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机构,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构成,所述第一连杆的左端通过第一铰接点与第四连杆的下端相连,第一连杆的右端通过第二铰接点与第二连杆的下端相连,第二连杆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点与第三连杆的下端相连,第四连杆的上端通过第四铰接点与第三连杆的下端相连,且第四铰接点位于第三铰接点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杆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当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关闭时,所述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与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的连线的延长线位于第四铰接点的上方。该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实施,开启行李箱盖轻松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的铰链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行李箱盖通过四连杆铰链机构安装在车体尾部,当四连杆铰链机构开启时 (如图ι所示),行李箱盖处于打开状态;当四连杆铰链机构关闭时(如图2所示),行李箱盖处于关闭状态。由图1可知,四连杆铰链机构由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和第四连杆4构成,第一连杆1的左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与第四连杆4的下端相连,第一连杆1的右端通过第二铰接点B与第二连杆2的下端相连,第二连杆2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点C与第三连杆3的下端相连,第四连杆4的上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与第三连杆3的下端相连,且第四铰接点D位于第三铰接点C的上方。第一连杆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 第三连杆3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第一连杆1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第三连杆3固定安装在行李箱盖上,气动撑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及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汽车行李箱盖的自动开启及关闭通过气动撑杆驱动。然而,使用中行李箱盖开启非常费劲。经分析,如图2、3所示,当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关闭时,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与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的连线的延长线位于第四铰接点D的下方,第四铰接点D到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与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的连线的延长线的距离为1. 5mm。开启行李箱盖时, 气动撑杆推动第三连杆3绕第四铰接点D顺时针旋转,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与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的连线为气动撑杆作用于行李箱盖的力的方向,气动撑杆作用于行李箱盖的力的方向与行李箱盖的旋转方向相反,气动撑杆的力相对行李箱盖开启的力就成了反作用力,造成气动撑杆在开启行李箱盖时非常费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启省力的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机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机构,由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和第四连杆(4)构成,所述第一连杆(1)的左端通过第一铰接点 (A)与第四连杆(4)的下端相连,第一连杆(1)的右端通过第二铰接点(B)与第二连杆(2) 的下端相连,第二连杆(2)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点(C)与第三连杆(3)的下端相连,第四连杆(4)的上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与第三连杆(3)的下端相连,且第四铰接点(D)位于第三铰接点(C)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杆(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 ),所述第三连杆(3)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关键在于当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关闭时,所述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 )与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的连线的延长线位于第四铰接点 (D)的上方。当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开启时,所述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的连线与第二铰接点(B)和第三铰接点(C)的连线的夹角α为115°。保证行李箱盖足够大的开启角度,能有效防止行李箱盖打开时雨水流入行李箱中,避免行李箱盖内的物品被雨水打湿。优选为,所述第一铰接点(A)与第二铰接点(B)的距离为146. 5mm,第二铰接点(B) 与第三铰接点(C)的距离为136. 0mm,第三铰接点(C)与第四铰接点(D)的距离为28. 7mm, 第四铰接点(D)与第一铰接点(A)的距离为沈1.8!11111。铰链机构的尺寸合理、大小适中,便于安装。气动撑杆作用于第三连杆的力就是气动撑杆作用于行李箱盖的力,第三连杆的旋转方向就是行李箱盖的旋转方向,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铰链开启时,气动撑杆作用于第三连杆的力的方向与使第三连杆的旋转方向一致,从而使气动撑杆在开启行李箱盖时更加省力。 有益效果设计合理、易于实施,开启行李箱盖轻松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改进前的开启状态图。图2是改进前的关闭状态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改进后的开启状态图。图5是改进后的关闭状态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的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机构,由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和第四连杆4构成。第一连杆1的左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与第四连杆4的下端相连,第一连杆 1的右端通过第二铰接点B与第二连杆2的下端相连,第二连杆2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点C 与第三连杆3的下端相连,第四连杆4的上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与第三连杆3的下端相连, 且第四铰接点D位于第三铰接点C的上方,第四铰接点D到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与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的连线的延长线的距离为2. 4mm。第一连杆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第三连杆3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第一连杆1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第三连杆3固定安装在行李箱盖上,气动撑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 I及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汽车行李箱盖的自动开启及关闭通过气动撑杆驱动。如图2所示,当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关闭时,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与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的连线的延长线位于第四铰接点D的上方。如箭头所示,开启行李箱盖时,气动撑杆推动第三连杆3绕第四铰接点D顺时针旋转,结合图1、图2、图3可知,第三连杆3带动第二连杆2和第四连杆4转动。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与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的连线为气动撑杆作用于行李箱盖的力的方向,气动撑杆作用于行李箱盖的力的方向与行李箱盖的旋转方向一致,气动撑杆在开启行李箱盖时需要的力变小,开启行李箱盖轻松省力。如图1,当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开启时,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的连线与第二铰接点B和第三铰接点C的连线的夹角α最好为115°,这样,行李箱盖的前边缘在垂直方向的投影位于行李箱挡水胶条的外侧,雨水就会顺着行李箱盖流到挡水胶条的外侧,不会流入行李箱内。优选为,第一铰接点A与第二铰接点B的距离为146. 5mm,第二铰接点B与第三铰接点C的距离为136. 0mm,第三铰接点C与第四铰接点D的距离为28. 7mm,第四铰接点D与第一铰接点A的距离为8mm。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机构,由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和第四连杆(4)构成,所述第一连杆(1)的左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与第四连杆(4)的下端相连,第一连杆(1)的右端通过第二铰接点(B)与第二连杆(2)的下端相连,第二连杆(2)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点(C)与第三连杆(3)的下端相连,第四连杆(4)的上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与第三连杆(3)的下端相连,且第四铰接点(D)位于第三铰接点(C)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杆(1) 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 ),所述第三连杆(3)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其特征在于当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关闭时,所述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I )与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II)的连线的延长线位于第四铰接点(D)的上方。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开启时,所述第一铰接点(A)和第二铰接点(B)的连线与第二铰接点(B)和第三铰接点(C) 的连线的夹角α为115°。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A)与第二铰接点(B)的距离为146. 5mm,第二铰接点(B)与第三铰接点(C)的距离为136. 0mm,第三铰接点(C)与第四铰接点(D)的距离为28. 7mm,第四铰接点(D)与第一铰接点(A)的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铰链机构,由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和第四连杆(4)构成,所述第一连杆(1)的左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与第四连杆(4)的下端相连,第一连杆(1)的右端通过第二铰接点(B)与第二连杆(2)的下端相连,第二连杆(2)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点(C)与第三连杆(3)的下端相连,第四连杆(4)的上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与第三连杆(3)的下端相连,且第四铰接点(D)位于第三铰接点(C)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杆(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Ⅰ),所述第三连杆(3)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Ⅱ),其特征在于:当行李箱盖铰链机构关闭时,所述第一气动撑杆安装点(Ⅰ)与第二气动撑杆安装点(Ⅱ)的连线的延长线位于第四铰接点(D)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均,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