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连接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1651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连接器,该充电装置通过连接器与充电设备连接,连接器包括检测管脚及第一充电管脚;充电装置包括:监测单元,监测检测管脚处的信号;电压控制单元,根据监测单元采集的电压信号,产生第一电压控制信号;电压输出单元,根据电压控制单元产生的第一电压控制信号,调节电压的大小,并将其由第一充电管脚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集连接器的检测管脚处的信号,并根据该采集检测管脚处的信号进行电压控制,输出相应的电压,以便对不同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种电子产品的电源适配器不匹配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以兼容USB接口的连接,实现了对采用USB连接器连接充电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充电
,特别涉及到一种智能识别充电装置、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笔记本等产品的广泛使用,锂电池以其储存能量高、 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在这类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锂电池基本上根据各种电子产品进行单独封装,互不通用,因此各种电子产品需要提供各自的充电设备。目前电子类产品的电源端口采用的连接器因对电压需求的差异性,所以不论是从外形,结构和功能上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不同的电子产品需要不同的电源充电器,同时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使用者在使用不同的电子产品出行时因要带上一大堆的不同的电源充电器而苦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旨在实现对不同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通过连接器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检测管脚及第一充电管脚;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监测单元,与所述检测管脚连接,用于监测检测管脚处的信号;电压控制单元,与所述监测单元连接,用于根据监测单元采集的电压信号,产生第一电压控制信号;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电压控制单元连接,根据电压控制单元产生的第一电压控制信号,调节电压的大小,并将其由所述第一充电管脚输出。优选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电压采样单元,与所述第一充电管脚连接,用于采集第一充电管脚处的电压信号;电压合成单元,将所述检测管脚处的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一充电管脚处的电压信号组合,形成一个电压合成信号;所述电压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合成信号,产生第二电压控制信号;所述电压输出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控制信号,调节电压的大小,并将其由所述第一充电管脚输出。优选地,所述电压输出单元包括PWM脉宽调制电路。优选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USB充电电路,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充电管脚,所述监测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检测管脚处是否有信号产生,是则关闭USB充电电路,并采集检测管脚处的电压信号;否则开启USB充电电路,产生输出电压并由所述第二充电管脚处输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用于与上述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连接,所述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包括监测单元、电压控制单元及电压输出单元,所述连接器包括检测管脚,与所述监测单元连接,用于所述监测单元对其进行信号采集,以便电压控制单元根据采集的信号,产生第一电压控制信号;第一充电管脚,与所述电压输出单元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电压输出单元根据第一电压控制信号而调节的电压。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充电管脚,与所述USB充电电路连接,用于输出所述USB充电电路产生的电压。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外壳、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收容于外壳内,且设有第一端子收容槽及第二端子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收容所述检测管脚及第一充电管脚,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收容所述第二充电管脚。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塑胶主体、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呈上下并排设置,均设置在塑胶主体上且垂直塑胶主体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由所述第一舌板的表面往所述第一舌板内开凿而成,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由所述第二舌板的表面往所述第二舌板内开凿而成。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塑胶主体、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均设置在塑胶主体上且垂直塑胶主体的一侧延伸形成,且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由所述第一舌板的表面往所述第一舌板内开凿而成,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由所述第二舌板的表面往所述第二舌板内开凿而成。优选地,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为一个舌板,第一端子收容槽及第二端子收容槽分别设置在其相对的两表面上。本技术通过采集连接器的检测管脚处的信号,并根据该采集检测管脚处的信号进行电压控制,输出相应的电压,以便对不同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同时,本技术还可以兼容USB接口的连接,从而实现对采用USB连接器连接充电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加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中连接器母座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公座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另一实施例中USB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中连接器母座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母座绝缘本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中连接器公座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5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现有技术中各种电子产品的端口采用的电源端口因对电压需求的差异性,所以不论外形、结构和功能上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例如手机、MP3、蓝牙耳机、平板电脑、便携式投影仪,便携式打印机等产品的的端口均可以采用标准的USB连接器;而如一般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端口则需采用与其匹配的专门的电源端口。由此造成不同的电子产品需要不同的电源适配器,不但使用不方便,而且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参照图1,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通过连接器20与充电设备连接,该连接器20包括检测管脚21及第一充电管脚 22。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包括监测单元11,用于监测检测管脚21处的电压信号;电压控制单元12,与所述监测单元11连接,用于根据监测单元11采集的检测管脚 21处的电压信号,产生第一电压控制信号;电压输出单元13,与电压控制单元12连接,根据电压控制单元12产生的第一电压控制信号,调节电压的大小,并将其由第一充电管脚22输出。上述连接器20包括连接器公座20a及连接器母座20b,连接器母座20b与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连接,连接器公座20a与充电设备连接。参照图2a,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应用的连接器母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器母座20a中,管脚pinl及管脚pin2为第一充电管脚22a,管脚pin4与管脚pin8为接地管脚,管脚pin3为检测管脚 21a,管脚pin5、管脚pin6及管脚pin7则作为其扩充功能用,例如信号传输等等。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接器母座20a并不限定于上述管脚数量。参照图2b,为本技术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应用在电子设备侧的连接器公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器公座20b 中,管脚Pinl及管脚pin2为第一充电管脚22b,管脚pin4为接地管脚,管脚pin3为检测管脚21b,该检测管脚21b与接地管脚之间还连接有一电阻R29。当连接器母座20a与连接器公座20b连接、且连接器公座20b与充电设备连接时,连接器公座20b30的检测管脚21b 连接的电阻似9将接入智能识别的充电装置,从而监测单元11可以监测到连接器母座20a 上的检测管脚21a已连接,并采集该检测管脚21a处的电压信号,再将其传输至电压控制单元12。电压控制单元12可以根据监测单元11采集的电压信号,并将其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从而根据该比较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灿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力可普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