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管夹结构,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管夹闭合装置;第一本体第一端与第二本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可绕对应的连接点转动;管夹闭合装置的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连接,用于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配合形成闭合状结构;第一密封体及第二密封体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本体的内壁上及第二本体的内壁上;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配合形成闭合状结构时,第一密封体的内壁及第二密封体的内壁配合形成管状结构。该管夹结构密封性好且拆装便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管夹结构的混凝土泵送设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封性的管夹结构及应用该管夹结构的混凝土泵送设备。
技术介绍
输送管是混凝土泵车上常用的易损件,目前其主要的失效形式为磨损所导致的小圆孔。在泵车施工现场出现输送管磨损时,往往由于情况紧急,不能及时更换配件,操作手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使用棉布等工具将磨损处堵紧,然后用钢丝将面部在输送管上固定。 此种处理方式比较简单,密封效果不好,还是会有泄漏的情况发生,而且操作复杂,花费时间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且拆装便捷的管夹结构,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管夹闭合装置;第一本体第一端与第二本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可绕对应的连接点转动;;管夹闭合装置的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连接,用于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配合形成闭合状结构;第一密封体及第二密封体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本体的内壁上及第二本体的内壁上;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配合形成闭合状结构时,第一密封体的内壁及第二密封体的内壁配合形成管状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管夹结构的混凝土泵送设备,上述管夹结构安装在混凝土泵送设备中的输送管上。本技术通过在各本体上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内壁整体形成管状结构,实现对输送管上的孔密封,同时,通过开启该管夹闭合装置即可实现该管夹结构的拆卸,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管夹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A线对应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管夹结构100实施例包括第一本体(也可称上半管夹)11、第二本体(也可称下半管夹)12、两个密封体(也可称为半密封圈)13及16、管夹闭3合装置1 ;其中,该管夹闭合装置1包括手柄14及连接板15 ;第一本体11两端带有突嘴113的半圆环结构,且顶端设置有槽111 ;第二本体12 为两端带有突嘴123及124的半圆环结构,第一本体11 一端的突嘴113上设置有孔(也可以成为连接孔)113-1,突嘴123及124上均设置有孔,穿过突嘴113及突嘴123上孔113-1 的销轴连接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 ;密封体13及16为半圆环结构,密封体13及16可以通过胶分别对应与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2粘接在一起;手柄14的一端设置有孔152,对应于第一本体11顶端的位置上设置有凸块141 ; 连接板15的两端均设置有孔152及151,且一端与该手柄14通过销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本体12通过销轴连接。在手柄14上的凸块141与第一本体上的槽111没有卡接时,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可以绕着对应的连接点转动,实现打开状态;使用该管夹100时,将第一本体11套在输送管上,使该手柄14的逆时针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本体12向与第一本体11合拢的方向运动,直至手柄14上的凸块141与第一本体上的槽111卡接,实现第二本体12与第一本体11完全合拢形成一闭合状结构,管夹结构固定在输送管上;此时,两个密封体13的内壁配合形成管状结构,实现对套接的输送管上的小孔密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密封体13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具体可以考虑实际工作时输送管可能出现的孔的大小;第一连接体11、第二连接体12、密封体13的半圆环形状为优选实施例,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只需满足密封体13内壁的形状与输送管的表面相适应即可;各本体上突嘴的结构为优选方案,销轴连接为优选方案,可以采用其他活动连接形式;管夹闭合装置1包括手柄14及连接板15为优选方案,比如具体操作时,可以采用链条连接;本技术管夹结构100的各实施例可以安装在各种混凝土泵送设备中的输送管上。本技术各实施例通过上下半管夹、两个半密封圈、手柄、销轴、连接板等零件的配合作用,实现将管夹结构便捷地安装在磨损处,两个半密封圈配合作用具有很好的密封效果;优选地,手柄上凸块与上半管夹上槽的设计,进一步实现便捷地拆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管夹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第一密封体(13)、第二密封体(16)、管夹闭合装置(1);所述第一本体(11)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1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 可绕对应的连接点转动;所述管夹闭合装置(1)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本体(11)及所述第二本体(12)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配合形成闭合状结构;所述第一密封体(1 及第二密封体(16)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的内壁上及所述第二本体(1 的内壁上;在所述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 配合形成闭合状结构时,所述第一密封体(13)的内壁及第二密封体(16)的内壁配合形成管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闭合装置(1)包括手柄(14)及连接板(15),所述手柄(1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 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手柄(14)还与所述第一本体(11)连接,所述连接板(1 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本体(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12)的第二端上及所述连接板(1 的第二端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51),所述第二本体(1 与所述连接板(15)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51)的销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4)的第一端上及所述连接板(1 的第一端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52),所述手柄(14)与所述连接板(15) 通过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15 的销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4)上设置有凸块 (141),所述第一本体(11)上对应设置有槽(111),所述凸块(141)与所述槽(111)卡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 均为两端带有突嘴(113、123、124)的半圆环结构,所述第一密封体(13)及第二密封体(16) 均为半圆环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111)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 (11)的顶端。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第一端的突嘴 (113)上设置有孔(113-1),所述第二本体(12)第一端的突嘴(123)上设置有孔(113-1), 所述第一本体(11)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本体(1 的第一端通过穿过所述孔(113-1)的销轴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12)第二端的突嘴 (124)上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151)。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夹结构,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忠灵,单其雨,余浩,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