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煮饭内锅的改进结构,其主要由内锅本体与升降阀所组成。该内锅本体底端隔有一中空夹层,使内锅本体具有一适当浮力,且中空夹层中央并形成有定位槽孔,可供升降阀置入,而能在定位槽孔适度的上下移动。至于升降阀是中空,上端处则开设有复数个通孔,可供水或水蒸气导通,使内锅本体置于外锅内时,凭借压力可将水或水蒸气由升降阀的通孔导入内锅本体内,达到快速蒸煮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煮饭锅,其是在内锅本体底端设置有一升降阀,凭借压力将水或水蒸气由升降阀导入内锅本体内。
技术介绍
传统内锅都是成开口朝上的容器状,当置入洗净的米粒进行煮饭时,都需加入适量的水来炊煮。早期都是凭借炉火(利用煤炭或木材),而将内锅直接放置在炉火上,将锅内的水煮沸,并持续至水分收干完成煮饭。所以煮出来的米饭是否绵软、有弹性、好吃,完全需靠经验,否则容易使锅底米粒烧焦或米心未熟透,当然这又牵涉到水量多寡或火源大小等问题,新手并不容易控制。因此,电锅即应运而生,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其主要具有一锅体11及一锅盖12, 位于锅体11底部设有电热装置(图中未显示),并连接电源导线13导通电源,当启动开关 14时,即能进行加热。而其炊饭方式是将洗好的米粒置入内锅,并加入适量的水与米混合 (现有技术图中未显示),然后在锅体11底端也倒入适量的水并盖上锅盖12进行加热煮饭,当锅底的水蒸干后,开关14即自动跳起完成煮饭,显然已较早期需靠经验的煮饭方式简单、方便,然其煮饭时间显然较长,一般约在45分钟左右,且水量放置多寡也会影响米粒的软硬度。而较进步的电子锅,则如图2所示,设有加热装置(图中未显示),并凭借开关23 控制加热。煮饭时,将洗净的米粒放入传统内锅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放入锅体21中,但不必在锅体21中倒水,盖上锅盖22导通电源即能进行煮饭,而在锅盖22上端是开有一气孔 24,可将锅体21内的蒸气排出,实较电锅更为方便,然其煮饭时间并无法缩短,同样需耗费 45分钟左右,因此传统的内锅,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缺失(一)煮饭时间过长,传统的内锅都是低压蒸煮,水蒸气随着气孔M或锅盖12、22 与锅体11、21的缝隙排出,所以煮饭时间约需45分钟左右。( 二)米、水混合蒸煮,传统内锅不管利用炉火或电能,都是将米、水混合在内锅不断加热蒸煮,使米粒在沸水中不断吸水膨胀,直至水分收干,然因水分都残留在锅底,所以锅底的米粒会较为湿软。(三)利用传统内锅煮饭时间较长,会耗费较多的炉火或电能,较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且不具备环保节能减碳的目的。(四)传统的内锅,凭借米粒在沸水中吸水膨胀,然当水分缩减时,上方的米粒即无法继续吸水,因此无法使每一粒米都能晶莹剔透且绵软富弹性。技术设计人是专门从事于各种锅具的开发设计工作,深知传统内锅不管是利用电锅或电子锅蒸煮,依然是使用米、水混合的煮饭方式,因此煮出来的饭,根本无法达到完全均勻,且煮饭的时间较长,并不能满足所需,于是乃凭借本身的专业,苦思解决之道,终于在历经数次的试验、修正与改进后,首创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煮饭内锅的改进结构,解决传统内锅不管是利用电锅或电子锅蒸煮,依然是使用米、水混合的煮饭方式,因此煮出来的饭,根本无法达到完全均勻,且煮饭的时间较长,并不能满足所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煮饭内锅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内锅本体及升降阀组合而成,该内锅本体是开口朝上的容器状,底端形成有一中空的夹层,中央处并开设有一定位槽孔,以供升降阀置入作升降位移。其中该定位槽孔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承置环面。其中该升降阀的上端处开设有复数个通孔。其中该内锅本体顶端的凸环面开设有复数个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其主要由内锅本体与升降阀所组成。该内锅本体同样为开口朝上的容器状,底端隔有一中空的夹层, 因此内锅本体具有一适当浮力,而能浮在水面上。位于夹层中央处则开设有一定位槽孔,其是供升降阀置入,并使升降阀利用压力能在定位槽孔做上下移动。至于该升降阀是中空,上方处开有复数个与中空内部导通的通孔,而能供水或水蒸气由升降阀中空内部经由通孔导入内锅本体内。当配合压力锅煮饭时,凭借压力锅将内锅内的米粒快速炊煮至八、九分熟时,自动跳开控制内锅本体的卡掣物,使内锅本体浮出压力锅内部的水面上,而形成米、水分离状态,且因持续加热,此时外锅内部的水形成水蒸气,而能由内锅本体顶端的通孔及升降阀上方的通孔,将蒸气导入内锅本体内,继续用水蒸气蒸煮米粒,直至每一颗米粒吸收水分完成煮饭,因此每颗米粒都能均勻接受水蒸气不断蒸煮,而使每一颗米粒的含水量都达饱和状态,达到颗颗松软饱满富弹性,且能快速蒸煮缩短传统的煮饭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电锅的立体图;图2是现有电子锅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的轴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升降阀闭合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升降阀开启时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置入压力锅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锅体11,21 ;锅盖12,22 ;电源导线13 ;开关14,23 ;气孔24 ;内锅本体3 ;定位槽孔30 ;承置环面301、302 ;夹层31 ;凸环面32 ;通孔320、40 ;升降阀4。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主要由内锅本体3及升降阀 4所组成,该内锅本体3是开口朝上的容器状,底端设有一定位槽孔30,以供升降阀4置入, 除能适度上下移动,且不会掉出。其次,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是本技术内锅3置入升降阀4的轴向剖视图,该内锅本体3底部设有一中空的夹层31,自然形成有一适当的浮力,位于内锅本体3的顶端是向外湾折有凸环面32,并开设有复数个通孔320。至于升降阀4是中空,置入定位槽孔30 后,能受压力调节升降,并将水或水蒸气由通孔40导入至内锅本体3内。当然该升降阀4 置入后是不会脱落,且能利用压力控制在定位槽孔30做上下移动。接着,请再配合参阅图5、图6所示,是有关升降阀4的放大示意图,当升降阀4置入定位槽孔30时,该定位槽孔30的顶端及底端分别形成较宽的承置环面300及301,能分别供升降阀4的顶端凸环及底环贴合并能保持平整,当受压力时,凭借水或水蒸气的压力推开升降阀4使其上升,促通孔40脱离上端的承置环面300,令水或水蒸气由通孔40进入内锅本体3内,达到不同的煮饭程序,颠覆传统一贯米水混合的煮饭方式及固定的内锅造型。至于使用时,请参阅图7所示,当将洗好的米粒置入内锅本体3时,凭借米粒的重量压掣升降阀4向下移动,使升降阀4贴合于上端的承置环面300,而脱离下端的承置环面 301,然后将其置入压力锅内(图中未显示),并在压力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当盖上锅盖时, 设有卡掣物压掣内锅本体3(非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不予赘述),使内锅本体3的底部贴合于压力锅底部,则压力锅内的水即会顶推升降阀4上升,并将水由升降阀4中空底部进入而由通孔40进入内锅本体3内,使水与压力锅的水等高,并将米粒淹没。当进行加热蒸煮时,与一般炊煮相同,但米粒约在八、九分熟时,控制将卡掣物脱离卡掣,使内锅本体3利用底端中空的夹层31产生浮力,而能浮在压力锅的水面上,此时压力锅内的水继续受热产生水蒸气,凭借水蒸气压力顶推升降阀4向上移动,令升降阀4脱离上端的承置环面300,并使水蒸气由通孔40灌入内锅本体3内(如图8所示),且内锅本体3顶端的凸环面32所开设的通孔320也会使水蒸气通过,而由上端灌入内锅本体3内,利用上、下同时不断的水蒸气来炊煮米粒,所以煮饭速度非常快,可节省一半以上的煮饭时间,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耀宗,
申请(专利权)人:高耀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