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72237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有至少一绝缘层基板及至少一电容式触控导电体,所述绝缘层基板与电容式触控导电体皆为透光的材质,其电容式触控导电体披覆于绝缘层基板上,且各电容式触控导电体分别形成有一边界,该边界内界定有至少一处镂空区,该镂空区具有一底部,且所述电容式触控导电体相互电气连接并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导电阵列与至少一第二导电阵列,藉此经由电容式触控导电体所形成的镂空区提高其绝缘层基板的透光率,进而达到节省光源亮度使用与节省电容式触控导电体的材料使用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尤指一种可经由镂空区提高透光率,以节省光源亮度使用与材料使用的。
技术介绍
随着资讯技术与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资讯产品渐渐普及于个人,相对的触控面板也同时迅速发展,现今触控面板依其感应原理的不同,主要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 音波式以及光学式等四种,其中电容式触碰面板结构具防尘、防火以及高解析度等特性,因而广泛地被采用,该电容式触控面板作用原理,主要是依据电容量变化来确认接触点位置, 利用触控物(如手指等导体)的接近对电极间产生电容性的电气变化,而确定接触点的座标。而电容式触控面板也渐渐的成为触控技术中的主流,并应用在各项电子资讯产品当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随身听、各种显示器、监视器等等,该等电子资讯产品其原理为应用手指接触触控面板时所造成的电容值变化以测得手指的位置变化与点选状况,进而达成操控的目的。一般透明电容式触控面板于应用时,其主要利用电容式触控导电体感应手指上的微弱电容,而其电容式触控导电体使用实心的菱形花纹,其菱形花纹通常是一连串的菱形或是六角形或八角形等对称图案,以缩短与相邻线路之间的距离,并提高电容效应的作用。又电容式触控导电体相互电气连接并形成有至少一行导体与至少一列导体,其行导体与列导体相互交错且相互不电气连接,并同时电气连接至一控制晶片,以于使用者接触其行导体或列导体并做操控时,由行导体与列导体传送讯号至控制晶片,进而由控制晶片完成触控感测的目的。而其透明电容式触控面板于应用时,其一侧设置有IXD,而其IXD所发出的光源射至透明电容式触控面板,并由透明电容式触控面板射出,且电容式触控导电体的透光率小于透明式电容式触控面板所采用的玻璃基板或强化塑胶等材料,因此电容式触控导电体的形状与大小会影响到该电容式触控面板的透光率,实际应用上实心的菱形花纹的电容式触控导电体便影响到该LCD的光源且降低其透光率,进而造成该LCD的光源亮度使用必须提高,且同时需提高材料的使用以形成所述实心的菱形花纹,以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具有下列的缺点透光率低;光源亮度必须提高;材料成本高。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提高透光率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光源亮度使用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材料使用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其包括有至少一绝缘层基板及至少一电容式触控导电体;其电容式触控导电体披覆于绝缘层基板上,该绝缘层基板一侧设置有至少一 LCD发光元件,而各电容式触控导电体分别形成有一边界,并于边界内界定有至少一处镂空区,该镂空区具有一底部,且其电容式触控导电体相互电气连接并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导电阵列与至少一第二导电阵列,所述第一导电阵列与第二导电阵列相互交错且交错处相互不电气连接,其第一导电阵列与第二导电阵列分别电气连接至一控制单元,因此,其绝缘层基板一侧的LCD发光元件产生的光源穿透所述绝缘层基板,且同时穿透至披覆于绝缘层基板的电容式触控导电体,并可经由电容式触控导电体所形成的镂空区提高该透明电容式触控板的透光率,进而达到节省IXD发光元件的光源亮度使用与节省电容式触控导电体的材料使用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可行实施为一种电容式触控板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于一绝缘层基板上披覆有多电容式触控导电体,且各电容式触控导电体外围有一边界, 并由多电容式触控导电体依序排列电气连接形成有多第一导电阵列与多第二导电阵列;于各电容式触控导电体的边界内界定有至少一处的镂空区,并使该镂空区形成于绝缘层基板上;因此,其绝缘层基板一侧的LCD发光元件产生的光源穿透所述绝缘层基板,且同时穿透至披覆于绝缘层基板的电容式触控导电体,并可经由电容式触控导电体所形成的镂空区提高该电容式触控板的透光率,进而达到节省LCD发光元件的光源亮度使用与节省电容式触控导电体的材料使用的功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经由镂空区提高透光率,以节省光源亮度使用与材料使用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一;图2B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一;图4B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5是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三;附图标记说明电容式触控板-10 ;绝缘层基板-20 ;电容式触控导电体-30 ;边界-31 ;镂空区-32 ;底部-321 ;第一导电阵列-40 ;第二导电阵列_50 ;绝缘材料-60 ;发光元件-70。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1、图2A及图2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电容式触控板 10包括有至少一绝缘层基板20及至少一电容式触控导电体30,该绝缘层基板20为透光的绝缘层基板20,而该电容式触控导电体30为透光的导电体并披覆于绝缘层基板20上,且其各电容式触控导电体30相互电气连接并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导电阵列40与至少一第二导电阵列50 ;所述第一导电阵列40与第二导电阵列50相互交错且交错处相互不电气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其第一导电阵列40与第二导电阵列50设置于绝缘层基板20的一侧并同时电气连接至一控制单元;又,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阵列40与第二导电阵列50同时披覆于绝缘层基板20 — 侧,而其交错相对处经由一绝缘材料60隔开(如图2A所示),或所述第一导电阵列40与第二导电阵列50分别披覆于绝缘层基板20两侧,并隔着该绝缘层基板20交错相对(如图 2B所示)。且其第一导电阵列40与第二导电阵列50的各电容式触控导电体30外围形成有一边界31,并于边界31内界定有至少一处镂空区32,该镂空区32具有一底部321,其底部 321于本实施例中形成于绝缘层基板20位置处,因此,所述电容式触控板10于使用时,其绝缘层基板20 —侧设置的至少一发光元件70如IXD产生光源至所述绝缘层基板20,而其光源穿透过透光的绝缘层基板20与电容式触控导电体30,又其电容式触控导电体30具有所述镂空区32,进而使其发光元件70的光源可直接透过所述绝缘层基板20,以提高所述电容式触控板10的透光率,且同时可降低电容式触控板10的光源使用。请参阅图3、图4A及图4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与上一实施例的元件及连结关与运作大致相同在此即不赘述相同的元件及元件符号,惟本较佳实施例的相异处在于所述镂空区32的底部321于本实施例中形成于电容式触控导电体30位置处,同样可使其发光元件70的光源可直接透过所述绝缘层基板20,以提高所述电容式触控板10的透光率,且同时可降低电容式触控板10的光源使用。请同时参阅前述附图与图5所示,所述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板的制造方法流程图,上述的结构经由下例步骤完成,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 (spl)提供可透光的一绝缘层基板,于绝缘层基板上进行半导体制程;步骤2(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招庆祝林郭耀宗
申请(专利权)人: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