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1318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输入端、若干直流电源输入端、设定模块、驱动模块及存储模块,该第一信号输入端分别与设定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并将该外部控制信号传输至设定模块和驱动模块;第二信号输入端与设定模块相连,用于接收一外部数据信号,并将该外部数据信号传输至设定模块;设定模块分别与存储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用于响应所述外部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外部控制信号通过所述驱动模块设定一控制电压,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控制电压;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控制电压控制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是主动发光器件,相比现在的主流平板显示技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OLED具有高对比度、广视角、适应温度范围广、响应速度快、体积更薄等优点,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中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OLED可以用被动矩阵(PM)驱动,也可以使用主动(AM)矩阵驱动。相对被动矩阵驱动,主动矩阵驱动具有显示的信息容量大、功耗较低、器件寿命长、画质更佳等优点,而被动矩阵驱动适用于简单的、低分辨率的显示器件。主动矩阵驱动电路通常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该多个薄膜晶体管可以是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也可以是非晶硅薄膜晶体管,还可以是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有机物薄膜晶体管等。在实践中,主动矩阵驱动电路中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受到制作工艺中的多种因素影响以及工作中的负载差异,该多个薄膜晶体管之间会存在或产生差异,导致OLED出现显示不均现象。另外,由于薄膜晶体管长期工作在电压偏置状态下,导致薄膜晶体管出现特性漂移,造成显示亮度降低,甚至器件失效等缺陷。为此,业界提出一种如图1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用于解决多个薄膜晶体管之间的差异,同时补偿薄膜晶体管的特性漂移。该像素驱动电路采用纯P型薄膜晶体管。在扫描线被选中(被寻址)的期间内,扫描线上加载负脉冲信号,即Vscan为负脉冲信号,薄膜晶体管Tl、T2的栅电极位于低电位,从而使薄膜晶体管Tl、T2开启导通。薄膜晶体管T3、T4 构成一电流镜(Current Mirror)结构,Tl导通使T3的漏极与栅极都处于较低电位,从而使T3开启导通。电流由节点VDD经T3、T1到达数据线,电流大小由外围驱动电路提供的电流Idata决定。薄膜晶体管Τ3的电压偏置状态确定了流经Τ3的电流刚好符合Idata的大小,薄膜晶体管Τ3的节点电压由于Τ2的开启导通传导至薄膜晶体管Τ4的栅电极,并依靠电容Cl的电荷存储功能得以存储且在扫描线未被选中期间保持。根据电流镜的原理,如果薄膜晶体管Τ3、Τ4的器件特性相同,薄膜晶体管Τ4的电压偏置也处于提供驱动电流Idata 的状态。当扫描线结束寻址后,扫描线上的电压Vscan恢复至较高电位,薄膜晶体管Τ1、Τ2 关闭,薄膜晶体管Τ4的电压偏置状态由电容Cl保持,使电源VDD继续向二极管OLED提供大小与Idata相同的电流。由此,驱动电路设定的OLED发光所需电流Idata就被写入像素驱动电路。然而,上述像素驱动电路具有以下几个问题(1)像素驱动电路通过对电流镜(薄膜晶体管Τ3和Τ4构成)设置偏置电压来写入电流信息,需要电流镜结构中的薄膜晶体管Τ3、Τ4具有对称的器件特性。当薄膜晶体管 Τ3、Τ4之间的器件特性不对称时,写入的电流信息Idata就不能在驱动二极管OLED的支路 (电源VDD、薄膜晶体管Τ4、二极管0LED)得以重现。当薄膜晶体管Τ3、Τ4的器件对称性在不同像素之间有差异时,在输入相同的电流信息Idata的情况下,不同的像素得到不同的二极管OLED驱动电流,使各像素之间出现亮度差异,降低画面质量。(2)偏置电压写入结束后,薄膜晶体管T2关闭,薄膜晶体管T3的栅电极与其它电路节点处于高阻态,处于实际上的悬置状态,而薄膜晶体管T4的栅源极基本保持了写入的电压值。因此,像素工作期间,薄膜晶体管T3、T4处于不同的电压偏置状态,这种差异将导致两者的漂移特性产生差异。薄膜晶体管T4承受了更大的电压偏置应力,因而会发生较大幅度的特性漂移,这种特性漂移的差异将导致电流镜结构的“镜像”效果越来越差,实际驱动二极管OLED的电流偏离Idata会越来越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且该像素驱动电路可消除因像素之间的差异导致的在同一写入信号下驱动电流不一致的缺陷、消除电流镜结构中由于元件不对称造成的特性漂移不一致的缺陷,以及解决TFT特性漂移造成的亮度下降的缺陷,并使写入信号在像素驱动电路中准确重现。同时,该电路应该尽可能简化对外围驱动电路的输入信号要求,以免增大功耗和成本,也避免过多的信号布线带来的像素有效发光面积的下降,即避免开口率的降低。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输入端、设定模块、驱动模块及存储模块,该第一输信号入端分别与设定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 用于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并将该外部控制信号传输至设定模块和驱动模块;第二信号输入端与设定模块相连,用于接收一外部数据信号,并将该外部数据信号传输至设定模块;设定模块分别与存储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用于响应所述外部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外部控制信号通过所述驱动模块设定一控制电压,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控制电压;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控制电压控制有机发光器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设定模块至少包括第一开关组件、第二开关组件、第三开关组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开关组件中的任意一个均包括一输入端、一输出端、一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或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与第二开关组件同时开启或同时关闭;所述第三开关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或第二开关组件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至有机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开关组件根据其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的相对电压偏置状态,形成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连续可调的阻抗,该阻抗的大小包含并介于关断和完全导通状态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存储模块至少包括电荷存储单元和第一连接端,电荷存储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组件的输出端或第二开关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组件的控制端连接至电荷存储单元的第一端。该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的若干直流输入端之一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驱动模块至少包括第四开关组件、第五开关组件、第二连接端,第五开关组件与第三开关组件为同一开关组件,且第四开关组件包括一输入端、一输出端、一控制端,第四开关组件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端,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开关组件的输入端;或者,该第四开关组件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开关组件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端,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该有机发光器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开关组件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有机发光二级管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接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开关组件为N沟道型薄膜晶体管,第四开关组件为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为同一连接端,并连接至一第一直流电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组件为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第三、第四开关组件为N沟道型薄膜晶体管,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为同一连接端,并连接至一第一直流电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输入端、设定模块、驱动模块及存储模块,该第一信号输入端分别与设定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一外部控制信号,并将该外部控制信号传输至设定模块和驱动模块;第二信号输入端与设定模块相连,用于接收一外部数据信号,并将该外部数据信号传输至设定模块;设定模块分别与存储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用于响应所述外部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外部控制信号通过所述驱动模块设定一控制电压,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控制电压;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控制电压控制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