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烟气脱硫除尘双功能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384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烟气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由主筒(5)、吸收塔板(1)、副筒(17)组成,在竖立着的主筒(5)内安装有一块或多块吸收塔板(11),最上块吸收塔板之上有脱硫剂进入管(13),最下一块吸收塔板处设有回流管(9),主筒(5)的下部有入口烟道(2),底部设有渣水出口(1),主筒(5)的顶部与副筒(17)相通,副筒放在主筒外时,可通过连接烟道(15)连接,副筒(17)下部设有烟气出口(18),在最上块吸收塔板至烟气出口(18)之间设有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筒(5)内最下块吸收塔板以下有一段足够高度的园筒,其高度为入口烟道(2)最大尺寸的2-20倍,该段园筒的上方,也即最下一块吸收塔板的下方,设有喷淋装置。(*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特别适用于锅炉和工业炉窑烟气中烟尘及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净化。最近几年,锅炉使用的旋流板除尘器是在主筒内装有数块旋流塔板而构成的,最下块旋流板安装在烟气入口上方很小的高度上,器内只有旋流板的除尘作用,除尘机理单一,效率不很高。当用碱液或具有一定浓度的工业废碱液兼作除尘用水时,具有一定脱硫效果。但碱的价格昂贵,工业废碱液不普遍,而且用碱液脱硫后的灰渣澄清水是不能反复循环使用的,否则溶解在水中的SO2与碱反应生成的亚硫酸钠和硫酸钠会在循环水中无限积累,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目前使用中的这种除尘器的灰渣水都是排放的,造成了二次污染。在此种除尘器中烟尘全部依靠旋流板脱除,在旋流板上有大量正被脱除中的烟尘。当用廉价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石灰石(石灰)乳液作脱硫剂时,未反应完的石灰石(石灰)颗粒会在旋流板上与大量烟尘混合,无法实现脱硫剂自身的循环使用,未反应的脱硫剂颗粒与烟尘一起排入沉渣池中,既增加了渣量,也增加了脱硫剂的用量和费用。事实上,目前使用的这种除尘器除有几台是使用工厂的废碱水除尘兼脱硫外,其他的都仅用自来水除尘,因而脱硫率不可能高。本技术旨在研制一种能用廉价易得的石灰石(石灰)作脱硫剂并同时高效地除尘与脱硫的双功能烟气净化装置。附图说明图1 是旋风水膜——吸收塔板二级净化装置示意图。图2 是文丘里——喷淋塔——吸收塔板三级净化装置示意图。图3 是旋风水膜——吸收塔板——外置文丘里三级净化装置示意图。图4 是旋风水膜——吸收塔板——内置文丘里三级净化装置示意图。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参见图1,净化装置由主筒(5)、吸收塔板(11)、副筒(17)组成。在竖立着的主筒(5)内的上部安装有一块或多块吸收塔板(11),最上块吸收塔板之上有脱硫剂进入管(13),最下块吸收塔板处设有回流管(9)。脱硫剂也可从各吸收塔板之上方分别加入。主筒(5)的下部有入口烟道(2),底部设有渣水出口(1)。主筒(5)的顶部与副筒(17)相通。副筒(17)外置时,可通过连接烟道(15)相连接。连接烟道(15)可以是弧形或平置式等多种形式。主筒(5)上部安装吸收塔板的位置设有一个或数个人孔(16),便于进行安装与检修。吸收塔板可以是斜孔喷射板,筛板和旋流板等多种形式。副筒(17)下部设有烟气出口(18),在最上块吸收塔板至烟气出口(18)之间设有除雾装置,用于除去烟气中的雾滴。除雾装置可以是安装在最上块吸收塔板上方的除雾器(14),它可以采用折流除雾板,丝网除雾器和旋流除雾板等多种形式,此类除雾器需用喷头(26)喷出之清水冲洗。除雾装置也可以是在副筒(17)下侧的除雾室(25)(参见图3)。除雾室(25)内可设除雾板,也可不设。主筒(5)内最下块吸收塔板以下有一段足够高度的园筒,其高度一般为入口烟道(2)最大尺寸的2-20倍。该段园筒的作用是完成吸收塔板之前的一级净化过程,该段园筒的上方,也即最下一块吸收塔板的下方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可以采用图1所示形式,最下一块吸收塔板下方之主筒(5)上设有溢流槽(8)和进水管(10),以便在主筒(5)的内壁形成一层下流的液膜。入口烟道(2)以蜗壳或非蜗壳的形式与主筒(5)切向连接,当烟气从入口烟道(2)切向进入主筒(5)时产生旋转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烟气中大部分烟尘被甩向器壁,并被下流的液膜带至主筒(5)的底部,从渣水出口(1)排出。喷淋装置还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形式。最下块吸收塔板稍下处有供水管(7)和一个或多个喷头(6),以产生向下喷淋的液滴,起除尘脱硫作用。渣水由设在主管(5)底部的渣水出口(1)排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有很高的除尘和脱硫效率;可以采用廉价而有普通适用性的石灰石(石灰)乳液,借助吸收塔板进行循环脱硫,脱硫剂利用率高,不结垢;不外排废水,无二次污染;全部渣水回用,运行费用低。实施例1,“旋风水膜——吸收塔板”二级净化装置,如图1所示。在主筒(5)内的上部装有数块吸收塔板(11),最上块吸收塔板之上有脱硫剂进入管(13),最下块吸收塔板设有回流管(9)。来自循环槽的脱硫剂由脱硫剂进入管(13)送到最上块吸收塔板,并从回流管(9)返回循环槽。最上块吸收塔板的上方装有除雾板(14),最下块吸收塔板稍下位置有溢流槽(8),并由供水管(10)供水。为提高净化效率,还可以在主筒(5)下部中心设置内筒(3),它的顶部可以是弧面、平顶或锥顶,而以锥顶为好,内筒(3)上方则装有供水管(7)及一个或多个喷头(6)。入口烟道(2)在主筒(5)的下部与其切向连接,入口烟道(2)的口径以矩形为好,其高度大于其宽度。入口烟道(2)到溢流槽(8)之间有足够高度以构成一个旋风水膜除尘器(4)。主筒(5)的底部设有渣水出口(1),主筒(5)的顶部有烟道(15)与副筒(17)相连接。烟道(15)可以是弧形或平置式。副筒(17)的下部设有烟气出口(18)。实测结果表明,具有两块吸收塔板的这种二级净化装置当用稀石灰乳脱硫时,脱硫效率大于82%,SO2的排放浓度小于770mg/Nm3,除尘效率大于99%,排尘浓度小于220mg/Nm3。实施例2,“文丘里——喷淋塔——吸收塔板”三级净化装置,如图2所示。主筒(5)内最下一块吸收塔板的下面装有一个或多个喷头(6),由水管(7)供水。这样,主筒(5)内最下块吸收塔板以下一段足够高度的园筒形成了一个喷淋塔(19)。主筒(5)的下部有入口烟道(2)与其连接。最上块吸收塔板上方装有除雾板(14),烟气经喷淋净化后,再由吸收塔板进行脱硫和除尘。烟气除雾后经连通烟道(15)、副筒(17)和烟气出口(18)排入烟囱。为进一步提高净化效率,可在主筒(5)之前设置文丘里管(22)和气水分离室(23),烟气中95%左右的烟尘在这里被脱除以后再进入主筒进一步净化。气水分离的(23)的底部设有渣水出口(24)。文丘里管是由收缩管、喉管(中段直径最小的部分)和扩散管组成的。烟气通过喉管时有很高的速度。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下,烟尘表面的气膜被冲破,由供水管(21)和喷头(20)喷出的水滴被雾化,从而使烟尘润湿,并被水滴捕获进入水中,最后随水从灰渣口(24)排出。实施例3,“旋风水膜——吸收塔板——外置文丘里”三级净化装置,如图3所示。主筒(5)上部装有数块吸收塔板(11),脱硫剂由脱硫剂进入管(13)送入最上块吸收塔板,由回流管(9)返回脱硫剂循环槽。主筒(5)的下部是由切向连接的入口烟道(2),供水管(10)供水的溢流槽(8)和渣水出口(1)构成的旋风水膜除尘器(4)。入口烟道(2)与溢流槽(8)之间有足够的高度。为提高净化效率,还可在主筒(5)内设内筒(3),供液管(7)和喷头(6)。外置副筒(17)通过烟道(15)与主筒(5)相连,副筒(17)内部为文丘里管(22)的结构。文丘里管(22)的收缩管部份有喷头(20),它由水管(21)供水。在外置文丘里管(22)下侧设置带有烟气出口管(18)的除雾室(25),在文丘里管(22)的底部设有渣水出口(24)。除雾室(25)的形式没有严格要求,内部可设除雾板,也可不设。实施例4,“旋风水膜——吸收塔板——内置文丘里管”三级净化装置,如图4所示。为了节省占地面积,可将副筒(17)置于主筒(5)内中心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脱硫除尘净化装置,由主筒(5)、吸收塔板(1)、副筒(17)组成,在竖立着的主筒(5)内安装有一块或多块吸收塔板(11),最上块吸收塔板之上有脱硫剂进入管(13),最下一块吸收塔板处设有回流管(9),主筒(5)的下部有入口烟道(2),底部设有渣水出口(1),主筒(5)的顶部与副筒(17)相通,副筒放在主筒外时,可通过连接烟道(15)连接,副筒(17)下部设有烟气出口(18),在最上块吸收塔板至烟气出口(18)之间设有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筒(5)内最下块吸收塔板以下有一段足够高度的园筒,其高度为入口烟道(2)最大尺寸的2-20倍,该段园筒的上方,也即最下一块吸收塔板的下方,设有喷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淋装置采用最下一块吸收塔板下方之主筒(5)上设溢流槽(8)和进水管(10),入口烟道(2)与主筒(5)切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淋装置采用最下块吸收塔板稍下处有供水管(7)和一个或多个喷头(6)。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筒(5)下部中心设置内筒(3),它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志权陈昭琼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