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英倚专利>正文

静止沉淀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948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静止沉淀槽,包括外筒体和焊接在外筒体上污泥斗及支架,在外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在外筒体内连接有内筒体,内筒体的下端口与污泥斗连接。外筒体内设有的内筒体改变了进水的流向,不产生紊流,使内筒体内的沉降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与相同体积的沉淀槽相比,提高了沉淀效果。(*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沉淀装置。目前,水处理领域中沉淀池的设计较为重要,较多的采用斜板/管沉淀,由于斜板/管上易产生生物膜而堵塞,堵塞后会加快水的流速而影响沉淀效果,所以有的采用竖式沉淀式,自然沉淀,为了防止竖式沉淀式产生较大的紊流,往往沉淀池做得比较大、相对来说造价就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沉淀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的沉淀装置。本技术可以这样实现,静止沉淀槽,包括外筒体和焊接在外筒体上污泥斗及支架,在外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在外筒体内连接有内筒体,内筒体的下端口与污泥斗连接。本技术由于设置了内筒体,改变了水的流向,使得从进水口处进的水不易影响内筒体中水的沉降,使得内筒体内保持相对静止的沉降区域,提高了沉降效果。本技术可以在外筒体的顶部设有污泥提升管和通气管,通气管插入提升管中,提升管上设有污泥出口,使污泥还可以通过气提的方式去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静止沉淀槽,包括外筒体(1),外筒体(1)下部焊有污泥斗(2)和支架(3),在外筒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出水口(12)和进水口(11),外筒体(1)内连接有内筒体(4),内筒体(4)的下端口与污泥斗(2)焊接,内筒体(4)的高度为外筒体的1/4~1/2,在外筒体(1)的顶部设有污泥提升管(5)和通气管(6),通气管(6)插入提升管(5)中,提升管(5)上设有污泥出口(51),使污泥除了通过污泥斗(2)处放空外,还可以通过气提的方式去除。权利要求1.静止沉淀槽,包括外筒体(1)和焊接在外筒体上污泥斗(2)及支架(3),在外筒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出水口(12)和进水口(11),其特征在于在外筒体(1)内连接有内筒体(4),内筒体(4)的下端口与污泥斗(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内筒体(4)的高度为外筒体的1/4~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在外筒体(1)的顶部设有污泥提升管(5)和通气管(6),通气管(6)插入提升管(5)中,提升管(5)上设有污泥出口(51)。专利摘要静止沉淀槽,包括外筒体和焊接在外筒体上污泥斗及支架,在外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在外筒体内连接有内筒体,内筒体的下端口与污泥斗连接。外筒体内设有的内筒体改变了进水的流向,不产生紊流,使内筒体内的沉降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与相同体积的沉淀槽相比,提高了沉淀效果。文档编号B01D21/02GK2354627SQ9822717公开日1999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邵英倚 申请人:邵英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静止沉淀槽,包括外筒体(1)和焊接在外筒体上污泥斗(2)及支架(3),在外筒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出水口(12)和进水口(11),其特征在于在外筒体(1)内连接有内筒体(4),内筒体(4)的下端口与污泥斗(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英倚
申请(专利权)人:邵英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