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源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且绝缘座体内部具有与一侧插接口相连通的插接空间,该第一端子包括有相互结合的内绝缘体及外部端子,而内绝缘体具有位于插接空间内并正对插接口的杆体,而外部端子具有呈圆筒状包覆在杆体外的对接管,该第二端子于绝缘座体内设有位于第一端子对接管外围的抵持部。当外部插头由插接口插入插接空间时,藉由绝缘座体内呈圆筒状的对接管,与插头内电极层所设的环状复数接触端相接触,并使插头的外电极层与第二端子的抵持部接触,以达到插头与电源插座连接器对接时稳定不偏心的电源传输效果,同时第一端子以圆筒状对接管结构,产品制作成本缩减化、成品小型化效果明显。(*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供电、能持久匹配、 稳定连接电源插头的新型电源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源插座被广泛用于电器产品,例如手提式音响、影音放映机(如VCD、DVD等)以及信息产品(如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藉由两端均为插头的电源线分别嵌插产品的电源插座与市电插座,使该产品得以不断补充电能,以维持产品正常运作之所需。如图11和图12所示,是现有常用的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及侧视剖面图, 其包括绝缘本体A、第一导电端子B及第二导电端子C,于绝缘本体A内形成有用以收容对接外部电源连接器(简称插头)的对接部分的收容腔A0,以及用以收容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的复数第一收容槽Al、复数第二收容槽A2,该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具有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Al内的主体部Bi、Cl,以及自主体部Bi、Cl水平向前延伸形成的固持部B2、C2,自固持部B2、C2先向外倾斜延伸再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对接部B3、C3,且对接部B3、C3为向前一体延伸入前述收容腔AO内并可与前述对接电源连接器的对接部分相接触,其中第一导电端子B的对接部B2均勻分布于第一圆周面上且向内弯折延伸而形成,第二导电端子C的对接部C2均勻分布于第二圆周面上且向外弯折延伸而形成,第一圆周面位于第二圆周面的外围,因第一、第二导电端子B、C的弹性对接部B2、C2为内外双层且均勻分布,可提供对接电源连接器以平衡的支撑力,确保电力传输的稳定性。然而,上述的电源插座连接器于使用时仍存在下列未臻完善的缺失(一 )第一、第二导电端子B、C皆是由环状主体部Bi、Cl水平向前延伸形成复数个固持部B2、C2,自各固持部B2、C2向外倾斜延伸再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对接部B3、C3,使对接部B3、C3延伸方向与对接电源连接器的对接部分插入的方向相反,使插接过程形成逆向推挤,会使对接部B3、C3所受到的推挤力朝向挤压固持部B2、C2的位置,使固持部B2、C2 受推挤而产生形变,相对形成阻力来影响对接部B3、C3的摆动状况,造成对接部B3、C3会形成歪斜及偏离的摆动,使得对接电源连接器的对接部分与对接部B3、C3接触时有卡制或者接触状况不良的问题,造成高阻力、插接困难及无法提供稳定的接触、传输电源效果。( 二 )第二导电端子C的整个构造复杂及无法小型化,必须于环状主体部Cl 一侧水平向前延伸形成有复数固持部C2,且各固持部C2再向外倾斜延伸且向内弯折形成拱起状的对接部C3,各个对接部C3形成单一片状强度较低之结构,于加工制作上必须运用大面积片状材料来制作,经过裁切、弯折等过多的加工程序制成复数个对接部C3,造成材料成本的提高以及耗材浪费的问题,且所配置的绝缘本体A结构必须在内部设置较大的空间以及复杂的第二收容槽A2构形供其装设,使得此绝缘本体A制作的程序无法精简以及节省作业程序、时间及成本。是以,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研究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电源插座连接器,以改善传统电源插座连接器易发生接触不良以及制造难度。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电源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内部具有与一侧插接口相连通的插接空间;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位于绝缘座体内相互结合的内绝缘体及外部端子,其中所述内绝缘体具有位于插接空间内并正对插接口的杆体,所述外部端子具有呈圆筒状包覆在杆体外的对接管;所述第二端子设于绝缘座体内,且其具有位于第一端子外围的抵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体于插接口另侧设有供第一端子杆体插入的嵌入孔,所述嵌入孔外围设有供第二端子插入的嵌槽,而插接空间壁面设有凹陷状的内容室,且第二端子的抵持部定位于内容室与嵌槽相连通处,并于绝缘座体在相邻嵌入孔的外侧设有扣槽, 且所述绝缘座体的两相对外侧分别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凸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的内绝缘体具有一侧朝外延伸杆体的本体,而本体及杆体内设有贯通的内插孔,且内插孔的两相对壁面上设有剖槽,本体两相对外侧设有凸扣;所述第一端子的外部端子具有一侧朝外延伸对接管的基部,所述基部与对接管内设有贯通的穿孔,远离对接管的另侧向外延伸设有位于绝缘座体外部的第一焊接部。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之外部端子设有呈圆筒状完整无缝隙的对接管;或呈圆筒状具有缝隙的对接管。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的内绝缘体与外部端子一体成型相结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的抵持部前端设有轴部,而轴部朝后延伸设有拱起状位于插接空间内的弹性抵持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设有呈多边形的框座,并于框座的间隔四边分别延伸设有抵持部,再在相邻抵持部间的四边分别设有两相对的固定片、弹性臂,所述框座相对固定片的另侧设有位于绝缘座体外部的第二焊接部。更进一步地,所述框座为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的柱框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体内设有第三端子,所述第三端子一端设有位于内绝缘体内部的对接部,且所述对接部具有相对式的弹性臂,所述两弹性臂的相对内侧具有向外剖设的卡制槽,并于卡制槽近外部的两弹性臂相对内侧分别设有卡制段,所述对接部的另侧向外延设有位于绝缘座体外部的第三焊接部。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体外部罩覆有屏蔽壳体,并于绝缘座体的两外侧面、屏蔽壳体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相对嵌合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凸块、槽孔,且所述屏蔽壳体一侧顶部向下弯折设有挡片,所述挡片包覆在内绝缘体的挡板上,并与第二端子伸出绝缘座体的弹性臂相接触。应用本技术电源插座连接器为电器设备供能,其突出效果为一方面,籍由该圆筒状的对接管供外部插头所对应设置的环状复数接触端来包覆接触,可形成稳定不偏心的电源传输效果,同时第一端子以圆筒状对接管的结构,具有加工制作简单、材料面积少及降低成本的功效,利用具有对接管的外部端子与内绝缘体结合后可使第一端子呈现小型化设计,并使制作第一端子具有节省制造作业程序及时间的效果。另一方面,该弹性抵持体朝后侧偏摆而不会挤压到轴部,可形成无阻力的摆动,不会产生变形以及导致歪斜、偏离的摆动动作,避免弹性抵持体变形而影响插头插接状况,让插头可顺畅且低阻力的插接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使用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使用后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6是插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电源插座连接器与插头插接前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电源插座连接器与插头插接前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电源插座连接器与插头插接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电源插座连接器与插头插接后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11是现有常用的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电源插座连接器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如图1至图3所示,是本技术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插座1包括绝缘座体11、第一端子12、第二端子13及第三端子14,其中该绝缘座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显钧,
申请(专利权)人:易登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