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的布料溜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450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的布料溜槽,是无料钟式炉顶结构高炉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溜槽本体(1),所述溜槽本体(1)为一个半圆形槽体,它由三层硬质合金(1.1)从上到下堆焊而成,所述溜槽本体(1)在上层的硬质合金(1.1)的前端受料点处焊有一层耐磨合金(2),所述耐磨合金(2)的厚度为20mm。这种高炉的布料溜槽采用硬质合金作为耐磨主体,采用整体合金钎焊技术,交错排列钎焊硬质合金块的形式,将溜槽本体制成三层结构,每层平面均为硬质合金堆焊,平面之间留有50mm间隙,并且在溜槽本体的受料点处加焊耐磨合金,增加厚度为20mm,可以减少受料点处的磨损,延长了布料溜槽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的布料溜槽,是无料钟式炉顶结构高炉中的一个重要部件。
技术介绍
布料溜槽是无料钟式炉顶结构高炉中的一个重要部件,溜槽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这高炉技经指标。以往的布料溜槽起初为一个长方形内衬为铸钢件的料垫式耐磨结构,因布料不均勻,炉况波动大,导致炉况不稳后而将其改为了一个半圆形的槽体结构,然而使用一段时间后,溜槽的受料点处会因为磨损而形成一个孔洞,导致高炉被迫休风更换, 这样的布料溜槽不仅使用寿命短,使得高炉需要频繁休风更换溜槽,还给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增加了设备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耐磨性强,使用寿命较长的高炉的布料溜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高炉的布料溜槽,包括溜槽本体,所述溜槽本体为一个半圆形槽体,它由三层硬质合金从上到下堆焊而成,所述溜槽本体在上层的硬质合金的前端受料点处焊有一层耐磨合金。所述耐磨合金的厚度为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高炉的布料溜槽采用硬质合金作为耐磨主体,采用整体合金钎焊技术,交错排列钎焊硬质合金块的形式,将溜槽本体制成三层结构,每层平面均为硬质合金堆焊,平面之间留有50mm间隙,并且在溜槽本体的受料点处加焊耐磨合金,增加厚度为20mm,可以减少受料点处的磨损,延长了布料溜槽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炉的布料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炉的布料溜槽的俯视图。其中溜槽本体1、硬质合金1. 1、耐磨合金2。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的布料溜槽,包括溜槽本体1,所述溜槽本体1为一个半圆形槽体,它由三层硬质合金1.1从上到下堆焊而成,所述溜槽本体1在上层的硬质合金1. 1的前端受料点处焊有一层耐磨合金2,该耐磨合金2的厚度为20mm。这种高炉的布料溜槽采用硬质合金1. 1作为耐磨主体,采用整体合金钎焊技术,3交错排列钎焊硬质合金块的形式,将溜槽本体1制成三层结构,每层平面均为硬质合金1.1 堆焊,平面之间留有50mm间隙,并且在溜槽本体1的受料点处加焊耐磨合金2,增加厚度为 20_,可以减少受料点处的磨损,延长了布料溜槽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高炉的布料溜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溜槽本体(1),所述溜槽本体(1)为一个半圆形槽体,它由三层硬质合金(1.1)从上到下堆焊而成,所述溜槽本体(1)在上层的硬质合金(1. 1)的前端受料点处焊有一层耐磨合金(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的布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合金(2)的厚度为 20mmo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的布料溜槽,是无料钟式炉顶结构高炉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溜槽本体(1),所述溜槽本体(1)为一个半圆形槽体,它由三层硬质合金(1.1)从上到下堆焊而成,所述溜槽本体(1)在上层的硬质合金(1.1)的前端受料点处焊有一层耐磨合金(2),所述耐磨合金(2)的厚度为20mm。这种高炉的布料溜槽采用硬质合金作为耐磨主体,采用整体合金钎焊技术,交错排列钎焊硬质合金块的形式,将溜槽本体制成三层结构,每层平面均为硬质合金堆焊,平面之间留有50mm间隙,并且在溜槽本体的受料点处加焊耐磨合金,增加厚度为20mm,可以减少受料点处的磨损,延长了布料溜槽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C21B7/20GK202187019SQ20112028449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刘利生, 朱海龙, 沈东 , 王琳 申请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琳刘利生朱海龙沈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