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无耙灰浆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968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无耙灰浆浓缩装置,是在罐体内固定有倾斜的浓缩组件,稳流筒和反射锥,底流防堵装置设在罐体的出浆口,溢流槽布置在罐体的上部,具有维修量小,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比普通浓缩机提高效率4~6倍,又由于取消了灰耙投资可减少20~30%,是其它浓缩装置的换代产品。(*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火力发电厂高浓度除灰的浓缩制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无耙灰浆浓缩装置。目前,电力系统使用的浓缩装置为有耙浓缩机,沉淀到罐体下部的浓缩灰浆需要靠耙的转动将浓缩灰浆刮到罐体的出灰口,其耙需要用转动装置带动其旋转,造价较高,且有一定的检修工作量,长期运行情况下,经济效益较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无转动设备、造价低的无耙灰浆浓缩装置。该浓缩装置由罐体1、支架2、浓缩组件3、溢流槽4、巡检平台5、桁架6、进浆管7、稳流筒8、扶梯9、反射锥10、底流防堵装置11、漂珠挡板12组成,其中,罐体的上部由筒体组成,下部由锥体组成,在罐体内固定有倾斜的浓缩组件3,稳流筒8固定在罐体上端的中心处,进浆管7固定在罐体的顶部其出浆口与稳流筒的中心对应,在稳流筒的下部锥体内设有反射锥10,底流防堵装置11设在锥体的下端通过法兰与锥体连接,溢流槽4焊接在罐体的上部。所述的浓缩组件3在罐体的筒体段沿径向方向倾斜径向布置,或在罐体的筒体段沿周向方向倾斜周向布置,或在罐体内沿径向方向倾斜轴向布置成环状;所述的锥体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或双曲线形;所述的底流防堵装置由高压进水口13、喷嘴14、出灰口15、环形空腔16组成,高压进水口13通过环形空腔16与布置在出灰口15周围的喷嘴14相通。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浓缩装置根据浅层沉淀原理和灰浆内摩擦原理设计而成的罐体和浓缩组件的布置方式,既保证了浓缩效率又有利于灰浆的下滑,比普通浓缩机提高效率4~6倍,又由于取消了灰耙投资可减少20~30%,是其它浓缩机的换代产品;2.无转动设备,维修量小,运行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高寒地区使用该设备可在室内布置,是火力发电厂高浓度远距离水力除灰的关键设备;3.由于增加了底流防堵装置,可随时清堵,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4.使用在电厂除灰系统中可节省大量除灰用水和电能消耗,也可用于灰渣分除和混除系统中,还可用于冶金企业尾矿浓缩处理和煤炭等企业浆体浓缩和回水重复使用系统。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下列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浓缩组件在罐体的筒体段沿径向方向倾斜径向布置、锥体截面为双曲线形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浓缩组件在罐体的筒体段沿周向方向倾斜径向布置、锥体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B—B向展开视图图6为本技术浓缩组件在罐体内沿径向方向倾斜轴向布置、锥体截面为双曲线形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底流防堵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罐体2—支架3—浓缩组件4—溢流槽5—巡检平台6—桁架7—进浆管 8—稳流筒9—扶梯10—反射锥11—底流防堵装置 12—漂珠挡板13—高压进水口 14—喷嘴15—出灰口 16—环形空腔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由直筒体和双曲线形圆锥体组成的罐体1,浓缩组件3沿径向方向倾斜径向布置在罐体1的直筒体段如图1、2所示,图2为图1的俯视图,示出了浓缩组件的排列关系,浓缩组件3可以为常规的蜂窝状斜管或斜板通过托架固定,为了便于灰浆的下滑在罐体的内部涂上一层润滑涂料。底流防堵装置11固定在锥体的最下端其结构如图6所示,装置的上部通过法兰与锥体的下部连接,在装置的出恢口15周围设有一组喷嘴14,高压进水口13通过环形空腔16与喷嘴14相通。支架2与罐体1焊接在一起,桁架6与罐体1及支架2焊接在一起,稳流筒8为常规的带格栅的稳流筒固定在桁架6上或由本体内支架支撑,进浆管7架设在桁架6上,灰浆经其到稳流筒的中心,为了防止灰浆直接冲击底流口造成堵塞,在稳流筒的下端有一个圆锥形反射锥10,使灰浆均匀扩散。漂珠挡板12设在罐体的顶部靠进圆周处,收集浓缩装置溢流水的溢流槽4与罐体1焊接在一起并应有一定的坡度,在最低点开有一孔与溢流水管连接,集水槽外侧装有一巡检平台5并加设护栏。实施例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由直筒体和等腰三角形的圆锥体组成的罐体1如图3、图4所示。浓缩组件3沿周向方向倾斜周向布置在罐体的直筒体段,图4为图3的俯视图,示出了蜂窝状斜管浓缩组件的排列关系,图5为蜂窝状浓缩组件的展开图,示出了浓缩组件沿周向倾斜布置的关系,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由直筒体和双曲线形圆锥体组成的罐体1,浓缩组件3沿径向方向倾斜轴向布置在罐体内,浓缩组件在罐体内形成一个倾斜的浓缩组件环如图6所示,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无耙灰浆浓缩装置,由罐体(1)、支架(2)、浓缩组件(3)、溢流槽(4)、巡检平台(5)、桁架(6)、进浆管(7)、稳流筒(8)、扶梯(9)、反射锥(10)、漂珠挡板(12)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罐体的上部由筒体组成,下部由锥体组成,在罐体内固定有倾斜的浓缩组件(3),稳流筒(8)固定在罐体上端的中心处,进浆管(7)固定在罐体的顶部其出浆口与稳流筒的中心对应,在稳流筒的下部锥体内设有反射锥(10),底流防堵装置(11)设在锥体的下部通过法兰与锥体连接,溢流槽焊接在罐体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浓缩组件(3)在罐体的筒体段沿径向方向倾斜径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浓缩组件(3)在罐体的筒体段沿周向方向倾斜周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浓缩组件(3)在罐体内沿径向方向倾斜轴向布置成环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锥体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锥体的截面为双曲线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流防堵装置由高压进水口(13)、喷嘴(14)、出灰口(15)、环形空腔(16)组成,高压进水口(13)通过环形空腔(16)与布置在出灰口(15)周围的喷嘴(14)相通。专利摘要一种高效无耙灰浆浓缩装置,是在罐体内固定有倾斜的浓缩组件,稳流筒和反射锥,底流防堵装置设在罐体的出浆口,溢流槽布置在罐体的上部,具有维修量小,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比普通浓缩机提高效率4~6倍,又由于取消了灰耙投资可减少20~30%,是其它浓缩装置的换代产品。文档编号B01D21/02GK2255301SQ9522280公开日1997年6月4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5日专利技术者钟根元, 林延, 于执中, 王君林, 尹宝亮, 莫伟军 申请人: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无耙灰浆浓缩装置,由罐体(1)、支架(2)、浓缩组件(3)、溢流槽(4)、巡检平台(5)、桁架(6)、进浆管(7)、稳流筒(8)、扶梯(9)、反射锥(10)、漂珠挡板(12)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罐体的上部由筒体组成,下部由锥体组成,在罐体内固定有倾斜的浓缩组件(3),稳流筒(8)固定在罐体上端的中心处,进浆管(7)固定在罐体的顶部其出浆口与稳流筒的中心对应,在稳流筒的下部锥体内设有反射锥(10),底流防堵装置(11)设在锥体的下部通过法兰与锥体连接,溢流槽焊接在罐体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根元林延于执中王君林尹宝亮莫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