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滤脱水机滤板开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23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滤脱水机滤板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由两个滤板开关装置以及同步驱动这两个滤板开关装置的同步驱动机构构成,这两滤板开关装置各对应于滤板的支撑腕,对称设置在压滤脱水机的机框的左、右支撑杆的外侧;所述同步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与滤板开闭时的前后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每个滤板开关装置主要由壳体和壳体中的前后两气缸构成;前后两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均对应滤板的支撑腕伸出,前侧气缸活塞杆端部与支撑腕的前侧阻挡配合,后侧气缸活塞杆端部与支撑腕的后侧阻挡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左右两滤板开关装置一块块单独操作将滤板逐次打开,操作方便,需要驱动功率小,机构结构简单,从而使维修保养成本、装置价格、以及运费成本均有所下降。(*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滤脱水机,具体涉及压滤脱水机上的滤板开关机构的机 械部分。技术背景压滤脱水机,被广泛应用建材、煤炭、化工、冶金、造纸、制药、矿山、 食品、纺织印染、石油化工及城市污水处理环保等行业,是一种常用的脱水 处理设备。如对于工业污泥或污水的处理,用压滤脱水机的脱水处理是一重物,以方便进行后续的再处理或填埋。现有技术中,压滤脱水机的一般结构为参见附图6~附图9所示,由包 括一机框l,机框1由底架1C、前立柱1A、后立柱1B以及相互平行跨接在 前立柱1A和后立柱1B之间的左支撑杆1D、右支撑杆1E构成;在左支撑杆 1D、右支撑杆1C上前后叠置支撑有多块滤板2,各滤板2如附图7所示,由 框部3A和被框部3A围绕的是板体3B构成,板体3B表面上设有多条纵向凹 槽3C,其中心部设有导入孔3D,其下部角部的框部3A的凸出部3E处有导 出孑L 3F,该导出孔3F经连通孔3G与框部3A内的一横向凹槽3J连通,各纵 向凹槽3C则汇聚连通横向凹槽3J;滤板2的左右测边上伸出有支撑腕3H、 31,各滤板2各通过其左右两側的支撑腕3H、 31活动支撑连接在左支撑杆1D 和右支撑杆1C上;并且,各滤板2的前端配有固定盘4,后端设有压盘5, 压盘5上连接有推压杆6,推压杆6和一驱动齿轮机构7中的内螺紋短轴8相 啮合传动;所述驱动齿轮机构7中是通过齿轮7A与电动机9相传动连接;见 附图8所示,滤板2之间有滤网IO挟着。如上所示,各滤板2在闭合状态下, 如附图9所示,滤板2由过滤联动装置11合并,各滤板2中部的导入孔3D 连通形成^皮处理液导入路径12,各滤板2上的导出孔3F也相连通构成13, 在被处理液导入路径12的前端设有泵14、带有的压力调整筒15和连接固定 盘4的压入通路16。根据上述结构描述,压滤脱水机工作时,各滤板2呈闭 合状态,被处理液(如污水或污泥)由泵14从压入通路16经被处理液导入 路径12压入,这时压力调整筒15根据压力自动调整。经被处理液导入路径 12进入的净皮处理液(如污水或污泥)经各滤板2间的滤网10过滤,净皮处理液 (如污水或污泥)中的固体积存在滤网10。在过滤过程结束后,以电动机9带动齿轮7A,使内螺紋短轴8回转,使压盘5带动后端第一块滤板2至如附 图6中所示的虚线位置打开,以排除第一块滤板2上滤网10内的被处理液中 的固体,当需打开余下的各滤板2,需要操作者握住滤板2两侧支撑腕3H、 31,用手向后一块块推开,人工劳动强度大。因此后来,人们在压滤脱水机上增加上机械驱动的自动开闭滤板2装置, 这可参见日本专利公告特7>昭46 - 40146号公l艮、特开昭47 - 19465号/>才艮、 特公昭56—33618号公报、特公昭57 - 18927号公报。上述带有滤板自动开闭 装置的压滤脱7jc机,均是通过设置连锁装置将各滤板2与相邻的滤板2连接 在一起,分离时使滤板2—枚枚地逐次带动打开的,但由于各滤板2的滤网 10上积存着被处理液中的固体(如泥浆等粘胶状特质),被处理液中的固体(如 泥浆等粘胶状特质)的粘性会使相邻的滤板2相粘着, 一枚一枚地逐次带动 打开较困难,所需驱动功率大,并且因设置了连锁装置也使构造变得复杂, 随之带来维修保养成本、装置价格、以及运费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是将各滤板从前向后逐次带动打开,打开过程 所需功率大,并且整体构造复杂,维修保养成本、装置价格、以及运费成本 均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结构简单的压滤脱水机滤板开关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滤脱水机滤板开 关机构,主要由两个滤板开关装置以及同步驱动这两个滤板开关装置的同步 驱动机构构成,这两滤板开关装置各对应于滤板的左右支撑腕,对称设置在 压滤脱水机的机框的左、右支撑杆的外侧;所述同步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与 滤板开闭时的前后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每个滤板开关装置主要由壳体和壳体 中的前后两气缸构成;前后两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作为作用部,均对应滤板的 支撑腕伸出,其中,前侧气缸活塞杆端部与支撑腕的前侧阻挡配合,后侧气 缸活塞杆端部与支撑腕的后侧阻挡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两滤板开关装置中, 一者的内侧前部对应支撑腕设 有位置传感器,内侧后部也对应支撑腕设有位置传感器,将位置传感器接入 控制电路中以滤板与滤板开关装置的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气缸及驱动机构 的动作,使气缸的活塞杆可按需要自动伸出或收回,使滤板开关装置的运动 到位后会自动停止。所述控制电路为现有电气控制技术,这里就不详述。这 里的位置传感器可以是接近开关,也可以是光电开关。2、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后,,方向与滤;f反的开闭的方向一致,"前"为 滤板闭合的方向,"后"为滤板打开的方向。本技术工作原理是参见附图l-附图5所示,本技术是通过前 后同步移动的两个滤板开关装置20,滤板开关装置20中由前后两气缸20B、 20C伸出活塞杆端部20D、 20E作为作用部,与各滤板2的支撑腕3H、 31前 后侧阻挡配合。工作时,在滤板2闭合状态下,过滤后,需打开滤板2时, 两滤板开关装置20先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在后端的第一块滤板2的两侧位置处 停止,滤板开关装置20中的气缸20B、 20C动作,气缸20B、 20C的活塞杆 端部20D、 20E伸出,作为作用部挡在该后端第一块滤板2的支撑腕3H、 31 前后侧,然后,两滤板2开关装置20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后退,即像人手一样 同时握住该滤板2的两支撑腕3H、 3I把滤板2向后方推开;并且,在推开过 程中,滤板开关装置20可在电气控制下小幅度地前后往复运动,使滤板2的 滤网IO上的滤出的固体(如泥浆)脱落,滤板2与相邻滤板2分离开,再把 该滤板2搬送至后方。当搬运到所定位置,滤板开关装置20停止运动,气缸 20B、 20C复位,活塞杆端部20D、 20E缩回,脱离与滤板2的支撑腕3H、 3I的配合阻挡位置。接着,两滤板开关装置20再向前移至后端第二块滤板2 位置处停止,和前所述的一样把该滤板2也搬送至后方,以此类推,本实用 新型就是以这种单独操作的方式一块块地将滤板2移至后方打开。当清除完 各滤板2上滤出的固体后,可再由本技术的滤板开关装置20将滤板2 — 块块地向前推闭合,其过程如上述过程相似,只是搬运方向相反,这里不再 赘述。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 由于本技术采用左右两滤板开关装置模拟人手操作, 一块块单独 操作将滤板逐次打开,操作方便,需要驱动功率小。2、 同样由于本技术采用左右两滤板开关装置模拟人手操作, 一块块 单独操作将滤板逐次打开,省却了连锁装置,机构结构简单,从而使维修保 养成本、装置价格、以及运费成本均有所下降。3、 由于本技术采用左右两滤板开关装置,两滤板开关装置中采用气 缸伸出的活塞杆端部阻挡作用于滤板,气缸故障少、工作可靠性高,并且气 缸伸出的活塞杆端部的长度也可按需要进行调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从压滤脱水机的顶部的俯视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从压滤脱水机的侧部的侧视示意附图3为本技术两滤板开关装置的截面示意附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滤脱水机滤板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两个滤板开关装置[20]以及同步驱动这两个滤板开关装置的同步驱动机构构成,这两滤板开关装置[20]各对应于滤板[2]的左右支撑腕[3H、3I],对称设置在压滤脱水机的机框[1]的左、右支撑杆[1D、1E]的外侧;所述同步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与滤板[2]开闭时的前后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每个滤板开关装置[20]主要由壳体[20A]和壳体[20A]中的前后两气缸[20B、20C]构成;前后两气缸[20B、20C]的活塞杆端部作为作用部,均对应滤板[2]的支撑腕[3H或3I]伸出,其中,前侧气缸[20B]活塞杆端部[20D]与支撑腕[3H或3I]的前侧阻挡配合,后侧气缸[20C]活塞杆端部[20E]与支撑腕[3H或3I]的后侧阻挡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松金燕王粉才方秋冬圣兰
申请(专利权)人:爱环吴世苏州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