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乔锋华专利>正文

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4375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均匀分布若干电池槽,电池槽的上方盖有电池盖,电池槽与电池盖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密封,电池槽与电池盖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极板,极板之间通过汇流排顺次串联焊接,汇流排与极板之间采用极群连体铸焊连接固定,两端的两个极板上未与汇流排连接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极柱,极柱与接线端子通过锡焊固定连接;所述极板与汇流排的连接处、极柱与极板和接线端子的连接处均通过粘合剂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极群连体铸焊,减少了“拼接”和“上O型圈”工序,彻底消除“漏胶”现象,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使蓄电池的容量提高约20%,体积能量比提高约20%。(*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
技术介绍
动力型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动车,为其提供动力电源。现有的该种蓄电池普遍采用全密封结构,电池盖与电池壳固定在一起,并且电池整体均为不同面的材料制成。现有上述蓄电池的上盖,其电池汇流排的高度受到限制等缺陷,其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小,汇流排裸露在外,易受到酸雾侵蚀,缩短电池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均勻分布若干电池槽,电池槽的上方盖有电池盖,电池槽与电池盖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密封,电池槽与电池盖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极板,极板之间通过汇流排顺次串联焊接,汇流排与极板之间采用极群连体铸焊连接固定,两端的两个极板上未与汇流排连接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极柱,极柱与接线端子通过锡焊固定连接。所述极板与汇流排的连接处、极柱与极板和接线端子的连接处均通过粘合剂密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极群连体铸焊,减少了“拼接”和“上0型圈”工序, 彻底消除“漏胶”现象,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使蓄电池的容量提高约20%,体积能量比提高约20%,用在电动交通工具上能够有效延长行驶里程。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铅酸动力蓄电池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图1中电池盖的剖视图。图中1、壳体;2、电池槽;3、电池盖;4、极板;5、汇流排;6、极柱;7、接线端子;8、粘合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包括壳体1,壳体1 的内部均勻分布若干电池槽2,电池槽2的上方盖有电池盖3,电池槽2与电池盖3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密封,电池槽2与电池盖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极板4,极板4之间通过汇流排5顺次串联焊接,汇流排5与极板4之间采用极群连体铸焊连接固定,两端的两个极板4 上未与汇流排5连接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极柱6,极柱6与接线端子7通过锡焊固定连接。所述极板4与汇流排5的连接处、极柱6与极板4和接线端子7的连接处均通过粘合剂8密封。具体使用时,由于汇流排5与极板4之间采用极群连体铸焊,减少了“拼接”和“上 0型圈”工序,汇流排3嵌入电池盖3,增加有效体积空间,增加了极板4面积和电解液量,彻底消除“漏胶”现象,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使蓄电池的容量提高约20%,体积能量比提高约20%,用在电动交通工具上能够有效延长行驶里程。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均勻分布有若干电池槽(2 ),电池槽(2)的上方盖有电池盖(3),其特征在于电池槽(2)与电池盖(3)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密封,电池槽(2)与电池盖(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极板(4),极板(4)之间通过汇流排(5)顺次串联焊接,其中两端的两个极板(4)上未与汇流排(5)连接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极柱(6),极柱(6)与接线端子(7)通过锡焊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动力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4)与汇流排(5)的连接处、极柱(6)与极板(4)和接线端子(7)的连接处均通过粘合剂(8)密封。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铅酸动力蓄电池,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均匀分布若干电池槽,电池槽的上方盖有电池盖,电池槽与电池盖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密封,电池槽与电池盖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极板,极板之间通过汇流排顺次串联焊接,汇流排与极板之间采用极群连体铸焊连接固定,两端的两个极板上未与汇流排连接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极柱,极柱与接线端子通过锡焊固定连接;所述极板与汇流排的连接处、极柱与极板和接线端子的连接处均通过粘合剂密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极群连体铸焊,减少了“拼接”和“上O型圈”工序,彻底消除“漏胶”现象,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使蓄电池的容量提高约20%,体积能量比提高约20%。文档编号H01M2/28GK202183430SQ20112030084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专利技术者乔锋华, 张平安, 徐金祥 申请人:乔锋华, 张平安, 徐金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锋华张平安徐金祥
申请(专利权)人:乔锋华张平安徐金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