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66570 阅读:3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方法,1.对旧道路的沥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形成搭接台阶,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2.对于旧道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质量良好的路段,不再切除原有的水泥混凝土板;3.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排水系统;4.在新建道路的路面基层、底基层位于新、旧道路搭接处,从下至上分三层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5.在浇筑台阶构造物顶层结构前,在旧道路侧面钻孔种植横向钢筋,在构造物顶层设置纵向钢筋,将纵、横向钢筋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6.在新、旧道路拼接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向槽中灌热沥青,在接缝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7.对台阶状构造物顶面拉毛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衔接方法,尤其是涉及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方法。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道路加宽扩建工程中,由于新、旧道路存在结构及强度上的差异,以及新、旧道路的不均勻沉降和车辆荷载的持续作用,往往造成新、旧路面衔接处产生道路病害。另外,原有旧路多未做路面结构层间的排水设计,加上路面基层衔接处新旧材料的干缩和温缩特性不同,势必导致纵向裂缝的产生。对于旧路面(水泥混凝土复合式浙青路面)和新建加宽路面(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的衔接,由于旧道路水泥混凝土板台阶铣刨施工难度较大,目前旧路纵向断面一般保持原垂直断面。该结构形式导致衔接处施工机械不便于工作,使得衔接部压实度不足;同时由于从下至上通缝的存在,路面结构内部水无法排除,路面结构整体性差。新、旧路面的衔接设计是改扩建工程的重点,尤其是旧水泥混凝土复合式浙青路面与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的衔接更是重点中的难点。目前,新、旧路面的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新、旧路面结构层的衔接,一般要将老道路的路面结构进行台阶化处理,但对复合式路面来说,对水泥混凝土板进行铣刨施工难度较大,无法有效形成台阶,故新、旧道路的衔接只能保持垂直对接,使得质量隐患大;虽然个别方案在衔接处简单增设台阶结构形式,但新、旧路面衔接未有效形成整体,没有解决新旧路面协同受力的问题;2、由于新、旧路面衔接材料特性的差异,往往会在衔接处产生纵向通缝,一旦旧道路层间水以及雨水沿搭接缝渗入结构层不能顺利排出,则易造成基层底部脱空、路面下陷等道路病害;3、新、旧路面接缝处不具有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4、存在长段落现浇素水泥混凝土的横向开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方法,使新、旧路面形成一个协同受力整体,避免旧道路路面结构层间水或雨水通过搭接缝进入结构层对路面结构造成损坏,减缓衔接处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第一步、对旧道路的浙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形成搭接台阶,铣刨的边线要顺直,切缝与路面要保持垂直,然后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第二步、对于旧道路的浙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质量良好的路段,不再切除原有的水泥混凝土板,施工时只将旧道路的基层、底基层凸出混凝土板外侧部分切除整齐;第三步、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向碎石盲沟、横向碎石盲沟,并在所述纵、横向碎石盲沟四周及底部铺设防水织物,构成排水系统;第四步、在新建道路的路面基层、底基层位于新、旧道路搭接处,从下至上分三层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第五步、在浇筑台阶构造物顶层结构前,在旧道路的混凝土板侧面钻孔,并在孔中涂环氧树脂粘结剂,种植横向钢筋,然后在构造物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钢筋,并将纵、横向钢筋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第六步、在新、旧道路拼接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然后向槽中灌热浙青,并在接缝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第七步、对台阶状构造物顶面采取拉毛处理,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即可。本专利技术优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对良好的混凝土板不需要进行边缘切除,减小了铣刨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2、在新、旧道路搭接处分三层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浇成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使新建路面基层、底基层与老道路分层反压搭接,消减了车辆对新、旧路面衔接处的重压和破坏,同时采用倾斜的台阶增加了新路面与台阶的摩擦力,有效地减少了新建道路结构层的收缩、滑移量和搭接处的裂缝宽度;3、采用不同强度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台阶状构造物,可以有效地减小由于普通混凝土的干缩和温缩形成的裂缝宽度,同时降低了新旧路面结构强度的差异性,使新旧路面结构受力均勻;4、通过在旧道路水泥混凝土板侧面横向植入钢筋使旧道路混凝土板与现浇台阶构造物结合为一体,确保新、旧路面协同受力;在构造物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钢筋,解决了长段落现浇素水泥混凝土横向开裂的现象,将纵、横向钢筋焊接成网状,更有利于新、旧路面的协同受力和减小新旧路面衔接处的裂缝;5、在新、旧道路拼接缝顶面刻槽、灌热浙青,有效地填充了因新、旧路面材料特性差异形成的搭接缝,阻止了水分的下渗;6、在搭接缝顶面沿纵向铺设抗裂贴,大大增强了抗反射能力,同时阻止了水分由搭接缝进入结构层;7、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横向碎石盲沟,很好地解决了新、旧路面结构层搭接通缝渗水无法排出的问题,消除了因搭接缝的渗水引起的基层底部脱空、路面下陷等严重道路病害。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衔接方法完成的新、旧道路衔接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纵、横向碎石盲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对旧道路11的浙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铣刨宽度为30cm,形成搭接台阶,铣刨的边线要顺直,切缝与路面要保持垂直,然后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第二步、对于旧道路11的浙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质量良好的路段,不再切除原有的水泥混凝土板,施工时只将旧道路11的基层、底基层凸出混凝土板外侧部分切除整齐;第三步、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1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向碎石盲沟2、横向碎石盲沟3,所述纵向碎石盲沟2和横向碎石盲沟3的宽度为30cm、深度分别为10cm,横向碎石盲沟3间距为20m ;然后在纵、横向碎石盲沟2、3四周及底部铺设防水织物4,构成排水系统;第四步、首先进行加宽路面的底基层施工,并在新、旧道路搭接处为台阶状构造物5预留50cm的浇筑宽度,然后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5的底层,其中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15,台面内倾斜坡度a为3° ;第五步、待台阶状构造物5的底层凝固后,拉毛台阶状构造物5底层的顶面,待强度形成后,进行加宽路面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的施工,并为台阶状构造物5中间层预留35cm的浇筑宽度,确保加宽路面下基层与台阶状构造物5的底层形成反压搭接;待水稳基层中间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浇筑台阶构造物5的中间层,其中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15,台面内倾角坡度a为3° ;第六步、在浇筑台阶构造物5顶层结构前,在旧道路11的混凝土板层侧面6钻孔,并在孔中涂环氧树脂粘结剂,种植横向钢筋10,埋深为横向钢筋长度的1/2 ;然后在位于台阶状构造物5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钢筋7,并将纵、横向钢筋7、10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横向钢筋10为直径32mm的光圆筋,长度为35cm,横向钢筋10之间的间距为30cm,纵向钢筋7为直径32mm的光圆筋;第七步、待台阶状构造物5的中间层凝固后拉毛其顶面,待其强度形成后,进行加宽路面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的施工,并为台阶状构造物5顶层预留20cm的浇筑宽度,确保加宽路面上基层与台阶状构造物5的中间层形成反压搭接;待水稳基层上基层施工完成后, 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浇筑台阶构状造物5的顶层,其中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 C30,台面内倾斜坡度a为3° ;第八步、在新、旧道路拼接处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8,槽8的宽度和深度均为2cm, 然后向槽8中灌注热浙青,并在接缝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9,抗裂贴9的宽度为40cm ; 第九步、对台阶状构造物5顶面采取拉毛处理,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后,铺设路面面层即可。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笑风张晓炜黄睿杜荣耀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