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楼房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5948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3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楼房逃生装置,包括与建筑物外墙活动连接的吊篮、伞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吊篮的边缘和伞面的边缘之间的伞索;所述伞面由上、下两层伞面组成,且上、下两层伞面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伞面上设有用于给所述空腔充气的充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降落伞的原理,将伞面设计成带有可充入气体的空腔,解决了楼房高度不够,不足以撑开伞面的技术问题;同时,在伞面内充入密度轻的气体,可有效减缓降落的速度。适于居住楼层不太高的居民在紧急避险时使用,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当高层楼房发生紧急状况时用于逃生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城市居民都居住在楼房里,这些楼房少则五六层,高则数十层。一旦这些高层建筑失火或是发生地震等紧急状况,人们很难逃生。目前,有一些专利公开了外挂式电梯、逃生索、逃生梯等装置;但是外挂式电梯需要电力才能运行,如果灾难发生时电力突然中断,则无法使用;而逃生索和逃生梯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及幼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层楼房逃生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楼房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建筑物外墙活动连接的吊篮、伞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吊篮的边缘和伞面的边缘之间的伞索;所述伞面由上、下两层伞面组成,且上、下两层伞面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伞面上设有用于给所述空腔充气的充气装置。较佳的,所述充气装置设于所述下层伞面的外表面上。进一步的,上述高层楼房逃生装置,还包括一气体钢瓶,所述气体钢瓶放置于所述吊篮内且与所述充气装置连接。本技术利用降落伞的原理,将伞面设计成带有可充入气体的空腔,解决了楼房高度不够,不足以撑开伞面的技术问题;同时,在伞面内充入密度轻的气体,可有效减缓降落的速度。适于居住楼层不太高的居民在紧急避险时使用,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伞面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高层楼房逃生装置,包括与建筑物外墙活动连接的吊篮1、伞面2以及连接于吊篮1的边缘和伞面2的边缘之间的伞索3。伞面2上设有充气装置4。吊篮1可设于窗口、阳台、消防通道出口等位置的外墙上,方面居民逃跑时使用。吊篮1与建筑物外墙之间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活动连接方式,如卡扣等。不用时可固定在外墙上,使用时可方便拆开。如图2所示,伞面2由上、下两层伞面21、22组成,且上、下两层伞面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23。充气装置4设于下层伞面22的外表面上,用于给空腔23充气。3 进一步的,上述高层楼房逃生装置,还包括一气体钢瓶5,气体钢瓶5放置于吊篮1 内且与充气装置4连接。该气瓶内可充入比空气密度小的惰性气体,以免发生爆炸等危险情况。权利要求1.一种高层楼房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建筑物外墙活动连接的吊篮、伞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吊篮的边缘和伞面的边缘之间的伞索;所述伞面由上、下两层伞面组成,且上、 下两层伞面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伞面上设有用于给所述空腔充气的充气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房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设于所述下层伞面的外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楼房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气体钢瓶,所述气体钢瓶放置于所述吊篮内且与所述充气装置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楼房逃生装置,包括与建筑物外墙活动连接的吊篮、伞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吊篮的边缘和伞面的边缘之间的伞索;所述伞面由上、下两层伞面组成,且上、下两层伞面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伞面上设有用于给所述空腔充气的充气装置。本技术利用降落伞的原理,将伞面设计成带有可充入气体的空腔,解决了楼房高度不够,不足以撑开伞面的技术问题;同时,在伞面内充入密度轻的气体,可有效减缓降落的速度。适于居住楼层不太高的居民在紧急避险时使用,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文档编号A62B1/02GK202185075SQ201120314650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专利技术者戴泽歆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泽歆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