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773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3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在设置于主体下部且朝向侧部开口的凹部的内部配置有供电部的电气设备中,能够避免设备主体的大型化及向供电部连接时带有困难的凹部结构的形成,同时可靠地防止水向供电部的进入。电气设备在主体(10)的下部具备凹部(16),该凹部(16)具有朝向主体(10)的侧部(21)的开口(23)。凹部(16)具备大致水平面的顶壁(24)、与该顶壁(24)连续的主侧壁(25)及至少一个副侧壁(26、26A、26B、28)。在凹部(16)的主侧壁25上设有供电部(15),该供电部(15)设有入口(31、52)。在顶壁(24)上设有向上凹陷的防水槽(30)。(*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尤其涉及产生水蒸气的电饭锅等烹调家电设备、以及产生水蒸气的壶、除湿器、加湿器等日用家电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电饭锅等烹调家电设备或壶、除湿器、加湿器等日用家电设备中除一部分产品外都是从上部的吹出口产生水蒸气的结构。因此,在向壶等容器内加入多于规定值的水的情况下,沸腾时不仅水蒸气从吹出口溢出,水也从吹出口溢出。此外,在厨房附近使用烹调家电设备的情况下或在日用家电设备的上方加入到杯中的水等洒落的情况下,水有时会从上方浇淋到设备上。有时会在电气设备上设置电软线连接部,该电软线连接部具有经由开口部分向外部露出的连接端子。这种情况下,从尽量远离可能发生接触的水的部位这一点或优化外观这一点出发,电软线连接部多配置在设置于设备下部且朝向侧部开口的凹部的内部。然而, 即使这样配置电软线连接部,也存在水通过开口部分的上端缘而进入电软线连接部内部的情况,需要避免该情况。尤其在电气设备置于倾斜的场所时,水容易进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设有保护部的电烹调器,该保护部从电软线连接部的开口部分的上端缘向下方延伸,防止水向电软线连接部内部的进入。在产品水平放置的状态下,因喷出等而滴落到侧面上的水从保护部垂直地落下,因此不会进入电软线连接部内部。然而,在产品以倾斜的状态放置且保护部的长度短的情况下,水可能会顺着保护部进入到电软线连接部内部。另外,若增长所述保护部的长度以免水顺着所述保护部进入到电软线连接部内部,则需要对应于所述保护部的长度而增加电软线所插入的所述开口部分的纵向的长度。其结果是,设备主体的整个高度变高而大型化。进而,保护部从电软线连接部的开口部分的上端缘向下方呈突起状地延伸,因此使用者插入电软线时,也会产生难以插入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M1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课题在于,在设置于主体下部且朝向侧部开口的凹部的内部具备供电部的电气设备中,避免设备主体的大型化及向供电部连接时带有困难的凹部结构的形成,同时可靠地防止水向供电部的进入。作为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法,本技术的电气设备具备凹部,其设置在主体的下部,具备大致水平面的顶壁、与该顶壁连续的主侧壁及至少一个副侧壁,且具有朝向所述主体侧部的开口 ;供电部,其在所述主侧壁上设有入口,所述电气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顶壁上设置向上凹陷的防水槽。根据该结构,从主体的上部顺着侧部向下部流动而到达了凹部的开口上侧的水的大部分向重力方向落下。并且,这以外的其余的水从凹部的开口的上侧顺着顶壁进而朝向供电部侧流动。通过利用设置在顶壁上的向上凹陷的防水槽阻隔这些水或使这些水进入到防水槽中,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向凹部的供电部的入口的进入。另外,由于不需要变更凹部的开口的形状,因此能够避免电气设备主体的大型化。进而,由于向上凹陷的防水槽起到加强肋的作用,因此能够提高顶壁部的强度。所述防水槽优选,一方的端部及另一方的端部均位于所述供电部的入口以外的主侧壁上,或者所述一方的端部位于所述供电部的入口以外的主侧壁上且所述另一方的端部位于所述副侧壁上。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使进入防水槽中的水顺着防水槽内部的内壁向离开供电部入口的端部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向设置在主侧壁上的供电部入口的进入。或者,也可以分别与所述主侧壁的两侧相邻而具有所述副侧壁,所述防水槽构成为,一方的端部位于一方的所述副侧壁上,且另一方的端部位于另一方的所述副侧壁上。与所述端部连结的侧壁槽优选设置在所述主侧壁与所述副侧壁中的至少一方。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移动到防水槽端部的水通过侧壁槽而从主体可靠地排出。所述防水槽的深度优选从接近所述供电部入口的一方的端部朝远离所述供电部入口的一方的端部变浅。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进入防水槽中的水顺着防水槽从接近供电部入口的一方的端部向远离供电部入口的一方的端部输送。输送到防水槽端部的水从主体向大致重力方向排出。所述防水槽的深度优选从所述开口侧的外缘朝向所述供电部侧变深。根据该结构,由于防水槽从开口侧的外缘朝向供电部侧形成上升坡度的倾斜面,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从开口侧的外缘侧进入防水槽中的水越过上升坡度的倾斜面而向供电部侧进入的情况。所述供电部优选具备在一侧形成有插入口作为所述入口且在另一侧安装有端子的端子壳体。根据该结构,由于顶壁的防水槽向上凹陷,因此即使在凹部设置供电部的插入口,也能够避免在将电源软线与插入口连接时难以将电源软线插入凹部的情况。优选在所述端子壳体的所述插入口侧的上表面上沿着所述主侧壁而设置槽。根据该结构,即使在顺着凹部的顶壁移动的水意外地越过防水槽进而顺着顶壁到达了主侧壁的情况下,通过在顺着主侧壁移动的水与供电部接触前使这些水流入槽中,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向供电部的进入。并且,能够将水顺着端子壳体的侧面而从电气设备主体排出。所述供电部优选具备卷绕在线盘上的电源软线,该线盘收容在所述主体的内部, 所述入口为所述电源软线的插通口。根据该结构,通过使顺着顶壁移动的水进入防水槽中, 而能够防止水进入供电部。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水从插通口顺着电源软线向主体内部的线盘侧的进入。通过在凹部的顶壁的开口侧的外缘设置多个防水槽,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向供电部的进入。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由于在凹部的顶壁上设有向上凹陷的防水槽,因此能够避免设备主体的大型化及向供电部连接时带有困难的凹部结构的形成,同时可靠地防止水向供电部的进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上方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下方立体图。图3是表示凹部的供电部的局部下方立体图。图4是表示设有防水槽的顶壁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由主侧壁和两个副侧壁形成的凹部的局部放大图。图7表示设有与防水槽连结的侧壁槽的凹部的示意剖视图。图8 (a)是表示深度变化的防水槽的一例的示意图,(b)是表示深度变化的防水槽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插入口侧的上表面上设置槽的端子壳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0是表示具备线盘型的电源软线的本技术所涉及的电饭锅的仰视图。图11是表示设有两个防水槽的顶壁的局部放大图。图12(a)至(c)是分别表示不同形状的防水槽的图。符号说明10电饭锅主体(主体)11盖体12主干体13肩体14底体15供电部16凹部17铰链罩18把手19限动部20操作面板部21侧部22背面部23开口24顶壁25主侧壁26、28 副侧壁26A、26B 副侧壁27供电部侧壁29外缘30、30A、30B 防水槽30a、30b、30c、30d、30e、30f 端部30g倾斜面30h、30j、30k、30m 端部31 插入口(入口)32 凹处33端子壳体34端子35至 ΓΤΠ36引导部37底面38脚部41侧壁槽43钩部44槽45线盘46电源软线47壁48垂直壁49顶部50水平壁51间隙52插通口(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及图2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电气设备的一例的电饭锅。该电饭锅在电饭锅主体10的上部铰链连接有能够开闭的盖体11。在电饭锅主体10的内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用于安置煮饭用米和水的内锅(未图示)。利用感应加热线圈等加热机构对内锅进行加热,由此加热内锅内部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河贤哉矢原力
申请(专利权)人:象印魔法瓶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