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中斌专利>正文

改良的陶瓷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772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陶瓷滤清器,在滤清器壳体内设有具一定间隔的内外层板,在内层板上由多数过滤单元组成大型的陶瓷滤芯,在其内部设有旋转式的自动刮除杂质的刮除器,待过滤液体由内部向外经陶瓷滤芯过滤,得到高净化的液体。具有大幅提高过滤产量、磨损较低且减少噪音的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改良的陶瓷滤清器,特指一种经特别的组合形成具有大型陶瓷滤芯的结构,其渗透率极佳,内部设有旋转式刮刀,具有品质优良的特色。众所周知,由于陶瓷滤清器的耐酸硷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且滤孔细密而不易变形,属较高级的滤清器,适用于一般工业或家庭的使用。图5所示为公告第236170号的技术专利,主要在滤清器壳体50的适当位置处,分别设有进水口51及排渣口52;另沿其中央的轴心位置穿设有一出水管60,该出水管60在壳体50内部区域,除了设有许多个如筛状出水孔61之外,在该处环设有一筒状的陶瓷滤芯70;在滤清器壳体50内侧壁上相对陶瓷滤芯70的长度间距,分别设有两相对的转枢轴82;其间设有一长形刮刀80,该刮刀80的外侧刃端抵于滤芯70的筒状外缘,并配合一旋转弹簧81使刮刀80具有一定的力量抵刮于陶瓷滤芯70。使用时,待过滤水质以高压方式由滤清器壳体50周侧的进水口51进入,出水管60亦相对以高压将水抽出,使得水质经过陶瓷滤芯70的过滤后,清水由中央轴心的出水管60流出。由于未过滤的水含有杂质,在由滤芯70外部进入时,易将秽物积留在滤芯70的筒状表面上,通过主轴式出水管60的旋动,使滤芯70的筒状外缘与刮刀80相对抵刮,使秽物杂质被刮除落下,并由排渣口52排出。其主要缺陷在于1、由于传统的陶瓷滤芯受到一体成型的限制,其尺寸受到限制,使滤清器的结构无法增加尺寸,故其滤水量通常不大;2、传统的刮刀为长形结构,若其中一小部分磨损,即需整支换掉,不然滤芯即留有一环无法除污的环形区域;3、传统的刮刀为固定的长形片状体,除污装置是以陶瓷滤芯为主动件,故当筒状陶瓷滤芯旋动较快时,尤其是轴心必然会略有偏动,刮刀更易产生震动,不但除污效果不够优良,其声音较大,陶瓷受到类似撞击的破坏,其磨耗亦大;4、待过滤水质由壳体的进水口进入,其中轻质油性浮渣往往浮在上层壳体内壁,不易随流进入滤芯,造成刮刀无法清除。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开发与实验,终设计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陶瓷滤清器,通过壳体内设有内、外层板,内层板为筛状结构体,可架设许多过滤单元,外层板是滤清器的表面封壁,在内、外层板间形成出水空间,在旋转轴心至过滤单元间形成容水空间;过滤单元主要由多数个弧形的陶瓷块以背侧固定贴抵于壳体的内层板上,诸并列陶瓷块间的空隙以填塞料封合,使内层板内侧形成大型的陶瓷滤芯,达到大幅提高过滤产量的目的。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陶瓷滤清器,通过刮除器以一套筒固设在旋转轴心上,套筒向外至少连设有一支杆,支杆另端与一横向弧形刷片枢接,该支杆接于弧形刷片的中央位置,在弧形刮片一端的外侧设有刮材,并抵于适当长度的过滤单元上,弧形刷片的另端内侧与支杆间连设弹性元件,以形成一完整的刮除器,其受旋转轴心旋动,作圆周式刷刮,达到磨损较低且减少噪音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陶瓷滤清器,在滤清器壳体中心的轴向设有轴承座,其上接设旋转轴心;在壳体内分别设有入、出水口,施以强力正、负压将水通过陶瓷滤芯;在壳体内部设有刮除杂物的刮除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部设有内、外层板组成的双层筒状结构,该内层板为筛状筒结构,架设许多过滤单元,该外层板形成滤清器的表面封壁,在底部形成为中央低而外侧斜的喇叭状结构;该内、外层板间形成为出水空间,在旋转轴心至过滤单元间形成为容水空间,该容水空间的底部偏一侧设有入水口;由多数个弧形的陶瓷块以背侧固定贴抵外壳体的内层板上,诸并列陶瓷块间的空隙以填塞料封合,该内层板的内侧形成大型的陶瓷滤芯,并在其内部设有多数个刮除器;该刮除器设在旋转轴心上,套筒向外至少连设有一支杆,该支杆另端与一横向弧形刷片枢接,该支杆接于弧形刷片中央位置,在弧形刷片一端的外侧设有刮材,并抵于一适当长度的过滤单元上;该弧形刷片的另端内侧与支杆间连设有弹性元件形成一完整的刮除器。该过滤单元为在弧形陶瓷块的后方设有底座及中空螺栓,该底座贴抵于陶瓷块外侧并与其结合;该中空螺栓自壳体的内层板外侧向内贯穿,再螺固于底座上,该夹固有陶瓷块的底座固定于内层板上,该内层板上满满铺设多数弧形陶瓷块,形成大型的陶瓷滤芯。该刮除器的刮材为金刚石结构。该壳体顶端设有上排渣口,并以适当的管路与下排渣口相接。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大幅提高过滤产量、磨损较低且减少噪音的功效。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过滤单元的示意图。图5是传统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主要在滤清器壳体10中心的轴向设有轴承座20,其上接设一旋转轴心21;另在壳体10内分别设有入、出水口15、16,通过施以强力正、负压,将水通过陶瓷滤芯滤清水质;该壳体10内部设有刮除器40,可适时将陶瓷上附着的杂污刮除,其杂污是向下冲刷,自底部的下排渣口17流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0是由内、外层板12、13组成的双筒状结构,内层板12为筛状筒结构,可架设许多过滤单元30,外层板13形成滤清器的表面封壁,在底部形成中央低而外侧斜的喇叭状结构;在该内、外层板12、13间形成为出水空间11,过滤后的水即是由此经过出水口16排出;另在旋转轴心21至过滤单元30间形成为容水空间14,在容水空间14的底部偏一侧设有一入水口15。每一过滤单元30分别由一陶瓷块32、底座31及一中空螺栓33构成,其中陶瓷块32的内外侧分别形成适当的弧形体,底座31贴抵于陶瓷块32外侧并与之结合,该结合方式可以粘固或嵌卡固定;诸中空螺栓33分别自壳体10的内层板12外侧向内贯穿,再螺固于底座31上,使夹固有陶瓷块32的底座31固定于内层板12上,上述诸并列陶瓷块32间的空隙以填塞料封合,此为现有技术,故不详述。该内层板12上满满铺设具有弧形陶瓷块32的过滤单元30,使内层板12内侧形成为一大型的陶瓷滤芯。上述大型的陶瓷滤芯内部设有一旋转式刮除器40,该刮除器40以一套筒45固设在旋转轴心21上,以套筒45为轴心向外辐射状,至少设有一支杆44,而支杆44另端则与一横向弧形刷片42枢接,且该支杆44接于弧形刷片42的中央位置的固定座43上,在弧形刷片42一端的外侧设有刮材41,该刮材41以金刚石结构为最佳,并抵于一适当长度的过滤单元30上;弧形刷片42的另端内侧与支杆44间连设一弹性元件46,以形成一完整的刮除器40。如图1所示,在旋转轴心21上套设多数个刮除器40,且诸刮除器40的刮材41的连接线恰等于该大型陶瓷滤芯的长度。配合图2所示,当旋转轴心21旋动时,能带动刮除器40的刷片42作圆周式刷刮,弹性元件46能提供一适当的缓冲诸刮除器40,分别环刮一定的长度,使整个陶瓷滤芯皆完全刮刷。此外,本技术在壳体10顶端另设有上排渣口18,并以适当的管路与下排渣口17相接,同时受水泵抽出,能将待滤水质或经刮除后杂质的浮渣完全清除,使其不致再污染壳体10内壁。由于本技术具有特别的巧思,故在使用上具有如下的优点1、由于本技术的壳体内设有内、外层板,在内层板上以多数过滤单元组成一大型陶瓷滤芯,大幅提高其渗透率,并使其过滤产量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陶瓷滤清器,在滤清器壳体中心的轴向设有轴承座,其上接设旋转轴心;在壳体内分别设有入、出水口,通过施以强力正、负压将水通过陶瓷滤芯;在壳体内部设有刮除杂物的刮除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部设有内、外层板组成的双层筒状结构,该内层板为筛状筒结构,架设许多过滤单元,该外层板形成滤清器的表面封壁,在底部形成为中央低而外侧斜的喇叭状结构;该内、外层板间形成为出水空间,在旋转轴心至过滤单元间形成为容水空间,该容水空间的底部偏一侧设有入水口;由多数个弧形的陶瓷块以背侧固定贴抵于壳体的内层板上,诸并列陶瓷块间的空隙以填塞料封合,该内层板的内侧形成大型的陶瓷滤芯,并在其内部设有多数个刮除器;该刮除器设在旋转轴心上,套筒向外至少连设有一支杆,该支杆另端与一横向弧形刷片枢接,该支杆接于弧形刷片中央位置,在弧形刷片一端的外侧设有刮材,并抵于一适当长度的过滤单元上;该弧形刷片的另端内侧与支杆间连设有弹性元件形成一完整的刮除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斌
申请(专利权)人:陈中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