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在设置有流量计的循环泵的循环管路的末端上的自动调节阀处,并联设置一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该调节阀的一端与循环泵的循环管路的高压侧管路的连通处设置有高压侧取样管,该取样管一端与通过高压侧管路与阀体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则与薄膜通气机构的一端连通,而薄膜通气机构与阀体之间通过一套接有预紧弹簧的阀芯连通,薄膜通气机构的另一端则与低压侧取样管的一端连通,而该低压侧取样管的另一端则与循环管路的低压侧管路以及阀体的另一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调整预紧弹簧的预紧力,即可实现防止循环泵跳电,适用于采用调节阀对封闭式循环系统的流量进行控制的能量循环系统领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量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调节阀对封闭式循环系统的流量进行控制的能量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封闭式循环系统一般用于能量传递,当系统中各用户所需的流量总和比较小直至为零时,循环泵会发生堵转而跳电。为了保证循环泵不跳电,常规方法是在循环泵出口安装旁通阀,利用旁路来调节最小流量,其具体运作情况如图1所示,旁路上的旁通阀根据检测到的流量,由受流量调节器的控制,以维持系统流量不小于某一值,防止循环泵跳H1^ O而现有技术下的此回路中,旁通阀由于需由流量调节器控制,需额外增加电信号。 而且旁通阀一般是气动的,还需增加气动回路,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大了投资, 另外,当各用户点所需流量较小时,在旁路后的管道内基本不流动,会造成系统内流体温度不均勻,从而影响能量传递效果。故现需要一种新型的封闭式循环系统,能自动调节开口度,且不需要额外的电信号和气源,降低生产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的能量循环系统的自动调节阀需流量调节器控制,需额外增加电信号加之增加的气动回路,导致的系统复杂以及难以应对小流量传递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将封闭式循环系统末端连通,并安装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该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利用其前后的压力差自动调节开口度,不需电信号和气源,能够有效减小系统复杂程度,减小了投资,同时,由于末端连通,当各用户点使用的流量较小,但循环仍是在整个系统的主管道内进行的,可以保证系统主管道内流体温度均勻,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包括带流量计和自动调节阀的循环泵,流量计设置在循环泵的循环管路上,而自动调节阀则设置在循环泵的末端管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泵,在其循环管路的末端上的自动调节阀处,还并联设置有一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该调节阀一端与循环管路的高压侧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循环管路的低压侧管路相连通。此处设计的目的在于,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舍弃了现有技术下所采用的旁通阀,且不需要额外的电信号和气源,大大降低了循环系统的复杂性, 且降低了生产投资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包括高压侧取样管、阀体、阀芯、预紧弹簧、薄膜通气机构和低压侧取样管,其具体为,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的一端与循环泵的循环管路的高压侧管路的连通处设置有高压侧取样管,该取样管一端与通过高压侧管路与阀体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则与薄膜通气机构的一端连通,而薄膜通气机构与阀体之间通过一套接有预紧弹簧的阀芯连通,薄膜通气机构的另一端则与低压侧取样管的一端连通,而该低压侧取样管的另一端则与循环管路的低压侧管路以及阀体的另一端相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通气机构,其具体结构为,在薄膜通气机构的中间用一层薄膜将其分为上气室和下气室,上气室与高压侧取样管相连通,下气室则与低压侧取样管相连通。此处的设计目的在于,当阀体前后压力差较小时,阀芯由预紧弹簧驱动关闭;而当阀体前后压力差较大时,此压力差通过高压侧取样管和低压侧取样管作用在薄膜通气机构的上、下气室之间的薄膜上,驱动了与薄膜通气机构连通的阀芯动作,阀芯再驱动阀门,使得流体通过阀门,减小压力差,同时弹簧被压缩,弹簧力增加;而当阀门前后的压力差作用在薄膜上的力和弹簧力重新达到平衡时,阀芯停止动作。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在调试过程中,只需调整预紧弹簧的预紧力,即可实现在各用户点关闭时,系统内能维持必要的最小流量;而当用户所需流量较小时,在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前后的压力差会变大,此时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将会逐渐打开来维持整个系统主管道上的流量,防止循环泵跳电。使用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不使用调节阀,同样也不需要额外的电信号和气源,能有效减小循环系统得复杂度及投资。2)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的末端的自动调节阀处并联联通了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可以有效地保证系统主管道流体的均勻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下的带有旁通阀的循环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的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流量计,2-自动调节阀,3-循环泵,3a_高压侧管路,3b_低压侧管路, A-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Al-高压侧取样管,A2-阀体,A3-阀芯,A4-预紧弹簧,A5-薄膜通气机构,A51-薄膜,A52-上气室,A53-下气室,A6-低压侧取样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在设置有流量计1的循环泵3的循环管路的末端上的自动调节阀2处,并联设置一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A,该调节阀一端与循环管路的高压侧管路3a相连通,另一端与循环管路的低压侧管路北相连通,本技术舍弃了现有技术下所采用的旁通阀,且不需要额外的电信号和气源,大大降低了循环系统的复杂性,且降低了生产投资成本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A包括高压侧取样管Al、阀体A2、阀芯A3、预紧弹簧A4、薄膜通气机构A5和低压侧取样管A6,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的一端与循环泵的循环管路的高压侧管路3a的连通处设置有高压侧取样管,该取样管一端与通过高压侧管路与阀体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则与薄膜通气机构的一端连通,而薄膜通气机构与阀体之间通过一套接有预紧弹簧的阀芯连通,薄膜通气机构的另一端则与低压侧取样管的一端连通,而该低压侧取样管的另一端则与循环管路的低压侧管路北以及阀体的另一端相连通。薄膜通气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薄膜通气机构的中间用一层薄膜A51将其分为上气室A52和下气室A53,上气室与高压侧取样管相连通,下气室则与低压侧取样管相连通。当阀体A2前后压力差较小时,阀芯A3由预紧弹簧A4驱动关闭;而当阀体前后压力差较大时,此压力差通过高压侧取样管Al和低压侧取样管A6作用在薄膜通气机构A5的上、下气室A52、A53之间的薄膜A51上,驱动了与薄膜通气机构连通的阀芯动作,阀芯再驱动阀门,使得流体通过阀门,减小压力差,同时弹簧被压缩,弹簧力增加;而当阀门前后的压力差作用在薄膜上的力和弹簧力重新达到平衡时,阀芯停止动作。本技术的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在调试过程中,只需调整预紧弹簧的预紧力,即可实现在各用户点关闭时,系统内能维持必要的最小流量;而当用户所需流量较小时,在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前后的压力差会变大,此时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将会逐渐打开来维持整个系统主管道上的流量,防止循环泵跳电,适用于采用调节阀对封闭式循环系统的流量进行控制的能量循环系统领域。权利要求1.一种末端自平衡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包括带流量计⑴和自动调节阀⑵的循环泵 (3),流量计设置在循环泵的循环管路上,而自动调节阀则设置在循环泵的末端管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泵(3),在其循环管路的末端上的自动调节阀( 处,还并联设置有一自平衡式流量调节阀(A),该调节阀一端与循环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梁,徐争光,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