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其设于管道的转弯处,包括:壳体、吸声层、微孔板及设于消声弯头内的导流板,吸声层设于壳体的内壁及微孔板之间,该导流板设有若干导风孔,该消声弯头其可同时抑制高、中、低频的噪声,且结构简单,消音效果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声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
技术介绍
消声弯头是内衬吸声材料的弯头,对声波有显著衰减作用。声衰减由三部分组成 近轴向波在弯头壁的吸收和反射,以及近轴向波的能量在拐弯时转变为斜向波的能量而被吸声材料有效吸收。现有的消声器一般分为阻性消声器及抗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是利用消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随距离而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目的,这类消声器对高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消声效果,而低频消声性能较差。抗性消声器是借助于管道截面的突然扩张(或收缩)或旁接共振腔,使沿管道传播的某些频率的声波在突变处向声源方向反射回去,从而达到消声目的。它比较适用于消除低中频噪声,而对高频噪声的消声作用较差。如图1所示,现有的消声弯头10是在弯头的内壁与微穿孔板之间设置一吸声层 101,消声弯头10的两端分别连接进风口 A和出风口 B,气流从进风口 A流向出风口 B时,由于进风口 A和出风口 B不在同一方向,界面的突变会使气流相互碰撞,增加阻力,同时产生刺耳的噪音,消音效果差。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针对上述消声弯头10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其可同时抑制高、中、低频的噪声,且结构简单,消音效果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设于管道的转弯处,包括壳体、吸声层及微孔板,吸声层设于壳体的内壁及微孔板之间,还包括一设于消声弯头内转弯部位的弧形导流板,该导流板设有若干导风孔。所述导风孔的直径为12mm。所述吸声层由无纺布、吸音棉、玻璃棉或海绵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组成。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采用阻抗复合式消声模式,气流进入消声弯头内,产生的声波入射微孔板,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振动摩擦,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被吸收,微孔板能对高频噪声消声;而中、低频噪声由于导流板的缓冲,避免了气流间的相互碰撞,并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因此,本技术消声弯头可同时抑制高、中、低频的噪声,兼有阻性消声器及抗性消声器的消声特性,消音效果好。气流通过导风孔流向出风口,可避免阻力的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消声弯头的侧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的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1包括壳体11、吸声层12、微孔板 13、及导流板14。吸声层12设于壳体11的内壁及微孔板13之间,本实施例中,吸声层12是由无纺布加吸音棉组成,也可由其他吸音材料代替,例如海绵、玻璃棉等。微孔板13上遍布小孔。 消声弯头1内部的转弯部位设置弧形导流板14,导流板14上设置有直径为24mm的导风孔 141。当气流由进风口 A流向出风口 B时,由于导流板14的缓冲,分散了气流,避免气流由于界面突变产生相互碰撞,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导流板14上设置的导风孔141可让气流顺利通过。本技术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1采用阻抗复合式消声模式,气流进入消声弯头内,产生的声波入射微孔板,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振动摩擦,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被吸收,微孔板能对高频噪声消声;而中、低频噪声由于导流板14的缓冲,避免了气流间的相互碰撞,并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因此,本技术消声弯头1可同时抑制高、中、低频的噪声,兼有阻性消声器及抗性消声器的消声特性,消音效果好。气流通过导风孔141流向出风口,可避免阻力的增加。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其设于管道的转弯处,包括壳体、吸声层及微孔板,吸声层设于壳体的内壁及微孔板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于消声弯头内部转弯部位的弧形导流板,该导流板设有若干导风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孔的直径为12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阻抗声流型消声弯头,其设于管道的转弯处,包括壳体、吸声层、微孔板及设于消声弯头内的导流板,吸声层设于壳体的内壁及微孔板之间,该导流板设有若干导风孔,该消声弯头其可同时抑制高、中、低频的噪声,且结构简单,消音效果好。文档编号F16L43/00GK202203576SQ20112025077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丘桂达, 朱卫华, 朱建源, 杜世睿 申请人:厦门市蓝天碧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桂达,朱建源,杜世睿,朱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蓝天碧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