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显微数字散斑应变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8778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3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双显微数字散斑应变测量装置,由双CCD图像采集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其特征是:所说的双CCD图像采集系统由两个为一组的CCD(1)、燕尾槽(2)、调焦手论(3)、镜筒(4)、显微镜头(5)、及安装固定平台(6)构成;燕尾槽(2)固定在安装平台(6)上,调焦手轮(3)位于燕尾槽(2)的左右两端;镜筒(4)前端安装显微镜头(5),后端安装CCD(1),然后将其置于燕尾槽(2)上即构成图像采集系统;所说的计算机处理系统(7)由多通道图像采集卡、数字散斑处理软件、计算机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检测周期短,资源耗费量少;检测费用低,经济效益可观;实施方便,便于广泛应用。同时,该方法还可用于其它大型建筑诸如房屋、大坝等安全性能的检测和评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的位移、应变,应力等相关力学量的测量装置,尤其是应用非接触光电检测手段实现结构微应变的测量。
技术介绍
在我国众多公路网中,存在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在役桥梁需要进行安全检测。同时每年都有大量新建桥梁需要通过质量安全验收。目前,虽然已经有X射线、CT、超声波探测及在结构内埋设光纤等检测手段对桥梁关键部位的应力、应变进行检测。然而,由于测试量大,测试成本高,结构应变量较小,许多技术在工程现场难于实现,以至于目前仍然大量采用贴应变片一类传统电测检测手段对桥梁的承载能力进行测试。由于该方法需要在大型桥梁上布置成百上千的测试点进行维护调试测量,从而使得检测周期长,检测费用高,需要浪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对于在役桥梁的安全检测更是无法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显微数字散斑应变测量装置,其检测周期短,资源耗费量少;检测费用低,经济效益可观;实施方便,便于广泛应用。本技术一种双显微数字散斑应变测量装置由双CXD (即英文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缩写词)图像采集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其特征是所说的双CCD图像采集系统由两个为一组的CCD(I)、燕尾槽O)、调焦手轮(3)、镜筒0)、显微镜头(5)、及安装固定平台(6)构成;燕尾槽O)固定在安装平台(6)上,调焦手轮(3)位于燕尾槽O)的左右两端;镜筒(4)前端安装显微镜头(5),后端安装CCD(I),然后将其置于燕尾槽(2)上即构成图像采集系统;所说的计算机处理系统(7)由多通道图像采集卡、数字散斑处理软件、计算机组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由两个为一组的带显微镜头的双CXD图像采集系统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构成整个应变测量装置。测量时在被测物表面制作散斑场,将双CCD 图像采集系统固定于待测结构上,由计算机同步采集被测结构标距内不同两点受载前、后的散斑图像输入数字散斑相关处理软件进行运算,得到被测结构的位移、应变、应力等相关力学量。本技术还可通过双CCD图像采集系统上的调焦手轮可方便地调整焦距,在CCD 上获取被测点的最佳图像;标距的长短可通过双CCD的间距进行调节;当对建筑结构进行测量时,CCD的固定平台须与待测结构组成一个统一体,可以消除震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或积极效果①测量精度和灵敏度较高。由于本装置采用了双CCD及显微镜头,在测量形变位移量时,其精度可以达到微米数量级;在测量小应变时可以达到几个到几十个微应变的测量,克服了只能使用应变电测法对桥梁结构实施应变测量的局限性。②检测周期短,资源耗费量少。该装置只需在检测桥梁的关键部位架设双CCD图像采集系统在桥梁受载前后采集相应的散斑图像即可实现检测,因此检测周期短,只需短短几天即可完成检测任务。而传统电测法则需在桥梁刚开始架设时就要进行应变片的贴放及线路的布置,直到桥梁架设完毕,因此其检测周期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③检测费用低,经济效益可观。传统电测法对于一座中型桥梁的检测费用大概在 50 60万左右,而对于大型、特大型桥梁的检测费用则需要上百万。本专利技术对于一座中型桥梁的检测费用大概只需要10万元左右,而对于大型、特大型桥梁其检测费用不会超过50 万。因此,该方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④实施方便,便于广泛应用。该装置不仅能对新建桥梁进行检测,还能广泛用于在役桥梁的安全检测,这是目前传统检测手段所力所不及的地方。综上所述,本技术所采用的装置有效地克服了目前桥梁检测中采用的电测法所带来的检测周期长、耗费资金量大,以及对于在役桥梁的检测无从开展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克服了近几年来所出现的一些较为先进的检测手段不能在桥梁检测中得以广泛应用这一尴尬局面。本技术为桥梁建筑安全检测部门提供一种高效检测方法,在为桥梁检测部门节省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桥梁检测部门对于新建和在役桥梁的安全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两个为一组的双CXD图像采集系统示意图;图2是大型桥梁建筑结构现场实测装置布置图;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CXD(1)、燕尾槽(2)、调焦手论(3)、镜筒(4)、显微镜头(5)、 安装固定平台(6)总成、计算机处理系统(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由双CXD图像采集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图中1为(XD,2为燕尾槽,3为调焦手轮,4为镜筒,5为显微镜头,6为安装平台,7为计算机处理系统,8为固定杆,9为待测面。双CXD图像采集系统由2个两个为一组的含(XD、镜筒、显微镜头、燕尾槽、调焦手论及安装固定平台部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构成;燕尾槽固定在安装平台上,调焦手轮位于燕尾槽的左右两端;镜筒前端安装显微镜头,后端安装CCD,然后将其置于燕尾槽上即构成图像采集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由多通道图像采集卡、数字散斑处理软件、计算机组成。用上述实施例1的装置对大型桥梁结构微应变及相关力学量的测量。如附图2所示,用固定杆8将两个为一组的双C⑶图像采集系统用固定在待测面9上。待测面9刷黑漆制白斑构成相关性能较好的散斑场,调节调焦手轮4,使待测点图像达到最佳效果,由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同步采集被测物两点间标距内受载前、后的散斑图像输入数字散斑相关处理软件进行运算,就可得到被测物的相关力学量。权利要求1.双显微数字散斑应变测量装置,由双CXD图像采集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计算机处理系统(7)由多通道图像采集卡、计算机构成,其特征是所说的双CXD图像采集系统由两个为一组的CCD(I)、燕尾槽(2)、调焦手轮(3)、镜筒(4)、显微镜头(5)、及安装固定平台(6)构成;燕尾槽(2)固定在安装平台(6)上,调焦手轮(3)位于燕尾槽(2)的左右两端;镜筒(4)前端安装显微镜头(5),后端安装CCD(I),然后将其置于燕尾槽(2)上即构成图像采集系统。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双显微数字散斑应变测量装置,由双CCD图像采集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其特征是所说的双CCD图像采集系统由两个为一组的CCD(1)、燕尾槽(2)、调焦手论(3)、镜筒(4)、显微镜头(5)、及安装固定平台(6)构成;燕尾槽(2)固定在安装平台(6)上,调焦手轮(3)位于燕尾槽(2)的左右两端;镜筒(4)前端安装显微镜头(5),后端安装CCD(1),然后将其置于燕尾槽(2)上即构成图像采集系统;所说的计算机处理系统(7)由多通道图像采集卡、数字散斑处理软件、计算机组成。本技术检测周期短,资源耗费量少;检测费用低,经济效益可观;实施方便,便于广泛应用。同时,该方法还可用于其它大型建筑诸如房屋、大坝等安全性能的检测和评估。文档编号G01B11/16GK202177370SQ20102067061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吴加权, 李迅鹏, 马琨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琨吴加权李迅鹏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