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1164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该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包括:一加料装置,一挡墙,一第一感应装置,一第二感应装置,至少四个传送带,分别为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以及第四三传送带,一第一斜块与一第二斜块,以及一感应挡板;其中该第一感应装置悬挂于第二传送带上方并通过一第一手臂固定在挡墙上,该第二感应装置与感应挡板相对设置并固定于挡墙上;该感应挡板位于第三传送带上方,通过一第一转轴固定于挡墙上,并可绕该第一转轴旋转;该第一斜块与一第二斜块设置于该至少三个传送带的两端。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轴承圈的自动供应,具有节省人力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机械零件领域在各行业已经较为成熟,同时带动了轴承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轴承作为机械中的固定机件,其主要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他零件的相对位置,以起到支撑与导向作用。在轴承组装过程中,需要一个一个组装,这就选有一个一个的供料。传统方式需要一个人专职作业为下一个工序提供原料。这样手工作业浪费人力资源,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能够根据需要实现自动供应轴承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包括一加料装置,一挡墙,一第一感应装置,一第二感应装置,至少三个传送带, 分别为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一第三传送带以及一第四传送带,一第一斜块与一第二斜块,以及一感应挡板;其中该第一感应装置悬挂于第二传送带上方并通过一第一手臂固定在挡墙上,该第二感应装置与感应挡板相对设置并固定于挡墙上;该感应挡板位于第三传送带上方,通过一第一转轴固定于挡墙上,并可绕该第一转轴旋转;该第一斜块与一第二斜块设置于该至少三个传送带的两端。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还包括一可调挡板,该可调挡板设置于第二传送带与第三传送带相交接的位置并通过一第二手臂固定于挡墙上。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的可调挡板还包括一第二转轴,该可调挡板可绕该第二转轴旋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实现自动供应原料,无需耗费人力,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加料装置1,第一感应装置2,第二感应装置3,第一斜块4,第二斜块5,第一传送带6,第二传送带7,第三传送带8,可调挡板9,感应挡板10,第一转轴11,轴承圈12,挡墙13,轴承圈入口 14,第一手臂15,第二手臂16,第二转轴17,第四传送带1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3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该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包括一加料装置1,一挡墙13,一第一感应装置2,一第二感应装置3,至少三个传送带,分别为第一传送带6、第二传送带7、第三传送带8以及一第四传送带18,一第一斜块4 与一第二斜块5,以及一感应挡板10。其中该第一感应装置2悬挂于第二传送带7上方并通过一第一手臂15固定在挡墙13上。该第二感应装置3与感应挡板10相对设置并固定于挡墙13上。该感应挡板10位于第三传送带8上方,通过一第一转轴11固定于挡墙13 上,并可绕该第一转轴11旋转。该第一斜块4与一第二斜块5设置于该至少三个传送带的两端。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该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运行过程。请继续参阅图1,当机器开始工作时,加料装置ι将轴承圈12倒在第一传送带上6,传送带开始运转。第一传送带6、 第二传送带7、第三传送带8与第四传送带18按照图1上箭头所标记的方向传送。由于第一斜块4与第二斜块5的存在,轴承圈12被运送至第三传送带8上。进一步轴承圈12推起感应挡板10,并被运送到轴承圈入口 14进入下一个工位。当第二感应装置3感应到感应挡板10绕第一转轴11旋转至竖直位置时,加料装置1打开加料口将轴承圈12倒在第一传送带6上,直到第一感应装置2感应到该第一感应装置2下面的第二传送带上有轴承圈 12,加料装置1停止加料,回到初始位置,当第二感应装置3再次感应到感应挡板10绕第一转轴11旋转至竖直位置时,加料装置1再次打开加料口将轴承圈12倒在第一传送带6上。 在此过程中,第一传送带6、第二传送带7、第三传送带8与第四传送带18 —直工作,即按照图1箭头所示方向运转。如此循环,轴承圈12即被一个一个的送入轴承圈入口,进入到下一个工序当中。达到自动供应轴承圈的目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还包括一可调挡板9,该可调挡板设9 置于第二传送带6与第三传送带7相交接的位置并通过一第二手臂16固定于挡墙13上。 该调整挡板9距离传送带的距离大于一个轴承圈12的厚度,且小于两个轴承圈的厚度以及小于一个轴承圈竖立起来的高度。因此,该可调挡板9可将两个叠在一起的轴承圈上面的一个挡掉,把竖立的轴承圈挡位平放位置,保证通过的轴承圈为都是平放的。该可调挡板9 还包括一第二转轴17,该可调挡板9可绕该第二转轴17旋转,从而可以固定在一恰当位置, 来更好的限制轴承圈12单个通过。本技术的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通过传送带传送轴承圈,通过感应装置感应轴承圈有无用完,从而控制加料装置是否加料。实现自动供应原料,无需耗费人力,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加料装置,一挡墙,一第一感应装置,一第二感应装置,至少三个传送带,分别为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一第三传送带以及一第四传送带,一第一斜块与一第二斜块,以及一感应挡板;其中该第一感应装置悬挂于第二传送带上方并通过一第一手臂固定在挡墙上,该第二感应装置与感应挡板相对设置并固定于挡墙上;该感应挡板位于第三传送带上方,通过一第一转轴固定于挡墙上,并可绕该第一转轴旋转;该第一斜块与一第二斜块设置于该至少三个传送带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还包括一可调挡板,该可调挡板设置于第二传送带与第三传送带相交接的位置并通过一第二手臂固定于挡墙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的可调挡板还包括一第二转轴,该可调挡板可绕该第二转轴旋转。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该轴承圈自动供给装置,包括一加料装置,一挡墙,一第一感应装置,一第二感应装置,至少四个传送带,分别为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以及第四三传送带,一第一斜块与一第二斜块,以及一感应挡板;其中该第一感应装置悬挂于第二传送带上方并通过一第一手臂固定在挡墙上,该第二感应装置与感应挡板相对设置并固定于挡墙上;该感应挡板位于第三传送带上方,通过一第一转轴固定于挡墙上,并可绕该第一转轴旋转;该第一斜块与一第二斜块设置于该至少三个传送带的两端。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能够实现轴承圈的自动供应,具有节省人力的优点。文档编号B65G43/08GK202170150SQ201120270449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专利技术者山崎宽明, 鲁以华 申请人:苏州恩斯克轴承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宽明鲁以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恩斯克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