该容室连通的产水孔。每一个扣合单元,是与该些反渗透滤膜单元交 错设置且呈相互嵌迭,并分别具有二贴设在该反渗透滤膜单元上的导接盘以及 二嵌置在该导接盘上的水密元件,各该导接盘具有一与该产水孔同轴的导水 孔、多个嵌接脚与多个嵌合部,各该嵌接脚穿置过该产水孔且与该第一薄膜相 对,各该嵌合部与该第二薄膜相对,且该些导接盘可由该嵌接脚趋近于相邻导 接盘嵌合部的夹制位置,操作成该嵌接脚远离于相邻导接盘嵌合部的松脱位 置,并且相邻的导接盘位于夹制位置时,可使该些反渗透滤膜单元保持水密状 态。每一个水密元件,分别夹置在该导接盘的一外缘及该膜支撑板上。该顶盖, 迭组于最上方的反渗透滤膜单元上,具有一与该产水孔连通的唧水口,供以一 负压将通过薄膜的水体唧引至系统外部。该底盖,迭组于最下方的反渗透滤膜 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废水流向形成扫流,无浓度极化现象,不易产生污堵,所以可降低滤饼的沉积量,且不需产水孔也不会产生漏水问题;此外可自外部直接冲 洗膜面的污泥,无需整组拆下,不但方便清洁,且薄膜表面光滑,以利于快速 清洗。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 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的平板式过滤单元的组合剖视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负压操作式反渗透滤膜系统的一反渗透滤膜单 元与一扣合单元的分解立体图3为该膜支撑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4为该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该导接盘的立体图6为该扣合单元的二导接盘锁固该反渗透滤膜单元的局部立体图;图7为该导接盘的嵌接脚与嵌合部相互嵌固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该实施例放置于该废水槽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跳薄膜系统110:盘体120:膜支撑板130:滤板单元131:导接口132:穿孔140:导水管150:轴柱160:夹衬单元170:顶盖171:排放口180:底盖181:供水口200:反渗透滤膜单元210:膜支架板211:内环圈212:外环圈213:夹网214:定位柱215:间隔块216:槽缝220:第一薄膜221:中心孔222:内缘223:外缘230:第二薄膜231:中心孔232:内缘233:外缘240:空隙300:扣合单元310:导接盘311:导水孔312:嵌接脚313:嵌合部3131凸点314:定位孔315:环凹部320:导接盘321:导水孔322:嵌接脚3221凹穴323:嵌合部324:定位孔325:环凹部400:水密单元500:顶盖510:立而盖520:唧水口530:泵浦540:锁盖600:底盖601:排气孔610:立而盖611:排气孔700:谷室710:产水孔800:插销900:导管900,:导管910:废水槽920:支撑架930: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操作式反渗透滤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多个反渗透滤膜单元,分别具有呈三明治结构的一膜支撑板、一第一薄膜、一第二薄膜,及一沿轴向贯通前述三者的产水孔,该第一薄膜是以内、外缘密贴在该膜支撑板的一顶面,该第二薄膜固是以内、外缘 密贴于该膜支撑板的一底面,并且,前述三者可界定出一供水体透析且与该产水孔连通的容室; 多个扣合单元,与该些反渗透滤膜单元交错且相互嵌迭,并分别具有一固设在该反渗透滤膜单元上的导接盘,该导接盘具有一与该产水孔同轴的导水孔、多个嵌接脚与多 个嵌合部,各该嵌接脚可穿置过该产水孔且与该第一薄膜相对,而各个该嵌合部则与该第二薄膜相对,且该些导接盘可由该嵌接脚趋近于相邻导接盘嵌合部的夹制位置,操作成该嵌接脚远离于相邻导接盘嵌合部的松脱位置,并且相邻的导接盘位于夹制位置时,可使该些反渗透滤膜单元保持水密状态; 多个水密元件,分别夹置在该导接盘的一外缘及该膜支撑板上; 一顶盖,迭组于最上方的反渗透滤膜单元上,具有一与该产水孔连通的唧水口,供以一负压将通过薄膜的水体唧引至系统外部;以及 一底盖,迭组于最下方 的反渗透滤膜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其昌,
申请(专利权)人:新世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