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方法,包括移栽品种选择、移栽繁殖、肥水管理及合理采培步骤;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移栽品种选择,是选择生长在条件相对较差、长势旺盛且叶片大的野生箬竹苗。2)所述的移栽繁殖,包括选好移栽场地和备耕;中耕松土深度25-35厘米,分陇、起滤水沟。起苗和移栽,进行无性繁殖;包括:当年的10月-次年5月移栽;起苗后即将原根鞭全部剪除并保留须根;按箬叶原自然生长的反方向入植大田,种植深度20-30厘米,并采用中密度栽植。3)所述的肥水管理,是根据土壤肥力,测土配方施肥,优选有机肥料在根部施肥;4)所述的合理采培,是当年不采,第二年少采,确保三年达到郁闭。解决了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问题,促使箬竹加快新陈代谢和根鞭发达,提高新苗竹笋的萌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野生箬叶(粽叶)人工驯化栽培繁衍及高产
技术介绍
野生箬叶(粽叶)属禾本科,是生态、有机的林下资源产品。自古以来,箬叶生长在高山峻岭丛林中,都是自生自灭。箬叶根鞭松散、须根少不带土,其特性和移植技术很难掌握,少有人通过科研和人工种植。野生箬叶光照不强,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繁殖率低和新苗萌发率不高(年发新苗只2-3根/株、年产新叶只6-20片/株),且叶片小、产量低,亩产只有200斤。加上无序采摘和只采不管,箬叶资源已受到严重破坏,甚至面临灭绝的威胁。此外,箬农劳动强度大,高山峻岭的生产劳动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大量山地抛荒、土地资源浪费,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因此,非常有必要解决野生箬叶(粽叶)转人工栽培驯化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解决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问题,促使箬竹加快新陈代谢和根鞭发达,提高新苗竹笋的萌发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方法,包括移栽品种选择、移栽繁殖、肥水管理及合理采培步骤;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移栽品种选择,是选择生长在条件相对较差、长势旺盛且叶片大的野生箬竹苗。2)所述的移栽繁殖,包括2. 1)选好移栽场地和备耕;要求中耕松土深度25-35厘米,分陇(陇宽110-130厘米)、起滤水沟。2. 2)起苗和移栽,进行无性繁殖;包括当年的10月-次年5月移栽;起苗后即将原根鞭全部剪除并保留须根;按箬叶原自然生长的反方向入植大田,种植深度20-30厘米,由于人工栽培箬叶萌发能力强,采用中密度栽植。3)所述的肥水管理,是根据土壤肥力,测土配方施肥,优选有机肥料在根部施肥;4)所述的合理采培,是当年不采,第二年少采,确保三年达到郁闭。进一步的,所述的移栽繁殖的2. 起苗和移栽步骤中,所述的中密度栽植是,株行距按0. 8X0. 8米;为加快郁闭,每亩定植900-1300株。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移栽繁殖之后,还选择深根性、喜光性、经济价值较高的乔木遮荫树种移栽。目的是保持水土,防止干旱。注意的是,为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箬竹新陈代谢,前二年不要种植遮荫树;当然,在所述的移栽繁殖之前,还可以用生根粉对野生箬竹苗进行处理,促使野生箬竹苗根部生长。本专利技术的理论依据是1)由于野生箬叶是林下资源产品,生长环境特殊,光照弱、光合作用不充分,为争光形成某一生长态势——一边倒,顶端优势明显,加上周边树木杂草丛生繁殖率低,一般每株生苗笋只2-3根且叶片小而短,产量低亩产只有200斤左右。2)由于箬叶依靠根鞭繁殖,其根鞭稀蔬、毛细须根少不带土,禾本科竹类、叶大内空储存水养份能力差,且易蒸发损耗。普通栽培成活率不高。3)本专利技术采取改变箬竹生长“顶端优势”的位置和部位的技术,把其顶端优势转移至箬竹根鞭上,将原有老鞭全部剪除,并改变其原来在山上生长方向种植,移栽大田或荒山增强光合作用,促使箬竹加快新陈代谢和根鞭发达,提高新苗竹笋萌发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通过人工栽培加快了箬竹新陈代谢、根鞭发达、繁殖力提高,春秋季节每株年可发新苗笋20-50根,叶片多且长而宽,每株可发新叶60-100片,长35-53公分、宽8-13公分。2)产量高、亩产可达2500-3000斤,亩效益可达5500-6000元。幻充分利用了荒山荒地、山坞低洼地的资源优势,降低了劳动强度,确保了劳动安全,保护了高山绿色野生生态资源,实现生态资源平衡发展。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方法,包括移栽品种选择、移栽繁殖、肥水管理及合理采培等步骤。具体的1)所述的移栽品种选择,是选择生长在条件相对较差、长势旺盛且叶片大的野生箬竹苗。2)所述的移栽繁殖,包括2. 1)选好移栽场地和备耕;要求中耕松土深度25-35厘米,分陇(陇宽110-130厘米)、起滤水沟。2. 2)起苗和移栽,进行无性繁殖;包括当年的10月-次年5月移栽;起苗后即将原根鞭全部剪除并保留须根;按箬叶原自然生长的反方向入植大田,种植深度20-30厘米,由于人工栽培箬叶萌发能力强,采用中密度栽植。株行距按0.8X0. 8米;为加快郁闭,每亩定植900-1300株。当然,在所述的移栽繁殖之前,还可以用生根粉对野生箬竹苗进行处理,促使野生箬竹苗根部生长。3)所述的肥水管理,是根据土壤肥力,测土配方施肥,优选有机肥料在根部施肥。4)所述的合理采培,是当年不采,第二年少采,确保三年达到郁闭。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移栽繁殖之后,还选择深根性、喜光性、经济价值较高的乔木遮荫树种移栽。目的是保持水土,防止干旱。注意的是,为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箬竹新陈代谢,前二年不要种植遮荫树。权利要求1.一种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方法,包括移栽品种选择、移栽繁殖、肥水管理及合理采培步骤;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移栽品种选择,是选择生长在条件相对较差、长势旺盛且叶片大的野生箬竹苗;2)所述的移栽繁殖,包括2.1)选好移栽场地和备耕;要求中耕松土深度25-35厘米,分陇,起滤水沟;2. 2)起苗和移栽,进行无性繁殖;包括当年的10月-次年5月移栽;起苗后即将原根鞭全部剪除并保留须根;按箬叶原自然生长的反方向入植大田,种植深度20-30厘米,并采用中密度栽植;3)所述的肥水管理,是根据土壤肥力,测土配方施肥,优选有机肥料在根部施肥;4)所述的合理采培,是当年不采,第二年少采,确保三年达到郁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栽繁殖步骤中,分陇的陇宽110-130厘米;所述的中密度栽植是,株行距按0. 8X0. 8米;每亩定植 900-1300 株。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栽繁殖之后,还选择深根性、喜光性、经济价值较高的乔木遮荫树种移栽。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移栽繁殖之前,还可以用生根粉对野生箬竹苗进行处理,促使野生箬竹苗根部生长。全文摘要一种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方法,包括移栽品种选择、移栽繁殖、肥水管理及合理采培步骤;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移栽品种选择,是选择生长在条件相对较差、长势旺盛且叶片大的野生箬竹苗。2)所述的移栽繁殖,包括选好移栽场地和备耕;中耕松土深度25-35厘米,分陇、起滤水沟。起苗和移栽,进行无性繁殖;包括当年的10月-次年5月移栽;起苗后即将原根鞭全部剪除并保留须根;按箬叶原自然生长的反方向入植大田,种植深度20-30厘米,并采用中密度栽植。3)所述的肥水管理,是根据土壤肥力,测土配方施肥,优选有机肥料在根部施肥;4)所述的合理采培,是当年不采,第二年少采,确保三年达到郁闭。解决了野生箬叶转人工栽培驯化问题,促使箬竹加快新陈代谢和根鞭发达,提高新苗竹笋的萌发率。文档编号A01G1/00GK102379205SQ20111034324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汪洋, 汪金富 申请人:黄山市徽顶箬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金富,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徽顶箬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