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车,包括车架、下端部与车架通过第一转轴相转动地连接的靠背架,靠背架与车架之间设置有靠背角度调节机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地设置于靠背架上的具有锁齿的锁定件、与车架相固定连接的牵拉带,牵拉带包括仅仅能够沿着直线滑动地设置在靠背架上的调节带,调节带上沿着调节带的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条状齿,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当位于锁定位置下,锁齿与条状齿相啮合,当位于解锁位置下,锁齿与条状齿相脱离。锁定件以及与之配合锁定的调节带设置在靠背架上,在需要将靠背架的角度调节时,操作简单明了,并且锁定件与调节带之间的配合是通过锁齿与条状齿啮合的,锁定牢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儿童乘坐并由大人在后推行的儿童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车,如专利公告号为C拟663252中披露了一种儿童车,儿童推车包插车架、转动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的靠背,其靠背与车架之间设置有调节靠背角度的无级靠背角度调节机构。无级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主要是包括柔性吊带的下部吊在靠背杆上,柔性吊带的位于上部的一端部固定在车架上,柔性吊带的位于上部的另一端部通过夹紧装置被夹在车架上。松开夹紧装置时,可以拉起或下放柔性吊带,使得靠背杆的角度得以调节。用于调节靠背角度的夹紧装置设置在车架上。当需要调节靠背角度时,设置在车架上的夹紧装置不能引起操作者的注意,有些操作者不知道通过该夹紧装置可以调节靠背角度,并且还存在操作者误操作该夹紧装置从而导致靠背角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车,包括车架、 下端部与所述的车架通过第一转轴相转动地连接的靠背架,所述的靠背架与所述的车架之间设置有靠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的靠背架上的具有锁齿的锁定件、与所述的车架相固定连接的牵拉带,所述的牵拉带包括仅仅能够沿着直线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靠背架上的调节带,所述的调节带上沿着所述的调节带的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条状齿,所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当所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位于锁定位置下,所述的锁齿与所述的条状齿相啮合,当所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位于解锁位置下,所述的锁齿与所述的条状齿相脱离。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牵拉带还包括一端部与所述的车架的一侧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柔性吊带、一端部与所述的车架的另一侧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柔性吊带,所述的靠背架上固定有具有通孔的定位座,所述的定位座的通孔方向与所述的调节带的滑动方向相一致,所述的第一柔性吊带与所述的第二柔性吊带穿过所述的通孔后与所述的调节带的一端部相固定地连接。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节带的另一端部形成供使用者操作的把手。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车架包括推杆,所述的第一柔性吊带的一端部与所述的推杆的一侧部相固定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柔性吊带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推杆的另一侧部相固定地连接。在某些再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转轴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的调节带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靠背架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定件上具有供使用者操作的操作件,所述的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的操作件与所述的锁齿之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定件与所述的靠背架之间设置有使得所述的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稳定地位于锁定位置下的弹性件。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弹性件为扭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架上固定地连接有调节座,所述的锁定件与所述的调节座通过所述的第二转轴相转动地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齿与所述的条状齿两个中至少一个上具有允许所述的调节带相对所述的靠背架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的靠背架趋于竖起的斜面。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寸。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提供了另一种设计构思的技术方案,锁定件以及与之配合锁定的调节带设置在靠背架上, 在需要将靠背架的角度调节时,操作简单明了,并且锁定件与调节带之间的配合是通过锁齿与条状齿啮合的,锁定牢靠。附图说明附图1为车架的立体图;附图2为附图1的A-A处剖视图(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位于锁定位置下);附图3为附图1的A-A处剖视图(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位于解锁位置下);附图4为靠背架的部分后视图;附图5为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附图6为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的分解图。其中1、车架;2、第一转轴;3、靠背架;4、第一柔性吊带;5、第二柔性吊带;6、第二转轴;7、锁齿;8、锁定件;9、条状齿;10、调节带;11、把手;12、操作件;13、弹性件;14、调节座;15、推杆;16、后支架;17、定位座。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一种儿童车,包括车架1、下端部与车架1通过第一转轴2相转动地连接的靠背架3。车架1的结构不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重点,车架1可以是能够折叠的,也可以是不能够折叠的,只要是能够通过第一转轴2转动连接一个靠背架3即可。本实施例中,车架1 包括后支架16,靠背架3的下端部与后支架16通过第一转轴2相转动地连接,靠背架3与车架1之间设置有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如附图2-附图6所示,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通过第二转轴6转动地设置于靠背架3上的具有锁齿7的锁定件8、与车架1相固定连接的牵拉带,第二转轴6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调节带10沿着上下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靠背架3上。牵拉带包括仅仅能够沿着直线滑动地设置在靠背架3上的调节带10,调节带10上沿着调节带10的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条状齿9,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当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位于锁定位置下,锁齿7与条状齿9相啮合,不能够拉动调节带10。 当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位于解锁位置下,锁齿7与条状齿9相脱离,能够拉动调节带10。车架1包括推杆15,牵拉带还包括一端部与推杆15的一侧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柔性吊带4、一端部与推杆15的另一侧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柔性吊带5,靠背架3上固定有具有通孔的定位座17,定位座17的通孔方向与调节带10的滑动方向相一致。第一柔性吊带 4与第二柔性吊带5穿过通孔后与调节带10的一端部相固定地连接,第一柔性吊带4与第二柔性吊带5将靠背架3吊设在车架1上。当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位于解锁位置下,拉动调节带10可以同时拉动第一柔性吊带4与第二柔性吊带5。调节带10可以用塑料、橡胶等制成,而第一柔性吊带4与第二柔性吊带5可以用丙纶带制成。如附图2-附图6所示,调节带10的另一端部形成供使用者操作的把手11。锁定件8上具有供使用者操作的操作件12,第二转轴6位于操作件12与锁齿7之间。锁定件8与靠背架3之间设置有使得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稳定地位于锁定位置下的弹性件13。弹性件13为扭簧。要将靠背角度调节机构解锁时,需要克服弹性件13的弹性力按动操作件12。如附图2-附图6所示,靠背架3上固定地连接有调节座14,锁定件8与调节座14 通过第二转轴6相转动地连接。调节座14与靠背架3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锁齿7与条状齿9两个部件上分别具有允许调节带10相对靠背架3滑动从而使得靠背架3趋于竖起的斜面。即锁齿7与条状齿9为单向齿,当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位于锁定位置下,可以直接向外拉动调节带10的把手11,即靠背架3相对车架1竖起。而要将靠背架3的角度调节至趋于躺平时,需要克服弹性件13的弹性力按动操作件12,使得靠背角度调节机构解锁。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车,包括车架(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蔚军,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