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连接处的防水密封件,其横截面形如“入”字并具有:硬质材料的第一分支面为“入”字的“撇”所在平面,为与前风挡平行的平面,用于与进气栅板的第一分支端的底面及前风挡贴合;硬质材料的第二分支面为“入”字形的“捺”上部所在平面,与第一分支面成锐角,其端部边缘设置有朝向前风挡、逐渐缩小的凸起部,用于卡接在进气栅板的凹进部;软质材料的第三分支面为“入”字的“捺”下部所在平面,为第二分支面的延伸面,用于与前风挡过盈配合。通过与进气栅板形成的卡扣结构,以及与前风挡之间的过盈配合,即可实现防水密封件与进气栅板的可靠连接以及良好的密封效果,而不需增加额外的挡水部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防水密封件,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连接处的防水密封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用于机动车辆的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即通常所说的前风挡玻璃)的连接处的密封条通常整体地由同种弹性材料挤出或注塑成型,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进气栅板10的截面形如Y字型,其第一分支端101和第二分支端102夹住前风挡20。其第一分支端101设置在车外方向,密封条30就设置在第一分支端101与前风挡20的连接处。密封条30通过粘接方式固定连接于车辆的进气栅板10,使其包围进气栅板10的第一分支端101的边缘,即进气栅板10的第一分支端101直接接触地插入密封条 30。密封条30设置在空调进气栅板10和前风挡20之间,目的是密封空调进气栅板10 和前风挡20之间的连接部,防止灰尘、雨水等进入所述连接部,进而腐蚀部件并影响乘坐舒适度。但是,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密封件的使用环境,一种材料难以提供两种配合特性要求,从而导致密封条跟空调进气栅板粘接地不够牢靠,耐久性差,存在脱落风险。并且,此类密封条与前风挡配合差,存在间隙,使得灰尘、水等物穿过前风挡与密封件之间的间隙流进空调进风口,进而流入乘客室,影响整车性能。为此,通常情况下,还需要增加额外的挡水板来防止水进入空调进风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密封条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连接处的防水密封件。所述防水密封件设置在进气栅板的第一分支端与前风挡之间,其横截面形如“入” 字形,具有三个分支面第一分支面为“入”字形的“撇”所在的平面,为与前风挡平行的平面,用于与进气栅板的第一分支端的底面及前风挡贴合;第二分支面为“入”字形的“捺”上部所在的平面,其与第一分支面的夹角为锐角,其端部边缘设置有朝向前风挡、逐渐缩小的凸起部,用于与进气栅板的第一分支端上设置的朝向第二分支面、逐渐扩大的凹进部配合形成卡扣结构,并且第一分支面和第二分支面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部分由硬质材料制成; 第三分支面为“入”字形的“捺”下部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分支面的延伸面,该第三分支面由软质材料制成,用于与前风挡过盈配合。优选地,第二分支面端部边缘的凸起部的横截面形如三角形,而进气栅板的第一分支端上设置的凹进部的横截面形如倒尖角形。优选地,防水密封件的第一分支面和第二分支面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部分采用硬质聚丙烯塑料,第三分支面采用热塑性弹性体,且第三分支面的材料硬度在邵氏70至100之间。优选地,所述防水密封件的第一分支面、第二分支面和第三分支面采用复合挤出成型工艺连接。优选地,在使用状态下,防水密封件的第三分支面相对于前风挡的过盈量大于或等于1. 5至5毫米。并且,所述防水密封件的第一分支面、第二分支面和第三分支面的厚度均为1至3毫米之间。优选地,防水密封件的第一分支面与进气栅板的第一分支端的底面、第二分支面的凸起部与所述进气栅板的第一分支端上的凹进部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机动车辆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连接处的防水密封件,通过该防水密封件的第二分支面的端部边缘处设置的凸出部与空调进气栅板的第一分支端处设有的凹进部之间的配合所形成的卡扣结构,使得所述防水密封件仅靠自身硬度即可直接卡入进气栅板上的凹进部以实现可靠的连接。通过所述防水密封件的第三分支面与前风挡之间的过盈配合,就能够保证与前风挡的良好的密封效果,而不需增加额外的用于挡水的部件。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中的机动车辆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连接处的防水密封件,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机动车辆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连接处的密封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机动车辆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连接处的防水密封件的横截面视图;图3为示出图2中的防水密封件与进气栅板连接关系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为图2中的防水密封件与前风挡配合关系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示意性示出图2中的防水密封件的使用状态图及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5,其中示意性示出防水密封件的使用状态图及局部放大图。在使用状态下,本技术中的防水密封件设置在机动车辆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之间,所述防水密封件沿进气栅板和前风挡的连接部横向延伸,以密封进气栅板和前风挡之间的整个连接间隙,其中进气栅板和前风挡未在图5中示出。图2为本技术中的机动车辆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连接处的防水密封件的横截面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中的密封件40的横截面形状类似于“入”字,其具有三个分支面,包括第一分支面1、第二分支面2和第三分支面3。其中,第一分支面1为“入”字形的“撇”所在平面,为与前风挡20平行的平面,用于与进气栅板10的第一分支端101的底面及前风挡20贴合(可参照图4)。第二分支面2为“入”字形的“捺”上部所在的平面,其与第一分支面1的夹角为锐角,其端部边缘设置有朝向前风挡20、逐渐缩小的凸起部4,用于与进气栅板10的第一分支端101上设置的朝向第二分支面2、逐渐扩大的凹进部103配合形成卡扣结构(可参照图3)。所述第三分支面3为“入”字形的“捺”下部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分支面2的延伸面,用于与前风挡过盈配合。第一分支面1和第二分支面2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部分由硬质材料制成,第三分支面3由软质材料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由第一分支面1和第二分支面2构成的硬质部分与进气栅板10的第一分支端101的边缘形状上相匹配。防水密封件40的第一分支面1和第二分支面2采用硬质聚丙烯塑料,为了提高第三分支面3的密封防水性能,第三分支面3 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硬度控制在邵氏70到100之间。根据防水密封件的不同配合界面要求,采用软硬材料相结合以及复合挤出成型工艺进行连接,其中,第一分支面1、第二分支面2与第三分支面3的材料具有相容性,根据该实施例,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的结合力大于 20N。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满足具体应用环境对密封件的材料相容性要求的基础上,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造所述密封件。图3为示出本技术中的机动车辆空调进气栅板与前风挡连接处的防水密封件40与进气栅板10的第一分支端101连接关系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所示,进气栅板10 的第一分支端101设置有凹进部103,其横截面形如倒尖角形,而防水密封件40的第二分支面2,通过其端部边缘上设置的朝向前风挡、逐渐缩小的凸起部4(横截面形如三角形)卡接在进气栅板10的第一分支端101上的凹进部103以形成卡扣结构。并且,第一分支面1紧密贴合于进气栅板10的第一分支端101的底面。优选地,第一分支面1与第二分支面2的连接区域与进气栅板10的第一分支端 101的端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大小在0. 08至0. 15毫米之间,局部设有间隙的小面积配合,能够提高配合质量。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密封件40与进气栅板10的第一分支端101的搭接长度D为 3-6毫米、搭接最小高度E为1-2毫米、搭接中间高度F为2-3毫米、搭接最大高度G为3_4 毫米。可以理解,根据进气栅板的不同尺寸以及不同结构,可以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为保证防水密封件40与进风栅板10的可靠固定,除了上述卡接方式以外,还可以辅助焊接工艺,在材料选择时,防水密封件40的第一分支面1和第二分支面2的硬质材料与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娟,隋华,严建华,张敏,朱宏敏,成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