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23933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由主干总管、若干主枝主管和支管构成,所述主枝主管和支管构成管束,所述的管束与主干总管构成树状进、出水系统,所述的进、出水系统的一端与压滤机滤板连通,进、出水系统的另一端与外部供、排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保证进出水功能的前提下,优化了压滤机滤板进出水系统,把压滤机滤板的进出水管由直接与主管相联改为由长短组合的管束,其中长管与总管直接相联,短管通过与主管串联。长管间隔分布,把以往的小空档变为了大空档,在滤板组拉开、合拢的运动中水管不会再相互缠绕,防止了长水管挤到滤板中。树状进出水系统,管束结构也约束在管路崩脱失效时,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滤机
,尤其涉及一种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在用的压滤机,其进出滤板的压榨流体均是通过单根布置的管路来实现的,每根管路对应一块滤板,管路一端与滤板连接,另一端与流体总管连接。压滤机滤板拉开卸料和合拢压紧过程中,管路与滤板连接的部分跟随滤板运动,与流体总管连接的部分固定不动,管路是以总管接头处为支点做来回摆动动作。以上结构形式的系统在压滤机工作时,由于滤板拉开、合拢时,管路行走距离长、 速度快,导致发生缠绕、干涉,造成管路损坏、失效;在运动中,管路容易夹到滤板中被挤坏; 在系统高压工作时,单支管路在高压下失效,会崩脱弹射,甩击破坏设备,甚至伤及人员,是一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克服现有产品中上述方面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包括主干总管、若干主枝主管和支管,所述主干总管、主枝主管和支管构成管束。所述的管束与主干总管构成树状进、出水系统。所述的进、出水系统的一端与压滤机滤板连通,进、出水系统的另一端与外部供、排水连接。若干主枝主管间隔分布于主干总管与压滤机滤板之间;管束中支管设置于主枝主管的单侧或双侧,所述的管束中主枝主管的一端与主干总管连通,主枝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滤板连通以及紧邻的支管相联通;管束中支管的一端顺次相联通,另一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滤板联通。 在液体进入滤板时,液体由主干总管、主枝主管、支管,到主管和支管各自连接的滤板,实现对滤板的进液;滤板中液体排出时,液体可以由滤板、支管、主枝主管、主干总管,实现对滤板的排液。主枝主管的顶端以及底端分别与压滤机滤板和主干总管连接。主枝主管的顶端通过转换接头分别与滤板以及紧邻的支管联通。所述若干支管通过转换接头顺次连接,所述的转换接头与相对应的滤板连通。主枝主管在滤板组中间隔设置,减少了主枝主管的数量,主枝主管与主干总管连接,在滤板运动时,主枝主管之间杜绝了勾挂、缠绕;支管不再与主干总管直接相联,只与主枝主管连接,减少了长度,在滤板运动时,也减少了互相勾挂、缠绕的机会;杜绝了进出水管的意外故障,增加了与滤板连接的可靠性增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简化了压滤机压榨进出水系统结构,在保证进出液体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压滤机进出水管破损几率,不会产生进出水管相互缠绕现象,提高了压滤机进出水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管束的约束下杜绝了单枝管路在高压下失效,可能造成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压滤机滤板压榨树状进出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压滤机滤板压榨树状进出水系统使用状态图。图中1、主干总管;2、主枝主管;3、支管;4、滤板;5、转换接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滤机滤板压榨树状进出水系统,由主干总管1、若干主枝主管2和支管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枝主管2和支管3构成管束, 所述的管束与主干总管1构成树状进、出水系统,所述的进、出水系统的一端与压滤机滤板 4连通,进、出水系统的另一端与外部供、排水连接;若干主枝主管2间隔分布于主干总管1 与压滤机滤板4之间;支管3设置于主枝主管2的单侧或双侧,主枝主管2和相应支管3构成管束。所述的管束中主枝主管2的一端与主干总管1连通,主枝主管2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滤板4连通以及紧邻的支管3相联通;管束中其他支管3的一端顺次相联通,另一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滤板4联通。主枝主管2的顶端以及底端分别与压滤机滤板4和主干总管1连接,主枝主管2 的顶端通过转换接头5分别与滤板4以及紧邻的支管3联通,所述若干支管3通过转换接头5顺次连接,所述的转换接头5与相对应的滤板4连通。当压滤机开始卸料时,若干滤板4拉开,滤板4间距增大,支管3跟随滤板4运动, 同时产生弯曲变形适应滤板4间距变化。在支管3距离变大时,不会产生主枝主管2相互缠绕现象,提高了进出水管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采用主枝主管2和支管3树状布置系统,主枝主管2、支管3,根据滤板4运动的特点,通过主枝主管2与支管3不同布置分配组合成相应管束,完成,压滤机压榨进出水的目的。通过主枝主管2的间隔分布,减少了主枝主管2的数量,一根主枝主管2联通数根支管3,支管3再与压滤机滤板连通。主枝主管2的长度需满足压滤机滤板的拉开运动时滤板4与总管1的间距,长度较长,一般在1. 5米到3米之间。支管3的长度仅需满足压滤机滤板拉开后相邻滤板之间的间隔,长度较短,一般在0. 5到1米之间。由于较长的主枝主管2数量减少,相邻两根主枝主管2的距离较远,从而避免了压滤机滤板拉开过程管路的缠绕、勾挂和拉断,造成压滤机漏液、漏气等故障,提高了压滤机运行可靠性,同时树状结构, 主枝主管2和支管3构成管束,管路长短布置有致,简洁整齐,避免了管路多,凌乱,影响美观的现象。在整个树状进出水系统中,管路受管束的约束,在发生个别管路在高压下失效时, 由于相互牵扯,不会造成崩脱弹射,甩击破坏的安全伤人、坏设备的事故。权利要求1.一种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由主干总管(1)、若干主枝主管(2)和支管(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枝主管(2)和支管(3)构成管束,所述的管束与主干总管(1)构成树状进、出水系统,所述的进、出水系统的一端与压滤机滤板(4)连通,进、出水系统的另一端与外部供、排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主枝主管(2) 间隔分布若干支管(3)构成管束,支管(3)设置于主枝主管(2)的单侧或双侧;所述的管束中主枝主管(2)的一端与主干总管(1)连通,主枝主管(2)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滤板(4) 连通以及紧邻的支管(3)相联通;管束中其他支管(3)的一端顺次相联通,支管(3)另一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滤板(4)联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枝主管(2)的顶端以及底端分别与压滤机滤板(4)和主干总管(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枝主管(2)的顶端通过转换接头(5)分别与滤板(4)以及紧邻的支管(3)联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支管(3) 通过转换接头(5)顺次连接,所述的转换接头(5)与相对应的滤板(4)连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滤机滤板树状进出水系统,由主干总管、若干主枝主管和支管构成,所述主枝主管和支管构成管束,所述的管束与主干总管构成树状进、出水系统,所述的进、出水系统的一端与压滤机滤板连通,进、出水系统的另一端与外部供、排水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保证进出水功能的前提下,优化了压滤机滤板进出水系统,把压滤机滤板的进出水管由直接与主管相联改为由长短组合的管束,其中长管与总管直接相联,短管通过与主管串联。长管间隔分布,把以往的小空档变为了大空档,在滤板组拉开、合拢的运动中水管不会再相互缠绕,防止了长水管挤到滤板中。树状进出水系统,管束结构也约束在管路崩脱失效时,避免造成安全事故。文档编号B01D25/30GK102397716SQ20111039374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锴马世宏庞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水长固液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