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板簧,尤其是车辆悬架系统使用的板簧和利用该板簧的悬架;板簧中间部分较厚、两端较薄,之间为渐变过渡段;悬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板簧以及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簧中间部分较厚、两端较薄,之间为渐变过渡段,多个板簧吻合地同向弯曲叠置;板簧之间更多地进行面面接触,传递作用力就必然更加均匀。不仅悬架的受力更均匀、减震性能更好,并且也避免了当个板簧出现局部受力不均而被破坏的可能。这样的板簧在车辆悬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同时也适用其它多层板簧层叠设置的场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板簧,尤其是车辆悬架系统使用的板簧和利用该板簧的悬架。
技术介绍
现有板簧的板簧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都是等截面的。通常多片板簧层叠布置,板簧的宽度、厚度相等,通常进入吊耳支架内的板簧最长,其余板簧长度递减,这样就构成了悬架总体,悬架的板簧较短一侧与车桥或车轮连接、另一次侧两端与车体或车架连接,当然也有与此相反连接应用的场合;然后车轮的震动会被板簧之间依次传递作用力产生的弹性形变和弹性作用力抵消,实现缓冲和减振作用。这样的板簧和悬架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和铁道车辆的悬架系统;并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这样的悬架减震性能仍然不够稳定可靠,主要表现在等截面的板簧之间的作用力传递仍然不够均勻,因为较长板簧伸出较短板簧的部分就要靠较长板簧自身的强度和刚性实现力的传递,多层板簧都这样传递作用力实际上也就成了一种不均勻性的叠加, 这样势必造成受力不均;同时单片板簧的厚度尺寸较小,单个板簧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 这样就更进一步加重受力不均勻;还有单个板簧厚度尺寸小,强度低,容易损坏;每个悬架上的板簧个数多,连接螺栓等连接部件多,使用不方便同时也增加装置的总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板簧,该板簧适用于车辆的悬挂上并具有受力均勻的特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板簧,其特征在于 板簧中间部分较厚、两端较薄,之间为渐变过渡段。这样的板簧层层弯曲后层叠布置就可以制作成悬架。该板簧就类似于等应力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专利技术构思的板簧制成的车辆悬架,悬架受力更均勻,减震性效果更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悬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板簧以及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簧中间部分较厚、两端较薄,之间为渐变过渡段,多个板簧吻合地同向弯曲叠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悬架整体为中间厚、两端薄、中间为渐变过渡段的整体,这样就不需要依赖改变板簧的长度来实现将作用力均勻地传递和减震的作用。那么每一个板簧之间都可以是等长度的,板簧之间更多地进行面面接触,传递作用力就必然更加均勻。不仅悬架的受力更均勻、减震性能更好,并且也避免了当个板簧出现局部受力不均而被破坏的可能。这样的板簧在车辆悬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同时也适用现有技术中多层板簧层叠设置的场合。悬架的标准规格为四片式结构;也可以是二片式、三片式、五片式、六片式、七片式结构,这个根据载荷量大小和客户特殊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B向视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的利用一种中间部分较厚、两端较薄,之间为渐变过渡段的板簧1、 2、3、4制作的车辆悬架。所述的板簧1、2、3、4关于中心对称。也就是关于在长度方向上前后两部分关于中间位置对称,在宽度方向上左右对称。至于中间、两端和渐变过渡段的长度比例则没有严格的要求,当渐变过渡段较长时也可以看做是整个板簧都是横截面大小逐渐变化的。所构成的悬架具体来说就是,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板簧1、2、3、4以及连接部件, 所述的板簧1、2、3、4中间部分较厚、两端较薄,之间为渐变过渡段,多个板簧1、2、3、4吻合地同向弯曲叠置。所述的吻合地同向弯曲主要是指各板簧弯曲后能表面尽量贴合地层叠在一起,而不是要弯曲弧度完全一致。如图所示,所述的悬架关于中心对称。既然板簧1、 2、3、4是关于中心对称的,那么构成的悬架自然也是关于中心对称的,如图1、2中所示。板簧的数量根据悬架的设计载荷和板簧本身的厚度、长度、宽度等尺寸规格确定,尺寸越大的板簧,数量越少。例如图1、2中四片板簧的结构中,四个板簧1、2、3、4的厚度*宽度均为 32*120,支点距均为1. 55米,可以满足设计载荷20吨的要求。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的最下侧的板簧4下表面水平,其余的板簧1、2、3与最下侧的板簧4长度相等并依次吻合地向下弯曲。这样板簧4可以在加工时有一侧表面是平整的,便于加工。进一步的,所述的板簧之间设置垫片7。这样更进一步便于板簧1、2、3、4之间作用力的均勻传递和分散,同时降低板簧1、2、3弯曲加工的加工精度,板簧1、2、3、4之间实现面面接触,避免作用力传递的不均勻,也避免板簧1、2、3、4之间直接产生金属摩擦,减少使用寿命ο所述的连接部件包括穿连并紧固在板簧中间位置的螺栓和螺母5、设置在两个渐变过渡段上的夹套8,所述的每个夹套8由螺栓82及与螺栓匹配的螺母锁紧,两夹套8关于板簧1、2、3、4的中间位置对称。也就是关于图1所示的关于悬架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最好是,夹套8呈“U”形,底端设置通孔,用铆钉铆接一个低硬度的金属垫块或者橡胶等材质的垫块83,减小车辆震动对连接间的冲击和损坏。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部件包括最下层板簧4两端长于下层板簧3并向下弯曲构成连接部9。这样可以实现对悬架与车辆相连接的连接部件的辅助固定和限位作用,使得悬架与车辆的连接部件在较大外力冲击作用下也不会移位或脱落,确保悬架始终起到可靠的减震作用。这样的悬架在在保持原等截面板簧和悬架产品各项性能的基础上,可以大大减少板簧的质量和整车质量,与一般原来多片等截面板簧相比,悬架质量可以减少51 %。少片折弯的变截面板簧可以有效地改善汽车平顺性,通过对板簧数的改变,可以实现弹簧疲劳寿命的增加。 本技术的板簧和悬架适用于挂车使用的单点悬架也使用于普通的车辆的悬架在减震系统中。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板簧,其特征在于板簧中间部分较厚、两端较薄,之间为渐变过渡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板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簧关于中心对称。3.一种悬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板簧(1、2、3、4)以及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簧(1、2、3、4)中间部分较厚、两端较薄,之间为渐变过渡段,多个板簧(1、2、3、4)吻合地同向弯曲叠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架关于中心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下侧的板簧(4)下表面水平,其余的板簧(1、2、;3)与最下侧的板簧(4)长度相等并依次吻合地向下弯曲。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簧之间设置垫片(7)。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件包括穿连并紧固在板簧中间位置的螺栓和螺母(5)、设置在两个渐变过渡段上的夹套(8),所述的每个夹套(8)由螺栓(82)及与螺栓匹配的螺母锁紧,两夹套(8)关于板簧(1、2、3、4)的中间位置对称。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件包括最下层板簧(4)两端长于下层板簧(3)并向下弯曲构成连接部(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板簧,尤其是车辆悬架系统使用的板簧和利用该板簧的悬架;板簧中间部分较厚、两端较薄,之间为渐变过渡段;悬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板簧以及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簧中间部分较厚、两端较薄,之间为渐变过渡段,多个板簧吻合地同向弯曲叠置;板簧之间更多地进行面面接触,传递作用力就必然更加均匀。不仅悬架的受力更均匀、减震性能更好,并且也避免了当个板簧出现局部受力不均而被破坏的可能。这样的板簧在车辆悬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祖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渝电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