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和宥专利>正文

快速螺合的两片式轮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4949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快速螺合的两片式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一内半体轮圈与一外半体轮圈,该内、外半体轮圈中央皆具一结合传动轴的中心穿孔,而两者的外环片内侧皆具以轮胎胎唇密合的同轴凸缘与胎唇座,且外环片外侧皆具有供旋扭的凸起骨架,而在内半体轮圈内侧设有具外螺牙的圆柱凸体,并在圆柱凸体基部设一具环凹槽的扩径凸环以套设密止元件,于外半体轮圈内侧设有内螺牙的环状凸体,该内螺牙环状凸体与外螺牙圆柱凸体相互螺合完成内、外半体轮圈的组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节省成本、降低能耗,拆装维修便利,且安全性较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轮圈结构,尤指一种节省成本、拆装维修便利的两片式轮圈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老年人或残疾人士所乘用的电动代步车、电动残疾车等使用小型轮胎的车种,在其轮胎的轮圈设计上,多采两片式轮圈配合若干个螺丝加以螺合组成,此种两片式轮圈皆使用于有内胎轮胎(Tube type)或实心轮胎(R)am filled),其实施方式略述如下如图1所示,是已有两片式轮圈实施于实心轮胎Al的构成方式,其两片轮圈A4、 A5是通过若干个螺帽A2螺合锁设于花鼓A3所突设的螺丝上,进而将两片轮圈A4、A5夹锁固定于实心轮胎Al的两侧;而如图2所示,是现有的两片式轮圈实施于有内胎B2的轮胎 Bl的构成方式,其两片轮圈B5、B6亦是通过若干个螺帽B3螺合锁设于花鼓B4所突设的螺丝上,进而将两片轮圈B5、B6夹锁固定于有内胎轮胎Bl的两侧;此种两片式轮圈的组配方式,因需将轮圈分别自轮胎两侧套入定位,并使其预设的穿孔相互对齐,再将花鼓自内侧轮圈靠置而使其突设的螺丝通过两片轮圈的穿孔,最后将螺帽由外侧螺圈螺合于花鼓的螺丝上,其整个组装的动作相当繁琐而耗时,且需要搭配扳手工具才能进行螺帽的锁卸,自难称为理想的作业方式。且前述的有内胎轮胎因存在有钉刺漏气及中途突然停车的不便与危险,而实心轮胎则存在耗用较多材料、成本较高、以及增加车体重量负荷、缩短车子寿命和行车里程等问题,加上其缺乏弹性而影响乘坐的舒适感,所以已逐渐为真空轮胎(Tubeless tire)所取代。而上述的两片式轮圈C5、C6运用在真空轮胎Cl,是如图3所示,利用若干个螺帽 C2螺合锁设于花鼓C3所突设的螺丝上,同时必须在两片轮圈C5、C6之间加装一防止漏气的垫圈C4,进而将两片轮圈C5、C6夹锁固定于真空轮胎Cl两侧,并取得气密状态,但此种方式仍存在有前述组装繁琐而耗时,且需要使用扳手工具的缺失,所以有如图4所示的解决方案,其是使用一片式轮圈D2运用在真空轮胎Dl上,因其无需螺合锁设的作业,所以结构较为单纯,但其缺点是需要利用专用的机具,才能完成轮圈与轮胎的组装结合,尤其是此类电动代步车、电动残疾车等车种的轮胎,为轮径较小的小型轮胎,加上其使用者多为老弱残疾人士,所以很难利用人力专用的装胎工具进行拆装,当然也无法使用汽车、摩托车等大型轮胎常见的电动拆装胎机进行此种小型真空轮胎的拆装。换言之,即小型的真空轮胎与一片式轮胎的搭组方式,因涉及拆装实施上的困难, 并非使用者所能自行处理,而一般的修车厂在无配套的电动机具下,也很难代为拆装,往往必须送至配置有电动机具的维修厂或原始车厂进行维修,不但造成极大的维修费用与成本,而且相当耗时,所以目前市场上尚未见到有利用一片式轮圈实施于电动代步车、电动残疾车等小型真空轮胎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成本、拆装维修便利的两片式轮圈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螺合的两片式轮圈结构,它主要包括一内半体轮圈与一外半体轮圈,该内、外半体轮圈中央皆具一结合传动轴的中心穿孔,而两者的外环片内侧皆具以轮胎胎唇密合的同轴凸缘与胎唇座,且外环片外侧皆具有供旋扭的凸起骨架,而在内半体轮圈内侧设有具外螺牙的圆柱凸体,并在圆柱凸体基部设一具环凹槽的扩径凸环以套设密止元件, 于外半体轮圈内侧设有内螺牙的环状凸体,该内螺牙环状凸体与外螺牙圆柱凸体相互螺合完成内、外半体轮圈的组装。所述内半体轮圈的圆柱凸体内端环面上制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而外半体轮圈环状凸体的内螺牙与中心穿孔间的环面上亦制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以一定位螺丝穿锁于两定位孔而固定内、外半体轮圈。所述内半体轮圈的中心穿孔为孔径大小可改变的孔。所述内、外半体轮圈间的密止元件,是0型止漏垫圈。或者,所述内、外半体轮圈间的密止元件,是止泄带。又或,所述内、外半体轮圈间的密止元件,是防松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节省成本、降低能耗,拆装维修便利,且安全性较高。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两片式轮圈实施于实心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两片式轮圈实施于有内胎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传统两片式轮圈加装止漏垫圈实施于真空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片式轮圈实施于真空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内半体轮圈的制程暨结构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内半体轮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内半体轮圈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C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内半体轮圈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外半体轮圈的制程暨结构示意图。图8A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外半体轮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B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外半体轮圈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C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外半体轮圈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组装动作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于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于被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1内半体轮圈11外环片111胎唇座112凸起骨架412圆柱凸体121外螺牙13中心穿孔131轴承14扩径凸环15环状凹槽16环面17定位孔2外半体轮圈21外环片211胎唇座212凸起骨架213气阀孔22环状凸体221内螺牙23中心穿孔24环面25定位孔3止漏垫圈4轮胎5定位螺丝6传动轴7插销具体实施方式有关于本技术的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效达成方面,谨配合图式所揭示的实施例,再予具体说明于后。请参阅图5及图6A、图6B和图6C所示,是本技术内半体轮圈的结构实施例, 其是将金属材料锻造或铸造(以下简称锻铸)成内半体轮圈1胚体,主要包括位于外侧的外环片11及其内侧具外螺牙的圆柱凸体12,其圆柱凸体12的高度约24mm、直径约70mm,并在圆柱凸体12中央同轴贯设一直径约为15mm或更大的中心穿孔13,该中心穿孔13用以供连结传动轴而实施于驱动轮,或者可装设轴承供传动轴穿设而实施于被动轮,于该外环片 11边缘内侧设有可与轮胎的胎唇密合的凸缘与胎唇座111,另在其外侧面与中心穿孔13间设有若干个可供手部抓握并施力旋扭的凸起骨架112,而在圆柱凸体12的外侧基部设有一宽度、高度各约1. 5mm的扩径凸环14,且在扩径凸环14的内侧环面与圆柱凸体12间形成一宽度约3mm的环状凹槽15,从而可供嵌入一用来达成气密效果的密止元件,该密止元件可为0型止漏垫圈,或者以止泄带、防松耐落胶等的等效元件来取代,又在圆柱凸体12的内端环面16上制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定位孔17。次,请参阅图7及图8A、图8B和图8C所示,是本技术外半体轮圈的结构实施例,其是将金属材料锻铸成外半体轮圈2胚体,主要包括位于外侧的外环片21及其内侧具内螺牙的环状凸体22,其环状凸体22的内径约为68mm、宽度约5mm、高度约27mm,其中央并同轴设有一直径约40mm的中心穿孔23,供传动轴穿过,而外环片21边缘内侧设有可与轮胎胎唇密合的凸缘与胎唇座211,且在外环片21的外侧面与中心穿孔23间设有若干个可供手部抓握并施力旋扭的凸起骨架212,而在胎唇座211与环状凸体22之间钻一圆型穿孔作为装设气阀嘴的气阀孔213,又在环状凸体22的内螺牙221与中心穿孔21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螺合的两片式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一内半体轮圈与一外半体轮圈,该内、外半体轮圈中央皆具一结合传动轴的中心穿孔,而两者的外环片内侧皆具有以轮胎胎唇密合的同轴凸缘与胎唇座,且外环片外侧皆具有供旋扭的凸起骨架,而在内半体轮圈内侧设有具外螺牙的圆柱凸体,并在圆柱凸体基部设一具环凹槽的扩径凸环以套设密止元件,于外半体轮圈内侧设有内螺牙的环状凸体,该内螺牙环状凸体与外螺牙圆柱凸体相互螺合完成内、外半体轮圈的组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和宥
申请(专利权)人:廖和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