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和全专利>正文

喷旋填料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07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喷旋填料吸收塔,其特征是:包括直径不同的上部细径塔体(13)和下部粗径塔体(28),细径塔体(13)伸入粗径塔体(28)内;细径塔体(13)的上部为喷射吸收段(5),其顶部设有锥形封头(2)和气液混合喷射机构(3、4、21、26、27);细径塔体(13)的中下部为旋流吸收段(10),由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旋流机构(6、7、8、9)构成;粗径塔体(28)的中部设有隔板(14)、下部设有带通孔的填料托板(19);隔板(14)以上为旋流分离段(12),细径塔体(13)伸入粗径塔体(28)交接段上部一定高度的粗径塔壁上设有气体出口(11);隔板(14)与填料托板(19)之间为填料吸收段(18),其上部的塔壁上设有气体出口(16);隔板(14)上下通过溢流水封装置连接;填料托板(19)以下的塔壁上设有气体进口(20)和液体出口(24)。(*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喷射塔、旋流板塔和填料塔,特别是一种集喷射塔、旋流板塔和填料塔为一体的综合吸收塔。属于合成氨、三酸、石油化工、废气处理等化工行业气体净化吸收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化工行业采用的气体吸收设备都是单一吸收设备,如喷射塔、旋流板塔或填料塔等,且各自需配备输送泵。为了增加气体的吸收效果,常将喷射塔、旋流板塔和填料塔混合使用。其不足之处是单一吸收塔气体吸收效果不好;多个塔混合吸收又占地面积大,吸收设备多,其之间还需配备输送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集喷射塔、旋流板塔和填料塔为一体的、占地面积小、吸收效果好、节省输送设备、减少动力消耗的喷旋填料吸收塔。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喷旋填料吸收塔,其特征是包括直径不同的上部细径塔体和下部粗径塔体,细径塔体伸入粗径塔体内。细径塔体的上部为喷射吸收段,其顶部设有锥形封头和气液混合喷射机构。细径塔体的中下部为旋流吸收段,由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旋流机构构成。粗径塔体的中部设有隔板、下部设有带通孔的填料托板。隔板以上为旋流分离段,细径塔体伸入粗径塔体交接段上部一定高度的粗径塔壁上设有气体出口。隔板与填料托板之间为填料吸收段,其上部的塔壁上设有气体出口。隔板上下通过溢流水封装置连接。填料托板以下的塔壁上设有气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喷射机构可以是包括固定在塔壁上的花板,均匀分布在该花板上的、上大下小的喷杯,设置在外层喷杯与塔壁之间花板上的、带进液孔的挡液圈,设置在塔壁上的液体进口。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旋流机构可以由旋流板、设置在旋流板下方的锥形筒体和与该锥形筒体连接的直形筒体导流管构成,其中,旋流板的中部为中心盲板,盲板周围设有叶片。需净化的气体由填料吸收段底部进入,通过填料层与喷射吸收段、旋流吸收段溢流下来的吸收液体逆流接触,经填料吸收段气体出口到喷射吸收段顶部进入喷射机构,在喷射机构内与溶液泵送来的吸收液体一同进入喷杯,因喷杯进口大,出口小,所以经过喷杯出口的气液体高速喷出,形成雾状,气液体充分接触。出喷杯的气液体穿过喷射吸收段,直线冲到旋流板上,再度分散穿过旋流板叶片。因叶片有一定仰角,穿过旋流板的气液体混合后一起被旋到锥形筒体内,形成螺旋下降的形式,经过导流管后,气、液体又被喷到下一块旋流板上进行下一次旋流变换。如此反复进行,不断更新接触面,气液体充分接触。待气液体混合穿过最后一块旋流板,因没有锥形筒体,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体被向下抛到旋流分离段的塔壁上流下,气体因流速突然减小则由下而上,经旋流分离段出口到下一个工艺流程。吸收液体由填料吸收段底部经泵输送到喷射吸收段上部,进入喷射机构。在吸收机构内,因挡液圈的作用,只能均匀地从机构底部溢流到每个喷杯内,与气体混合喷出喷杯。由于快速气体的带动作用,液体被雾化与气体充分混合接触,并经各旋流板的作用,不断地改变流向,剧烈湍动,强化了吸收效果。经过最后一块旋流板时,因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自动与气体分离。分离后的液体,因位差作用,经过溢流水封装置,自动溢流到填料吸收段的液体分布板上。经分布板的液体被均匀地淋洒到填料层,再与从填料吸收段底部上来的气体逆流接触,吸收气体后,在填料层下部汇集,再由泵输送到喷射吸收段上。如此不断循环吸收气体中的介质成分。本技术为集喷射塔、旋流板塔和填料塔为一体的综合吸收塔。因为在喷旋吸收段内,气液体流速快,而且不断改变方向,所以液体分散的非常均匀,很好地形成雾化,气液体接触面特别大,传质强度大,压力降低,吸收率高,负荷弹性大,所以吸收效果特别好,吸收效率达98%以上。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节约动力消耗、操作方便的特点。主要是用于化工企业的气体净化、吸收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I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局部II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上部细径塔体13的直径小于下部粗径塔体28的直径,伸入并固定在下部粗径塔体28上。细径塔体13的上部设有锥形封头2,锥形封头2的上端为喷旋吸收段气体进口1,目的在于能将进塔气体均匀分布在喷射机构上。喷射机构由花板4、喷杯3、挡液圈26和液体进口21构成。花板4固定在塔壁四周。喷杯3为锥形,均匀固定在花板4上。喷杯3的个数可以在5个以上,视气体种类不同和处理气量大小选择喷杯3的个数及尺寸大小。挡液圈26设置在外层喷杯3与塔壁之间,其上设有进液孔27。液体进口21设置在塔壁上。挡液圈26和进液孔27大小视吸收液量大小而定。喷杯3为进口大,出口小,目的在于使气体经过喷杯3后增加气体流速,而带动液体流速增加,使液体雾化,使气液体充分接触,强化传质过程。喷杯机构下部为喷射吸收段5,在此让雾化后的气液体混合后有一定的接触时间。上部细径塔体13的中下部为旋流吸收段10,由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旋流机构构成。旋流机构由旋流板、设置在旋流板下方的锥形筒体8和与该锥形筒体8连接的直形筒体导流管9构成,其中,旋流板的中部为中心盲板6,四周设有叶片7。叶片7与盲板6焊接时,有一定的仰角。中心盲板6作用是使直冲下来的气液体混合体溅起后均匀分布到叶片7上,随气液流动呈旋转状态流到锥形筒体8上。锥形筒体8的作用一是集中旋流下来的气液体;二是使气液体继续呈螺旋状流动。导游管9作用是将旋流下来的气液体直喷到下一个旋流机构的中心盲板6上。旋流机构各部位尺寸及叶片7大小及数量视通过气体量大小而设定,机构个数也是视气量大小及吸收效率要求而设定。最下部一个旋流机构不设锥形筒体8和导游管9,原因是气液体通过它后,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起自动除雾和使气液体分离作用。旋流吸收段10以下、隔板14以上部分为旋流分离段12,留有一定的空间,目的在于使气液体得到分离,气体分离后,上下而上,经气体出口11到下一个工艺装置;液体分离后,经液体出口22,因位差的作用,自动溢流经液体进口23和填料吸收段的液体导入管15流到液体分布板17上。液体分布板17由支架25固定在塔壁上,其上均匀设有通孔和挡液圈。由液体分布板17的作用,使液体均匀淋洒到填料上,分离段12的液体流至分布板17的过程中,要经一个溢流水封装置,此装置设置在塔体外。也可以设置在塔体内,最好是设置在塔外。下部粗径塔体28的隔板14与填料托板19之间为填料吸收段18,其上部的塔壁上设有气体出口16。填料托板19上设有通孔,其上托装填料。填料即为现使用的常规填料,如阶梯环、鲍尔环、海尔环等。填料托板19以下的塔壁上设有气体进口20和液体出口24。气体进口1焊接在锥形封头2上,封头2下面为喷射机构。喷射机构的花板4与塔体13焊接,挡液圈26焊接于花板4上,挡液圈26留有进液孔27。喷杯3均匀地布置在花板4上。旋流机构也与塔体13焊接,旋流机构的叶片7与中心盲板6切线焊接,并且有一定仰角。锥形筒体8与导流管9连成一体与细径塔体13焊接。细径塔体13要插入粗径塔体28一定深度。隔板14与粗径塔体28焊接,隔板14可以是平板,也可以为椭圆封头。权利要求1.一种喷旋填料吸收塔,其特征是包括直径不同的上部细径塔体(13)和下部粗径塔体(28),细径塔体(13)伸入粗径塔体(28)内;细径塔体(13)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和全
申请(专利权)人:曾和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