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X线下可显影的栓塞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724552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X线下可显影的栓塞微粒,所述微粒含有生物相容性材料和碘化油,且碘化油被生物相容性材料所包裹,形成微囊状颗粒。该微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栓塞术中能够被监测、在栓塞术后便于栓塞效果的检查等;在可包载药物时,可实现药物从微粒中的缓慢释放,在栓塞局部可长时间维持较高药物浓度,与灌注治疗相比,可降低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有利于提高栓塞的治疗效果。而且所述栓塞微粒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介入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栓塞的X线下可显影的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介入栓塞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栓塞剂通过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进行局部治疗。栓塞疗法已经在治疗子宫肌瘤、肝癌、肾癌、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止血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成为部分手术治疗的替代疗法。在各种类型的栓塞剂中,微粒型栓塞剂的应用最为普遍。普通的栓塞微粒能够被 X线透过,即在X光影像设备下没有影像。相反,X线下可显影的栓塞微粒不能被X线透过, 即在χ光影像设备下可以显示出影像,因此在栓塞过程中能够被监测,从而提高栓塞治疗的便利性,减少或避免异位栓塞及其并发症;在栓塞后便于检查栓塞的效果,为二次栓塞提供依据。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些不透X线的栓塞微粒或栓塞材料,它们所存在的共同局限性在于,显影能力不够强,而且显影材料必须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才能使用,使得生产工艺复杂,产品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栓塞的X线下可显影的微粒,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显影能力更强,在栓塞术中易于监测、在栓塞术后便于栓塞效果的检查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微粒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使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微粒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X线下可显影的栓塞微粒,所述微粒含有生物相容性材料和碘化油,且碘化油被生物相容性材料所包裹,形成微囊状颗粒。按湿微粒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微粒中碘化油的含量优选在30% 80%,包封率优选在20% 80%。所述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可以选自聚乙烯醇、海藻酸或其盐、壳聚糖、明胶、阿拉伯胶、淀粉或其衍生物、纤维素或其衍生物、聚乳酸或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聚乙烯醇。所述的聚乙烯醇平均分子量为1,000-500, 000D ;优选10,000-150, 000D ;醇解度为 50-100%,优选在 75% -100%。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中,碘化油包裹在生物相容性材料中。其中,碘化油为临床常用的造影剂,其显影效果显著,并且被广泛用于栓塞治疗,安全性良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栓塞微粒中还可以载有治疗性药物;且所述的治疗性药物被生物相3容性材料所包裹。按湿微粒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栓塞微粒的载药量优选在5% 40%,药物的包封率优选在30% 90%。所述的治疗性药物溶解度优选小于10mg/ml。所述的治疗性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局麻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或抗生素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抗肿瘤药物可以选自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紫杉醇、5-氟尿嘧啶、顺钼、卡钼、依立替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选自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吉非替尼、凡德他尼、伐他拉尼、贝伐单抗、沙利度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局麻药物可以选自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羟普鲁卡因、丁卡因、对乙氧卡因、徒托卡因、二甲卡因、利多卡因、三甲卡因、丙胺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辛可卡因、达克罗宁、奎尼卡因和非那卡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解热镇痛药物可选自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酮洛芬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抗生素药物可选自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所述栓塞微粒的粒径在10 2000 μ m范围,可根据需要筛分成不同粒径组,如 50 100 μ m, 100 300 μ m, 300 500 μ m, 500 700 μ m, 700 900 μ m, 900 1200 μ m,1200 1500 μ m 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栓塞微粒可以保存在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中,或冻干保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栓塞微粒可以是球形和不规则形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X线下可显影的栓塞微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生物相容性材料一种或多种配制成溶液,然后将碘化油与所述溶液混合,制成水包油型乳剂, 最后采用物理化学法、物理机械法或化学法使生物相容性材料发生聚合,生成包裹显影物质的微囊状栓塞微粒。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1重量份聚乙烯醇,配制成0. 5 5% (w/v)的聚乙烯醇溶液;2)将0. 5 30重量份碘化油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制成水包油型乳剂;3)称取2 6重量份无机盐,配制成10 30% (w/v)的溶液,在低于浊点温度 5 15°C的水浴温度下将无机盐溶液加入到步骤幻得到的乳液中,继续搅拌并缓慢升温, 当温度升高至该条件下的浊点温度时,加入2 20重量份的交联剂和0. 3 5重量份的催化剂,保持温度固化20 M小时,过滤、洗涤后得到所述的栓塞微粒。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1重量份聚乙烯醇,配制成0. 5 5% (w/v)的聚乙烯醇溶液;2)称取2 6重量份无机盐,配制成10 30% (w/v)的溶液;3)将步骤1)与2)配制的溶液混合均勻;4)将0. 5 30重量份碘化油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在低于浊点温度 5 15°C的水浴温度下搅拌制成水包油型乳剂,继续搅拌并缓慢升温,当温度升高至该条件下的浊点温度时,加入2 20重量份的交联剂和0. 3 5重量份的催化剂,保持温度固化20 M小时,过滤、洗涤后得到所述的栓塞微粒。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无机盐可以选自硫酸盐、磷酸盐、盐酸盐、硅酸盐或醋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交联剂可以选自甲醛、乙醛、丁醛、戊二醛或己二醛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催化剂可以选自盐酸、硫酸、磷酸、甲酸或醋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X线下可显影的栓塞微粒在制备介入栓塞治疗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介入栓塞治疗的药物包括子宫肌瘤、肝癌、肾癌、血管瘤、血管畸形或止血等的栓塞治疗的药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栓塞微粒的使用方法与普通栓塞剂使用方法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栓塞微粒具有更强的显影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栓塞微粒是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包裹碘化油而形成的微囊状微粒,现有技术中采用碘化油作为X线下显影物质的栓塞微粒不是微囊,而是将碘化油均勻分散于生物相容性材料中形成的均勻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微囊状微粒能够将微粒中碘化油的含量提高10%以上。从而显著增强了栓塞微粒的显影能力,在栓塞术中易于监测、在栓塞术后便于栓塞效果的检查等。2.本专利技术的栓塞微粒具有更持久的显影能力现有技术中,载有水溶性造影剂的X线下显影栓塞微粒,其造影剂会在栓塞术中和术后不断溶解、泄漏,显影的持续时间较短,不利于术后栓塞效果的检查。本专利技术采用碘化油作为X线下显影物质,因碘化油不溶于水,不易扩散,可长时间存在于微粒中,因此该微粒具有更持久的显影能力。3.本专利技术的栓塞微粒在载药情况下能够实现缓释效果现有技术中,载有治疗性药物的栓塞微粒往往无法实现药物的缓释,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微粒中的药物部分吸附在材料表面,部分分散于材料中,表面吸附的药物往往突释 (即所载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而本专利技术的栓塞微粒是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包裹碘化油形成的微囊状微粒,而且在载有治疗性药物的情况下,药物也主要分散于碘化油中,被包裹于生物相容性材料内部,因而无突释现象,能够实现药物从微粒中的缓慢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田园张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