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添建专利>正文

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6619 阅读:6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其主要包括:其主要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在两个相对端面各设有开口,且于所述两开口处各设有能开启与闭合的入口端盖和出口端盖,在所述入口端盖上设置有进风口,在所述出口端盖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外壳体内部从入口端盖至出口端盖方向依次可拆卸地设置有油脂过滤器组、袋形过滤器组及活性炭过滤器组,所述油脂过滤器组、袋形过滤器组及活性炭过滤器组的外壁均紧贴所述外壳体内壁周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滤除效果好,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拆卸,方便清洗。(*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油烟过滤装置,更具体地说,关于一种活性炭油烟过 滤装置。
技术介绍
油烟过滤装置是已被广泛使用,其作用是分离空气中的油烟。在现有的过 滤装置中,只是简单地过滤油烟,排出的气体中仍然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异味, 还是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另,现有的大型油烟过滤装置其内部结构设计也不十分理想,存在不易拆 洗的问题,且在长期使用后造成油烟堵塞,使设备运行不畅,极大地影响到油 烟滤除效果。并且,装置内积存的油烟等物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是极大的 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 易拆卸,方便清洗,能够有效滤除油烟中的有害物质,滤除效果好的活性炭油 烟过滤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活性炭油 烟过滤装置,其主要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在两个相对端面各设有开口,且于所述两开口处各设 有能开启与闭合的入口端盖和出口端盖,在所述入口端盖上设置有进风口,在 所述出口端盖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外壳体内部从入口端盖至出口端盖方向依次可拆卸地设置有油脂过滤器组、袋形过滤器组及活性炭过滤器组,所述油脂过滤器组、袋形过滤器组及 活性炭过滤器组的外壁均紧贴所述外壳体内壁周缘。所述油脂过滤器组包括安装框架及至少两个组设在所述安装框架上的油脂 过滤器,所述油脂过滤器相互首尾相连,所述油脂过滤器呈板状,由薄铁丝网 和毛绒纤维过滤层组成,所述毛绒纤维过滤层设置在所述薄铁丝网内。所述袋形过滤器组包括有安装框架及至少两个组设在所述安装框架上的袋 形过滤器,所述袋形过滤器相互首尾相连,所述袋形过滤器包括有相互叠置的 多重纤维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组包括有安装框架及至少两个组设在所述安装框架上的 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相互首尾相连,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包括有呈 板状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气孔同时在其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安装框架由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安装框架由卡槽与凸块卡接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入口端盖上设置有方便入口端盖打开或关闭的按钮。所述入口端盖与所述外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圈。所述入口端盖的形状呈圆柱、圆台或棱台状,所述圆柱、圆台或棱台状的 一端面开口与所述外壳体的开口连接,另一端面为所述进风口。所述出口端盖的形状为圆柱、圆台或棱台状,所述圆柱、圆台或棱台状的 一端面开口与所述外壳体的开口连接,另一端面为所述出风口。釆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中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具有三重过滤功 能,能够有效的滤除空气中的油烟、异味、灰尘及水汽等,不仅滤除效果好, 而且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拆卸,方便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主要包括外壳体l,所述 外壳体1在两个相对端面各设有开口,所述外壳体1的两开口处分别设置有能开启与闭合的入口端盖2和出口端盖4,所述入口端盖2上设置有进风口 3,所 述出口端盖4上设置有出风口 5。所述入口端盖2上可以设置有按钮(图中未示), 通过按钮可以方便地打开或关闭入口端盖2进行内部的清洗或拆卸。所述入口 端盖2与所述外壳体1的连接处还可以设置有橡胶垫圈(图中未示),通过设置 橡胶垫圈能够使整个装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安静性。所述入口端盖2形状不限,可以为圆柱、圆台或棱台,如图2所示,但与 外壳体1的形状一致。所述圆柱、圆台或棱台状的一端面开口与外壳体1的开 口相连接,如图1所示,另一端面为所述进风口3。所述出口端盖4形状不限, 可以为圆柱、圆台或棱台状,但与外壳体1的形状一致,所述圆柱、圆台或棱 台状的一端面开口与外壳体1的开口相连接,如图1所示,另一端面为所述出 风口 5。在使用时,本技术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的出风口 5处连接有真空泵, 因此,气流由进风口3吸入,从出风口5排出。如图3所示,外壳体1在其内部从入口端盖2至出口端盖4方向依次可拆 卸地设置有油脂过滤器组、袋形过滤器组及活性炭过滤器组,所述油脂过滤器 组、袋形过滤器组及活性炭过滤器组的外壁均紧贴外壳体l的内壁周缘。油脂过滤器组,位于外壳体l内靠近入口端盖2的一端,包括有安装框架 60及至少两个油脂过滤器6,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油脂过滤器6相互首尾相 连地设置在安装框60上,所述油脂过滤器6呈板状,由薄铁丝网和毛绒纤维过 滤层组成,其中毛绒纤维过滤层设置在薄铁丝网内。在使用时,含有油烟和异味的气流进入进风口 3后,首先经过油脂过滤器 组,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油脂过滤器6首尾相连并与外壳体1的内壁周缘相抵,使得气流会在油脂过滤器组中循环一周,如此油脂过滤器6内设置的毛绒 纤维过滤层会将大颗粒油烟分子和水汽滤除。活性炭过滤器组,位于外壳体l内靠近出口端盖4的一端,包括有安装框架80及至少两个活性炭过滤器8,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性炭过滤器8相互 首尾相连地设置在安装框80上,其中活性炭过滤器8呈板状,在所述板状的活 性炭过滤器8的壳体上设置有气孔,内部设置有活性炭。袋形过滤器组,位于油脂过滤器组与活性炭过滤器组之间,包括有安装框 70及至少两个袋形过滤器7,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袋形过滤器7相互首尾相 连地设置在安装框架70上,所述袋形过滤器7由多重纤维过滤层叠置而成。其中油脂过滤器6、袋形过滤器7及活性炭过滤器8均为现有产品,对于具 体结构与工作原理不再另行说明。经过油脂过滤器组后的气体随后进入袋形过滤器组,此时的气流中仍然残 留部分的小颗粒油烟分子和全部异味,袋形过滤器7中的多重纤维过滤层能够 滤除气流中的灰尘和颗粒细小的油烟分子,同时不会损耗系统内过多的气压, 保证空气快速通过。这样,经过袋形过滤器组后的气流被滤除了全部的油烟, 再进入活性炭过滤器组,由活性炭过滤器8内设置的活性炭将气流中的异味去 除,最后将清洁无污染的空气从出风口 5排出。所述油脂过滤器6、袋形过滤器7及活性炭过滤器8均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安 装框架60、 70及80上,所述安装框架60、 70及80可以通过连接件设置在外 壳体1内,所述连接件可以是螺钉,也可以是螺栓或销等其它连接件,并不以 此为限。所述外壳体l内还可以设置有卡槽,所述安装框架60、 70及80由卡 槽与凸块卡接在所述外壳体l内。容易拆卸,方便清洗。木技术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不仅用于厨房滤除油烟、异味、灰尘及 水汽,还适用于办公室,机场,工厂,商场等的空气调节系统和室内空气循环 系统。适用于化学制品厂和发电站等的空气补充系统和空气排出系统。还适用 于制药业,食品业,医学界,光学界,微生物界,微电子界,制造加工业,剧场,医院等的净化空气系统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在两个相对端面各设有开口,且于所述两开口处各设有能开启与闭合的入口端盖和出口端盖,在所述入口端盖上设置有进风口,在所述出口端盖上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外壳体内部从入口端盖至出口端盖方向依次可拆卸地设置有油脂过滤器组、袋形过滤器组及活性炭过滤器组,所述油脂过滤器组、袋形过滤器组及活性炭过滤器组的外壁均紧贴所述外壳体内壁周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在两个相对端面各设有开口,且于所述两开口处各设有能开启与闭合的入口端盖和出口端盖,在所述入口端盖上设置有进风口,在所述出口端盖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外壳体内部从入口端盖至出口端盖方向依次可拆卸地设置有油脂过滤器组、袋形过滤器组及活性炭过滤器组,所述油脂过滤器组、袋形过滤器组及活性炭过滤器组的外壁均紧贴所述外壳体内壁周缘。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过 滤器组包括安装框架及至少两个组设在所述安装框架上的油脂过滤器,所述油 脂过滤器相互首尾相连,所述油脂过滤器呈板状,由薄铁丝网和毛绒纤维过滤 层组成,所述毛绒纤维过滤层设置在所述薄铁丝网内。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形过 滤器组包括有安装框架及至少两个组设在所述安装框架上的袋形过滤器,所述 袋形过滤器相互首尾相连,所述袋形过滤器包括有相互叠置的多重纤维过滤层。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活性炭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 过滤器组包括有安装框架及至少两个组设在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建
申请(专利权)人:陈添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