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机的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6772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06:25
一种曝光机的光源装置,包含一外壳、一灯管,及一遮光模块,外壳包括一容置空间,及一使容置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灯管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可产生光线,灯管产生的光线能经由开口照射至外壳外;遮光模块设置于开口并包括一第一遮光区、多个位于第一遮光区内用以供光线穿过的第一透光部、一对应于灯管位置的第二遮光区,及多个位于第二遮光区内用以供光线穿过的第二透光部,第一遮光区位在第二遮光区外周围,且第二遮光区的遮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遮光率,借此,能提升光线照射在工作物件上的均匀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曝光作业之曝光机的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曝光机的光源装置通常包含一灯箱11,及一设置于灯箱11下方的反射罩12,灯箱11的一紫外线灯管111所产生的紫外线部份会经由反射罩12反射至工作台面13的电路基板14,部份则会直接照射在电路基板14。通常,紫外线灯管111所产生的紫外线照射至电路基板14时,位于紫外线灯管111 正下方中间处的光线亮度最强,而越靠近外周围则亮度越来越弱,因此,会造成光线无法均勻地照射在电路基板14的每个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光机的光源装置,能提升光线照射在工作物件上的均勻度。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
技术介绍
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曝光机的光源装置,包含一外壳及一灯管,外壳包括一容置空间,及一使容置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灯管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可产生光线,灯管产生的光线能经由开口照射至外壳外。光源装置还包含一遮光模块,遮光模块设置于开口处并包括一第一遮光区、多个位于第一遮光区内用以供光线穿过的第一透光部、一对应于灯管位置的第二遮光区,及多个位于第二遮光区内用以供光线穿过的第二透光部,第一遮光区位在第二遮光区外周围, 且第二遮光区的遮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遮光率。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
技术介绍
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遮光模块包括一形成第一遮光区并封闭开口的第一遮光元件,及一形成第二遮光区并接合于第一遮光元件中间处的第二遮光元件,第二遮光元件外形小于第一遮光元件外形。第一遮光区与所述第一透光部部份会与第二遮光区及所述第二透光部重迭,第一遮光区与所述第一透光部部份位在第二遮光区外周围。第一、第二遮光元件分别为一网体,第一、第二遮光元件包含多条经线及多条编织于所述经线上的纬线,第二遮光元件的所述经、纬线编织密度较第一遮光元件的所述经、纬线编织密度密。各第一、第二透光部分别为一网孔,各第二透光部小于各第一透光部。第一、第二遮光元件分别为一板件,各第一、第二透光部分别为一穿孔,各第二透光部小于各第一透光部。遮光模块为一网体,网体包括多条经线及多条编织于所述经线上的纬线,所述经、纬线共同形成第二遮光区的编织密度较所述经、纬线共同形成第一遮光区的编织密度密。各第一、第二透光部分别为一网孔,各第二透光部小于各第一透光部。遮光模块为一形成第一、第二遮光区的板件,各第一、第二透光部分别为一穿孔, 各第二透光部小于各第一透光部。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遮光模块的第二遮光区的遮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遮光率设计,经过开口中间处所照射出的光线受到遮挡的程度最大,而越靠近开口外周缘处所照射出的光线受到遮挡的程度较小,因此,使得通过遮光模块的光线能够均勻地照射在工作物件上。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说明第二遮光元件接合在第一遮光元件上;图5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说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遮光元件接合在一起;图6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配合以下下参考图式的四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只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曝光机的光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光源装置200 包含一外壳2、一灯管3,及一遮光模块4。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外壳2包括一壳体21,壳体21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11,及一位于底端使容置空间211与外部相连通的开口 212。灯管3为一可产生紫外线光源的紫外线灯管,灯管3两端接合在壳体21上且中间部份位于容置空间211内,灯管3产生的光线能经由开口 212照射至壳体21外。遮光模块4设置于壳体21的开口 212处,遮光模块4包括一用以封闭开口 212的第一遮光元件41,及一第二遮光元件42。外壳2还包括均呈框形状的一第一固定框22与一第二固定框23,第一遮光元件41被夹设于第一、第二固定框22、23之间,第一、第二固定框22、23是通过螺锁方式锁固在壳体21底端,使得第一遮光元件41能稳固地定位于开口 212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遮光元件41、42分别为一网体,第一遮光元件41呈方形状并包含多条经线411,及多条编织于所述经线411上的纬线412,第一遮光元件41的经线 411与纬线412共同形成有一呈网格状的第一遮光区413,及多个位于第一遮光区413内的第一透光部414,各第一透光部414为一用以供灯管3产生的光线穿过的网孔。第一遮光元件41的经线411与纬线412可由例如为铜的耐高温金属材质所制成,或者是由例如为铁弗龙的耐高温非金属材质所制成,且经线411与纬线412不具有透光性,因此,经线411与纬线412所形成的第一遮光区413能有效地遮挡灯管3产生的光线穿过。第二遮光元件42结构与第一遮光元件41的形状与外形大小有所不同,第二遮光元件42呈十字状且外形小于第一遮光元件41外形。第二遮光元件42包含多条经线421, 及多条编织于所述经线421上的纬线422,第二遮光元件42的经线421与纬线422共同形成有一呈网格状的第二遮光区423,及多个位于第二遮光区423内的第二透光部424,各第二透光部似4为一用以供灯管3产生的光线穿过的网孔。第二遮光元件42的经线421与纬线422可由例如为铜的耐高温金属材质所制成,或者是由例如为铁弗龙的耐高温非金属材质所制成,且经线421与纬线422不具有透光性。第二遮光元件42可通过例如为点焊、捆绑、螺锁或夹持方式固定在第一遮光元件 41下表面的中间位置,使得第二遮光元件42对应于灯管3位置,当然,第二遮光元件42固定在第一遮光元件41上的方式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为限。由于第一遮光元件41外形大于第二遮光元件42外形,因此,第一遮光区413与第一透光部414部分会与第二遮光区 423及第二透光部似4重迭,而部分位于第二遮光区423外周围,使得灯管3产生的光线部份会经由第一透过部414以及与第一透光部414相连通的第二透光部似4照射而出,另一部份则可直接经由第一透光部414照射而出,因此,第二遮光元件42的经线421与纬线42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元陈立扬
申请(专利权)人:志圣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