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7985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9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其包括管式外壳和设置于管式外壳内腔中的“S”形微滤管,并该管式外壳上具有原水入口、净水出口和浓水出口,该微滤管的两端分别与原水入口以及浓水出口连通;所述管式外壳内腔两侧设有隔离栅,该管式外壳的内腔被隔离栅分成位于两端的原水布水区、浓水布水区和位于中部的过滤区;所述微滤管由基膜和支撑层构成,该支撑层位于基膜与管式外壳之间,所述基膜为烧结而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支撑层为聚偏氟乙烯材质,所述管式外壳为聚氯乙烯材质。籍此,通过将微滤管设置成“S“形,从而增长了原水在微滤膜管中的流动时间,有利于原水过滤得更充分彻底。(*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滤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对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
技术介绍
管式微滤技术取代传统的加药、絮凝、沉淀的方法生产净水,是净水生产领域的新技术,对于日产几十吨至万吨以上的净水生产量来说,管式微滤水处理装置具有设备占地面积小、安装容易、投资可分期进行,自动化程度高、管理费用低等优点。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这类装置一般采用多只微滤管18连接到共进共出的管式外壳11组合而成,每只微滤管18内的两头连接到原水分布区15和浓水分布区17,微滤管18与管式外壳11之间分布着PVDC材质制成的微滤管膜过滤区16,每只过滤管18管腔两头和原水分布区15以及浓水分布区17相通。进行水过滤时,原水通过原水入口 12进入到过滤膜后,在自身重力或处部压力的作用下部分透到微滤管18膜外形成净水,该净水从净水出口 19流出,而未透过微滤管18膜的砂砾、淤泥、黏土等颗粒和贾第虫、隐抱子虫、藻类和一些细菌等随浓水一并从浓水出口 13流出。这种结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水过滤效果,然而由于微滤管18是直的,该直微滤管18的长度限制了原水的流程,造成原水处于微滤管18中的时间较短,原水未充分过滤就被排出,因此过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其将微滤管设置成“S”形,从而增长了原水在微滤膜管中的流动时间,有利于原水过滤得更充分彻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包括管式外壳和设置于管式外壳内腔中的“S”形微滤管,并该管式外壳上具有原水入口、净水出口和浓水出口,该微滤管的两端分别与原水入口以及浓水出口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式外壳内腔两侧设有隔离栅,该管式外壳的内腔被隔离栅分成位于两端的原水布水区、浓水布水区和位于中部的过滤区,前述原水入口、净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分别与原水布水区、过滤区和浓水布水区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滤管平行地设置在管式外壳的过滤区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滤管由基膜和支撑层构成,该支撑层位于基膜与管式外壳之间,所述基膜为烧结而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支撑层为聚偏氟乙烯材质,所述管式外壳为聚氯乙烯材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滤管的内腔表面粗糙。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微滤管设置成“S “形,从而增长了原水在微滤膜管中的流动时间,有利于原水过滤得更充分彻底。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 f式微滤膜组件的滤芯立体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 f式微滤膜组件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11、管式外壳12、原水入口13、浓水出口14、隔离栅15、原水布水区16、过滤区17、浓水布水区18、微滤管181、基膜182、支撑层19、净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长流程管式微滤膜水处理组10件包括一紧固的由聚氯乙烯(CPVC)材料制成的管式外壳11,对称地设置在管式外壳11两端的原水入口 12和浓水出口 13,管式外壳11内靠近原水入口 12和浓水出口 13的两侧设有隔离栅14,该隔离栅14将管式外壳11的内腔分成原水布水区15、过滤区16和浓水布水区17。于过滤区16中平行于管式外壳11地设有多条“S”形的微滤管 18,该微滤管18由基膜181和支撑层182两部布组成,基膜181材料为聚偏氟乙烯(PVDF), 也可以是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烧结而成,其表面稍微粗糙,以利于水分子更充分地从膜孔过滤出;支撑层182位于基膜181与管式外壳11之间的空腔内,该支撑层182 材料最好为聚偏氟乙烯(PVDF),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有机溶剂,使用温度高等优点,该支撑层也可以是聚丙烯晴(PAN)或聚乙烯醇(PV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微滤18管的内径为5 10mm,外径为10 20mm。所述过滤区16的管式外壳 11上设有净水出口 19。该微滤管18膜的最小孔径能达到0. 05微米,从而能有效地将直径在0. 05微米以上的颗粒筛分出来。当进行微滤处理时,以错流过滤的方式,原水被泵入到原水入口 12内,获得一个高速的剪切速度,液体的压力驱使一定水流过“S”形微滤管18的膜孔,通过微滤膜的净水从净水口 19流出,而比膜孔大的颗粒则被拦截随浓水从浓水出口 13排出。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微滤管设置成“S”形,从而增长了原水在微滤膜管中的流动时间,有利于原水过滤得更充分彻底。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外壳和设置于管式外壳内腔中的“S”形微滤管,并该管式外壳上具有原水入口、净水出口和浓水出口,该微滤管的两端分别与原水入口以及浓水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外壳内腔两侧设有隔离栅,该管式外壳的内腔被隔离栅分成位于两端的原水布水区、浓水布水区和位于中部的过滤区,前述原水入口、净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分别与原水布水区、过滤区和浓水布水区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管平行地设置在管式外壳的过滤区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管由基膜和支撑层构成,该支撑层位于基膜与管式外壳之间,所述基膜为烧结而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支撑层为聚偏氟乙烯材质,所述管式外壳为聚氯乙烯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管的内腔表面粗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长流程管式微滤膜组件,其包括管式外壳和设置于管式外壳内腔中的“S”形微滤管,并该管式外壳上具有原水入口、净水出口和浓水出口,该微滤管的两端分别与原水入口以及浓水出口连通;所述管式外壳内腔两侧设有隔离栅,该管式外壳的内腔被隔离栅分成位于两端的原水布水区、浓水布水区和位于中部的过滤区;所述微滤管由基膜和支撑层构成,该支撑层位于基膜与管式外壳之间,所述基膜为烧结而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支撑层为聚偏氟乙烯材质,所述管式外壳为聚氯乙烯材质。籍此,通过将微滤管设置成“S“形,从而增长了原水在微滤膜管中的流动时间,有利于原水过滤得更充分彻底。文档编号B01D63/06GK202191847SQ20112024234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燕厚, 梁继业 申请人:东莞市威迪膜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继业张燕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威迪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