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新专利>正文

高效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787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它包含一个直立安装的其中心带有内塔(2)的主塔(1),主塔顶端设置的烟气出口管(11)、底部设置的切向的烟气进口管(3)、灰水和脱硫渣的出口管(12)、塔壁上设置的切向的药液喷管(8)、以及在主塔上方的塔上方的塔内壁上带有挡水圈(10),其特征是:主塔在烟气进口管(3)上方的塔内壁上设置一圈能使流体的通道先折向塔中心然后再向上逐渐扩大的内凸圈(5)。(*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气的物理化学净化装置,尤其是用于锅炉烟气的脱硫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94210374.2公开的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它用于脱硫除尘的设备是旋流板塔,该旋流板塔由顶部的除雾板和数块旋流塔板组成,其中每一块旋流塔板又包含有中心受液板、短圆柱罩筒和一组与受液板周围和罩筒内侧相连的导向叶片,以及管形或锥形的溢液装置等。该旋流板塔还有以下的缺点1)它的烟气进口设置在塔底、烟气出口设置在塔顶,液流进口设在塔的上部、液流出口设在塔的底部,因此,它的脱硫除尘是在向下的液流与上升气流的逆向流动接触中完成,由于逆向流动中的液、气接触时间短、接触机率少,故脱硫除尘的效果不理想;2)旋流板塔的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并且对安装的要求较为严格,例如旋流塔板的水平与否、导向叶片的安装是否对中心、中心受液板与短圆柱罩筒之间在周向各点上的间隔距离是否均匀一致等,都将直接影响到脱硫除尘的效果,因此它在设备制造、安装方面的难度比较大、成本比较高;3)以气液逆向流动中完成烟气脱硫除尘需耗用的药液多,并且流体通过旋流塔板时的阻力降也比较大,因此设备运行所需费用比较高;4)该旋流板塔易损坏,其维修比较费时、也比较麻烦,而且修理时必须要停机。总之,该装置因脱硫除尘的效果还不够理想、设备制造与安装的成本和设备运行的费用均比较高、维修麻烦且还要停机,故它的推广应用还比较困难。中国专利98219685.7公开的湿法高效脱硫除尘装置,它包含有一个带中心内塔的主塔和一个以水平接管连通的文丘里塔,两塔塔壁均装有切向的液流喷管,且中心内塔上装有旋流器。它以液、气同向流动提高了烟气脱硫除尘的效果,并简化了设备的结构、降低了药液的耗用量与流体流动的阻力降,但它还有以下的缺点1)该装置采用的主塔和文丘里塔的双塔结构需占用较大的空间,且塔内流体的阻力降也还比较大;2)它的主塔是直圆环筒型,烟气和药液从塔壁的切向口进入后即在旋流层内进行脱硫除尘,由于流体在旋流层内缺少径向的交叉混合,故脱硫反应还不够彻底;3)主塔中心区域无药液补充,有显药液不足,并且雾气在流体旋转时集中在主塔的中心,它随气流上升而难以去除,因此会影响到脱硫除尘效果和排烟干燥度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对锅炉烟气进行高效脱硫除尘,以使它符合我国将在2003年起使用的火电厂燃煤锅炉环保新标准,且设备成本和运行费用均较低的高效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同时还使它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和安装方便、设备占用的空间小、耗能和耗药量少等特点。本技术高效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它包含一个直立安装的其中心带有内塔的主塔,主塔顶端设置烟气出口管、底部设置切向的烟气进口管、灰水和脱硫渣的出口管、塔壁上设置切向的药液喷管,以及主塔上方的塔内壁上带有的挡水圈,其特征是主塔在烟气进口管上方的塔内壁上设置一圈能使流体的通道先折向塔中心然后再向上逐渐扩大的内凸圈。该内凸圈可使流体在旋转上升的过程中,通过一个能骤然向中心缩拢的止口式通道,以实现流体中在主塔径向的交错混合。上述的内凸圈最好是一个设置在主塔内壁上的其直径自下而上逐渐扩大的内圆锥壁,同时内塔在内圆锥壁底端所在处的直径内缩,且内圆锥壁底端的直径最好小于内塔底部的直径,而大于与内圆锥壁底端相邻处的内塔直径。以使流经该处的上升流体,有一个先向塔中心缩拢、后又能在继续上升时向主塔壁旋转扩散的过程。本技术高效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它的内塔上部带有药液的溢流器,该溢流器包含有连接在主塔塔壁上的药液进管、与药液进管连通且设置在内塔上的药液池、池顶端开设的溢流孔道和环形溢流口。本技术高效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它的内塔顶端还可设置脱水器,该脱水器是一个固定在内塔顶端且其直径大于内塔直径的圆盘。从而使它与挡水圈一起,进一步捕截流体中的尘雾。使用本技术装置时,烟气从切向的烟气进口管进入主塔,在主塔和内塔之间的圆环柱形的空间内高速旋转,与此同时,从切向的药液喷管喷入的碱性液在塔内与烟气同向旋转,并呈雾状与烟气混合进行脱硫反应,该气液混合流沿塔壁旋转上升;上升过程中在塔壁的内凸圈所形成的止口式通道处先向中心聚拢、后又扩散向上,实现气液混合流在主塔径向的充分混合,同时还受到来自塔壁上切向药液喷管和溢流器的药液喷射与喷淋,使它继续旋转上升且不断补入药液,既使脱硫除尘更充分,又能有效地以喷淋液带走上升气流中的尘雾;此后,流体在继续旋转上升的过程中完成脱硫和离心分离尘粒和液珠,又在脱水器和挡水圈上进一步除去流体中的液珠和固形物;最后,脱硫除尘且干燥了的气体从烟气出口管排放,而液珠和固形物除了被甩向主塔壁且沿壁向下之外,还被脱水器和挡水圈截留并下滴,最终从主塔底部的灰水和脱硫渣的出口管排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锅炉烟气与药液在本技术装置内的同向流动中进行脱硫反应、旋转中除尘,还在止口式通道上作径向的交错混合、在塔中心区域得到补液,因此气液混合充分、接触反应完全、脱硫除尘效果好,其中脱硫效果可达93%以上、除尘效率达99.6%、排尘浓度小于50mg/m3;所排放的烟气不冒白烟、不污染环境,能符合我国将在2003年起执行的火力发电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的环保新标准;2)因上升的流体在旋转中还受到塔中心的喷液和脱水器、挡水圈作用,故本技术装置的除水、除雾效果好,使排出的烟气较为干燥,其含湿量在3.6%以下;3)本技术装置的系统阻力降比较小,约为750Pa,因此耗能少;4)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简单合理,零部件,尤其是易损件很少、维修时也不用停机、制造和安装方便,并且设备在运行中的费用少,故有利于它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对各幅附图的简略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的高效湿式脱硫除尘装置的主剖视图;图2是图1中节点I的放大图;图3和图4分别是图2中的A-A放大剖视图和B-B放大剖视图;图5和图6分别是图1中的C-C放大剖视图和D-D放大剖视图。图中的标号说明1-主塔;2-内塔;2a-内塔上盖;3-烟气进口管;4-止口式通道;5-内凸圈;6-溢流板;7-溢流器;7a-药液池;7b-溢流孔道;7c-药液进管;7d-环形溢流口;8-药液喷管;9-脱水器;10-挡水圈;11-烟气出口管;12-灰水和脱硫渣的出口管;D1-内塔底部的直径;D2-内圆锥壁底端的直径;D3-内塔在内圆锥壁底端所在处的直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高效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可从图1和图2中看到,它包含一个直立安装的其中心带有内塔2的主塔1,主塔的顶端设置了烟气出口管11、底部设置了切向的烟气进口管3和灰水和脱硫渣的出口管12、塔壁上、下部分别设置一组切向的药液喷管8、内塔2塔顶以上的主塔1内壁上带有挡水圈10,并且主塔在烟气进口管3上方的塔内壁上设置一圈能使流体的通道先折向塔中心又能再向上逐渐扩大的内凸圈5。上述的内凸圈5可以是一个设置在主塔内壁上的其直径自下而上逐渐扩大的内圆锥壁,同时内塔2在内圆锥壁底端所在处的直径D3向中心内缩,且内圆锥壁底端的直径D2小于内塔底部的直径D1而大于与内圆锥壁底端相邻处的内塔直径D3,亦即D1>D2>D3。使用本实施例的装置时,烟气从切向的烟气进口管3进入主塔1,在主塔1和内塔2之间的圆环柱形的空间内高速旋转,与此同时,从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
申请(专利权)人:林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