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液特别是医用试液的浓缩装置,包括过滤器、导管,过滤器由盖板、盖板座及置于盖板座内的膜片组成,其特征是:膜片上分布有非迷宫式的通孔,膜片孔的大小为0.2-1μm或8-120μm,导管与盖板上的进液孔相连,与盖板座上的排液孔相连的导管的另一端,装有一弹性腔囊。(*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为试液特别是医用试液的浓缩装置,涉及医学诊断、鉴定领域。试液,特别是医学上为诊断人体组织是否发生病变或发生感染而收集的试液,如尿液、痰液、支气管的冲洗液或肝、胸腹水类的浆膜积液等,在检测前需先使观察物(如癌病细胞或细菌)与母液分离,然后再提取浓缩的观察物进行检测,浓缩分离现一般采用离心法,除需采用专用设备外,由于受设备分析取样容器的限制,分离浓缩后的观察物数量有限,其次离心法的操作过程繁复,效率低。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试液特别是医用试液的浓缩装置,其结构简单,浓缩效果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对本装置缩浓后的观察物能方便地进行随后的检测操作。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使装置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同时卫生安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实现一种试液特别是医用试液的浓缩装置,包括过滤器(1)、导管(2),过滤器由盖板(6)、盖板座(8)及置于盖板座内的膜片(7)组成,其特征是膜片上分布有非迷宫式的通孔,膜片孔的大小为0.2-1μm或8-120μm,导管与盖板上的进液孔(5)相连,与盖板座上的排液孔(3)相连的导管(2)的另一端,装有一弹性腔囊(1)。过滤器盖板可通过压入或螺纹与盖板座连接,过滤器也可用锁定装置(13)锁紧,锁定装置由锁定座(10)与锁定盖板(11)组成(图2所示),锁定座内有一空腔,过滤器放置在此空腔中,锁定座下部与锁定盖板分别带有锁块(12)与能通过该锁块的相应形状的孔槽(图4中的F所示)。导管的另一端与弹性腔囊之间装一单向阀(14),弹性腔囊的另一端为开口,与带有导管的另一单向阀(15)相连(图5所示)。两端开口的弹性腔囊也可改为一端开口的弹性腔囊连接一三通管,然后再分别经该三通管的另二个出口处的导管与单向阀相连(图6所示)。一端开口的弹性腔囊也可改为一注射器。也可加一带导管的预过滤器(图5或图6中,有虚线方框H而无虚线方框K内所示的元件),预过滤器的排液孔(3)与过滤器的导管相连,也可以使一带锁定装置(13)的过滤器的进液孔(5)与单向阀(15)的导管相连,其排液孔(3)与导管相连(即图5或图6中,有虚线方框K而无虚线方框H内所示的元件),而将原过滤器作为预过滤器使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比起离心法来,浓缩装置构成简单,用手对弹性腔囊进行操作即可完成试液的浓缩,勿须使用电力驱动的专用设备,其次能对全部试液进行浓缩,而不受离心机取样容器大小的限制。2、由于通过过滤器的试液量大,另可根据需提取的观察物不同,选择孔大小不同的膜片,所以截留在膜片上的观察物不但数量大、浓度高,而且避免了从离心法试液中提取观察物时,在分层面处其他悬浮物的干扰,因而浓缩效果好,极大地提高随后检测的灵敏度和阳性率并大大缩短检测所需时间。3、膜片上分布的是非迷宫式的通孔,被截留的观察物不致被镶嵌在孔中,因而很易从膜片上取下置于载波片上,还便于使用反拖、反挤、反滴等简便方法,以提取数量大的观察物进行随后的检测。4、结构简单,可采用通用元件,成本低廉,因而可采取一次性的使用而勿需回用处理,卫生安全。过滤器盖板(6)与盖板座(8)采用压入连接可使结构简化且不伤膜片,采用螺纹连接可使紧固可靠,采用锁定装置(13)锁紧既不伤膜片又使紧固力强,密封性好,不漏液,使过滤器能承受较大的抽吸、挤压力,提高浓缩效果。弹性腔囊(1)的两端分别装单向阀时,由于弹性腔囊的容积可以较大,因而每次抽吸的试液量也较大,另外试液的吸排均在不外泄的密封的管道中,依次地、不间断地进行,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而且卫生安全。弹性腔囊改为一端开口,连接三通管(16)和单向阀(14、15)便于采用通用元件降低成本。一端开口的弹性腔囊改为一注射器,不但成本更低,而且可采用注射器抽吸、挤压的习惯操作方法。加预过滤器,使事先在一定程度上排出非观察物,进一步提高截留在膜片上观察物的相对数量和浓度。预过滤器若与过滤器同侧放置,由于需密封的压力小,故过滤器可不加锁定装置,如为异侧放置,过滤器虽需加锁定装置,但试液的过滤速度快。本装置亦可用于培养用蛋白质的浓缩,显示了本装置能扩大应用范围的潜力。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由过滤器(4)、导管(2)与弹性腔囊构成的浓缩装置的结构简图。图2为过滤器(4)与锁定装置(13)的组装图。图3为图2的A向视图(局部)。图4为图2锁定盖板(11)的形状及与锁定座(10)下部锁块(12)的相对位置图。图5为两端开口的弹性腔囊(1)与单向阀(14、15)、过滤器、导管、预过滤器相连接的结构简图。图6为一端开口的弹性腔囊(1)与三通管(16)、单向阀(14、15)、过滤器、导管、预过滤器相连接的结构简图。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1由过滤器(4)、导管(2)、弹性腔囊(1)构成的浓缩装置(图1所示),过滤器中的膜片(7)按其孔径应小于所截留的观察物的尺寸,在下述尺寸范围内选取对于细菌类为0.2-1μm,对于癌细胞类为8-120μm。用手紧握住弹性腔囊,将导管插入装有试液的容器中,放松弹性腔囊,试液通过过滤器膜片(7),观察物被截留在向着盖板的膜片面上,分离后的试液通过盖板座的流道(9)和排液孔(3)被吸入弹性腔囊(1)内,拔出带导管的弹性腔囊,然后用手紧握弹性腔囊,将囊内的废液外泄排掉,再将排空的带导管的弹性腔囊复插入过滤器(4)。如此进行多次,全部医用试液中的观察物累积截留在膜片上完成浓缩。弹性腔囊也可改用注射器,将注射头插入导管,利用注射器的抽吸、推挤完成试液的浓缩,但不及前者可用单手进行操作,而且操作时每次抽吸所用的时间少。实施例2由两端开口的弹性腔囊(1)与单向阀(14、15)、过滤器、导管相连接的浓缩装置(图5中除掉虚线方框H及K所示的元件后的装置),将导管插入装有试液的容器中,松开用手紧握的弹性腔囊,试液通过过滤器(4)后,分离后的废液通过此时开通的单向阀(14)而被吸入弹性腔囊内,而此时另一单向阀(15)处在关闭状态。然后紧握弹性腔囊,单向阀(14)关闭而另一单向阀(15)开通,分离废液经此单向阀(15)从导管排掉,如此进行多次完成试液的浓缩。本实施例中的弹性腔囊也可以一端开口的弹性腔囊连接三通管(16)和导管(2)代替(图6中除掉虚线方框H及K所示元件后的装置),也可拔出一端开口的弹性腔囊(1)用一注射器替代,即将注射器的注射头插入三通管(16)中,通过手握的张弛改变弹性腔囊(1)的内压或注射器的抽吸推挤,如此进行多次完成试液的浓缩。如在过滤器的同侧放置预过滤器(图5或图6中去掉虚线方框K,保留虚线方框H所示元件后的装置),则使预过滤器的排液孔(3)与过滤器进液孔(5)处的导管(2)相连。浓缩时,将与预过滤器进液孔相连的导管插入装有试液的容器中,抽吸试液,则试液中大直径的非观察物被截留在预过滤器(虚线方框H中所示)的膜片中,随后经预过滤的试液通过过滤器,观察物被截留在过滤器的膜片上。如在过滤器的异侧放置预过滤器(图5或图6中去掉虚线方框H,保留虚线方框K所示元件后的装置),则此时的原过滤器变成为预过滤器,将其进液孔(5)的导管插入装有试液的容器中,抽吸时经预过滤后的试液被吸入弹性腔囊或注射筒中,此时单向阀(15)处在关闭状态。推挤时,该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铁军,苏荣刚,程绍基,
申请(专利权)人:苏荣刚,马铁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