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永胜专利>正文

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47641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鼻窦外科手术中集扩张与吸引功能于一体的导管。它是采用硬质硅胶材料制成,含气囊、充气管和吸引管的多种角度的适用于鼻窦手术的扩张吸引导管,充气管附着于吸引管侧壁上,带刻度的气囊位于导管头侧。导管尾侧带有操作柄。可于鼻内窥镜下直接置入鼻窦自然窦口的一种导管。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准确扩张鼻窦窦口,为手术的实施奠定基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涉及的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鼻窦外科手术中集扩张与吸引功能于一体的导管。
技术介绍
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鼻窦炎等鼻腔疾病患病者逐年增加,且反复发作,给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据美国一份调查每年患有不同程度鼻窦炎的美国人超过3700 万人,且发病人数正逐年上升。在国内尚无类似的数据,但初步估计,每年鼻窦炎的患病人数将超过5000万人。在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患者,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功能性”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目的是通过鼻窦自然开口重建鼻窦的通气和引流。目前的手术方式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性”鼻窦开放术,术中窦口引流通道粘膜的损伤、术后疤痕组织的形成,术中不易控制的出血,手术导致的医源性损伤等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针对现有手术方法的弊端,医疗界研究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鼻窦球囊扩张术(Balloon SinuplastyTM System)。200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工程师首先将鼻窦球囊扩张术应用于鼻内镜下的鼻窦手术中,并于2005年获得美国FDA认证许可应用于临床。主要的配套设施包括鼻窦引导管、引导管手柄、鼻窦导丝、各种型号的鼻窦球囊扩张管、 加压泵以及鼻窦冲洗管等。鼻窦引导管针对不同的鼻窦配有不同角度的导引头,分为0°、 30°、70°、90°和110°。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CRS的基本原理是将未充盈气囊置于阻塞的鼻窦窦口,充气使之膨胀后持续一定时间,从而对窦口结构施压并扩张,无弹性的骨性结构发生骨折并扩展,有弹性回缩力的黏膜组织受压并塑形,扩大了相应的鼻窦口,从而使鼻窦获得持续的通气和通畅的引流。但是,为了能准确定位,使用这种鼻窦扩张术必须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不可避免的给操作者和病人带来了辐射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使用光纤引导下定位,或者采用经上颂窦前壁穿刺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另外一套光源系统,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额外的创伤。同时现有的鼻窦球囊扩张管中仅能扩张窦口组织,鼻窦手术中经常使用的吸引功能必须通过更换吸引管才能完成,增加了手术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鼻窦球囊扩张术必须在导丝引导下进行,操作者要接受X射线辐射或者使用额外的光纤及功能单一的不足,专利技术人结合自己临床经验总结专利技术了一种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具体是在不同角度的硬质吸引管前端安置球囊,球囊的充气管固定于吸引管外侧壁上,尾端则与吸引管分开,吸引管尾端和充气管尾端分别有各自的接头,以便与充气泵和吸引器相连。导管尾侧1/3处设外置操作柄,便于术者单手操作。当术者将导管插入鼻窦自然窦口后,充气泵往充气管内充气,气囊加压,撑开鼻窦自然窦口,同时可连接吸引器,完成吸引功能。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是经过特殊改进而来,较普通鼻窦球囊扩张管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小巧,无辐射;2.根据临床手术需要,可选用不同角度的鼻窦球囊扩张管,有利于准确扩张鼻窦窦口,为手术的实施奠定基础。3.与病灶处接触面减小,不但可以扩张鼻窦,还可吸引鼻窦内容物。4.制作材料采用不锈钢和医用硬质硅胶材料,制作简单;5.该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避免创伤。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的纵剖面构造图图中(1)不锈钢导管,(2)气囊,(3)吸引管调节孔,(4)吸引管接口,(5)充气管, (6)充气管接口,(7)操作手柄。图2为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原理图图4主要代表角度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图中(a)0度,(b)45 度,(c)70 度,(d)90 度。具体实施方式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由不锈钢导管(1)、气囊O)、吸引管调节孔(3)、吸引管接口 G)、充气管(5)、充气管接口(6)、操作手柄(7)构成,不锈钢导管(1)作为主导管,硬质硅胶材料制成的带有刻度的气囊( 及充气管(5)附着于不锈钢导管(1)上;硬质硅胶材料制成的长度为8 IOcm操作手柄(7)包裹不锈钢导管(1)、充气管(5)、充气管接口(6), 在操作手柄(7)和不锈钢导管(1)上设有吸引管调节孔(3)便于调节吸引管压力。该扩张吸引管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成0 180度的鼻窦手术扩张吸引管。权利要求1.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其特征在于由不锈钢导管(1)、气囊O)、吸引管调节孔(3)、 吸引管接口 G)、充气管(5)、充气管接口(6)、操作手柄(7)构成,所述气囊设在不锈钢导管上,所述吸引管调节孔设在不锈钢导管和操作手柄上,所述充气管附着在不锈钢导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其特征是采用不锈钢导管(1)作为主导管,由硬质硅胶材料制成的气囊( 及充气管(5)附着于不锈钢导管(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操作手柄(7)由硬质硅胶材料制成,包裹不锈钢导管(1)、充气管(5)、充气管接口(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其特征在于硬质硅胶材料制成的气囊(2)带有刻度。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吸引管调节孔(3)位于操作手柄(7)和不锈钢导管(1)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其特征在于硬质硅胶材料制成操作手柄(7)长度为8 10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其特征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成 0 180度的鼻窦手术扩张吸引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所涉及的鼻窦球囊扩张吸引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鼻窦外科手术中集扩张与吸引功能于一体的导管。它是采用硬质硅胶材料制成,含气囊、充气管和吸引管的多种角度的适用于鼻窦手术的扩张吸引导管,充气管附着于吸引管侧壁上,带刻度的气囊位于导管头侧。导管尾侧带有操作柄。可于鼻内窥镜下直接置入鼻窦自然窦口的一种导管。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准确扩张鼻窦窦口,为手术的实施奠定基础。文档编号A61M29/02GK202179770SQ20112012007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田永胜 申请人:田永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田永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