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文添专利>正文

污泥脱水机滤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409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脱水机滤带的改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污泥脱水机滤带结合部的防漏结构,它有防止污泥自滤带接缝处漏出的效果。其滤带是由多片相互缝合而成,各滤带接缝处设有一排中央具孔的金属钩,各滤带金属钩相互交合后再以一插销结合固持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各滤带结合缝先上有一层蜡,再均匀包覆有一层矽氧树脂。(*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污泥脱水机滤带的改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污泥脱水机滤带结合部的防漏设计,它有防止污泥从滤带接缝处漏出的功效。常用污泥脱水机的专利申请甚多,如针对过滤装置设计的第七三二0三一一号“污泥脱水机的冲鼓型过滤装置”,针对滚压装置设计的第七二二七七三八号“污泥脱水机用滚压装置”,针对滚筒改良设计的第八0二一一一0一号的“污泥脱水机的滚筒改良”,针对压榨轮设计的第八一二0八九六六号的“滤布式污泥脱水机低压压榨轮的结构改良”等专利。所谓污泥脱水机乃是将污泥中的污泥与水份分离的一种机械,其主要系将待处理污泥置于循环滤带(A)上(参照附图一),经过滚筒(B)的预压(C)、加压(D)后,将污泥与水分离,水可从滤带渗入集水盘(E)中,而污泥脱水后成为污泥饼(F),被刮除(G)而从出口清除,此种污泥脱水机的滤带由于是以多块缝接而成(参见附图二),各块滤带(A)的接缝部系缝上一排金属勾(H),金属勾中央并形成一孔(I),再以一插销(J)贯穿各金属勾孔(I)中,而予以缝合,而此种结构于脱水作业时,污泥易于各金属勾(H)的间隙中漏于集水盘(E)中,大大的降低污泥脱水的效果,由于污泥脱水机滤带而受最大的缺点,为工业界待以克服的难题。本技术研创人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积多年实际从事污泥脱水机的设计、制造丰富专业知识,以简易的结构,使污泥脱水在作业时污泥不至于从滤带缝接处漏下。经不断研思、试做后,终于使本技术研创成功,公诸于世。总之,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脱水机滤带的改良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滤带是由多片相互缝合而成,各滤带接缝处设有一排中央具孔的金属勾,各滤带金属勾相互交合后再以一插销结合固定,并且在滤带缝合处先上一层腊,再被覆上一层矽氧树脂,使本技术滤带缝合处不泄漏污泥,而具有高功效的脱水效果。为了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列举一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通过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到的功效,可获得更佳的了解。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污泥脱水机流程的示意图。图2(a)是常用污泥脱水机滤带缝合端面部的正面图。图2(b)是常用污泥脱水机滤带缝合端面部的立体图。图3(a)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滤带的剖面图。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滤带的正视图。图式中的参照号(A)滤带(B)滚筒(C)预压(D)加压(E)集水盘(F)污泥饼(G)刮除(H)金属勾(I)孔(J)插销(K)矽氧树脂(L)腊请参阅附三的本技术实施例滤带剖面图,由图可知本技术主要是在滤带(A)结合端面上的金属勾(H)及插梢上上一层腊(L),再从此端面上均匀被覆上一层矽氧树脂(SILICONE)(K),由于矽氧树脂本身具有防水及具有韧性、弹性,故使用在滤带缝合处,除可防止污泥于缝合处漏出之外,使用时亦不易脆裂损坏,而让金属勾刮伤滚轮,如此而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堪称一实用的创作。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揭露的一种“污泥脱水机滤带结构改良”为以前所没有的,亦未曾见于国内外公开的刊物上,应当具有“新颖性”的专利申请,又本技术能藉包覆于滤带结合部位的矽氧树脂防止污泥从结合缝漏出,亦已充分符合技术专利的创造性、实用性等专利条件,根据专利法规定提出申请。而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凡熟悉此项技艺的人,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脱水机滤带,其滤带是由多片相互缝合而成,各滤带接缝处设有一排中央具孔的金属勾,各滤带金属勾相互交合后再以一插销结合固定,其特征在于各滤带结合缝先涂上一层腊,再均匀包覆有一层矽氧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污泥脱水机滤带,其滤带是由多片相互缝合而成,各滤带接缝处设有一排中央具孔的金属勾,各滤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添
申请(专利权)人:廖文添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