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角柜,其包括:一个前框体;一个后框体;一个第一侧板组,其一端枢接该前框体,另一端组接于该后框体;一个第二侧板组,其一端枢接该前框体,另一端组接于该后框体;一个第一定位件,其卡设于该第一侧板组与该后框体之间;一个第二定位件,其卡设于该第二侧板组与该后框体之间;一个底板,其卡设于该后框体;一个顶板,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无需使用工具组装即能够于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变换。(*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揭示一种上角柜,尤指一种无需手工具即能够于折叠状态与使用状态变换的上角柜。
技术介绍
近年来,自己动手做(Do it yourself,缩写DIY)的家具是相当流行以及普遍的。 因为DIY的家具不仅具有于拆解后仅占有小体积以方便运输的优点,更具有能变换不同的组合形式以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优点。然而,在DIY组合式的家具之中,组合式角柜虽然具有组合式方便运输的优点,但仍然存在着缺点,当家具组装或是拆装时,以螺钉结合纵向板、横向板及后侧板,这种方式的结合,对一般使用者而言,仍属困难;且公知设置若干固定角接头,于其纵向及横向分别衔接骨架,最后,将板体放置于骨架上,这种方式的组装需有经验者才易实施。且,组装时需要手工具的配合才能组装,对使用者而言,实为一种非常麻烦的设计。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创作人致力于设计出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问题点的上角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上角柜,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能够于收纳状态与使用状态之间变换,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位于收纳状态时,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分别朝向该容置空间内收折,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相对该第三框条枢转,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互相枢转并抵靠使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互相平行,该第二侧板组的第四侧板相对该第四框条枢转,该第二侧板组的第四侧板与第六侧板互相枢转并抵靠使该第二侧板组的第四侧板与第六侧板互相平行。使用者施力使该前框体与该后框体分别朝向相反方向位移,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互相枢转以及该第二侧板组的第四侧板与第六侧板分别相互枢转,该第一侧板组的第二侧板与第三侧板互相平行且共面,该第二侧板组的第五侧板与第六侧板互相平行且共面,使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位于使用状态。该第一定位件相反的两端分别卡设于该第一鸠尾槽与该第三鸠尾槽,使该第二侧板与该第三侧板无法相对枢转,该第二定位件相反的两端分别卡设于该第二鸠尾槽与该第四鸠尾槽,使该第五侧板与该第六侧板无法相对枢转,该底板的第一边抵靠该第二框条,该底板的第二边卡设于该后框体的卡槽,使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该底板同时提供置放物品的功能。该卡顶件顶托该分隔板,该分隔板使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该分隔板同时提供置放物品的功能。该顶板的第一边卡设于该横槽使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无法相互枢转达到定位。使本技术上角柜无需手工具即能够于折叠状态与使用状态变换。一种上角柜,包括一个前框体;一个后框体;一个第一侧板组,其一端枢接该前框体,该第一侧板组另一端组接于该后框体;一个第二侧板组,其一端枢接该前框体相反该第一侧板组的一端,该第二侧板组另一端组接于该后框体;一个底板,其选择性地卡设于该后框体;一个顶板,其选择性地卡设于前框体并抵靠该后框体、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无需使用工具组装即能够于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变换,使收纳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该后框体、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小于使用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该后框体、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该底板、该门板与该顶板之间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无需手工具即能够于折叠状态与使用状态变换。其它目的、优点和本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角柜的立体外观图,表示上角柜位于使用状态。图2为本技术上角柜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上角柜的立体外观图,表示上角柜位于收纳状态。图4为本技术上角柜的示意图,表示底板组设于后框体。图5为本技术上角柜的示意图,表示顶板卡设于前框体。图6为本技术上角柜的示意图,表示安装卡顶件。附图标记说明10-前框体;11-第一框条;12-第二框条;13-第三框条;14-第四框条;15-横槽; 20-后框体;201-第一长边;202-第二长边;203-第一短边;204-第二短边;21a_第一鸠尾槽;21b-第二鸠尾槽;22-卡槽;23-第一卡孔;30a-第一侧板组;31a_第一侧板;32a_第二侧板;;321a-第二卡孔;33a-第三侧板;;331a-第三卡孔;34a-第三鸠尾槽;30b-第二侧板组;31b-第四侧板;;32b-第五侧板;321b-第四卡孔;;33b-第六侧板;331b-第五卡孔;34b-第四鸠尾槽;40a-第一定位件;40b-第二定位件;50-底板;51-第一边;52-第二边;53-第三边;54-第四边;55-第五边;56-第六边;60-门板;70-卡顶件;71-卡固部; 72-顶托部;73-防滑部;80-分隔板;90-顶板;91-第一边;92-第二边;93-第三边;94-第四边;95-第五边;96-第六边;A-容置空间;B-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的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请参照图1至图6,图1为本技术上角柜的立体外观图,表示上角柜位于使用状态。图2为本技术上角柜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上角柜的立体外观图,表示上角柜位于收纳状态。图4为本技术上角柜的示意图,表示底板组设于后框体。图5为本技术上角柜的示意图,表示顶板卡设于前框体。图6为本技术上角柜的示意图,表示安装卡顶件。5本技术上角柜包括一个前框体10、一个后框体20、一个第一侧板组30a、一个第二侧板组30b、一个第一定位件40a、一个第二定位件40b、一个底板50、一个门板60、数个卡顶件70、一个分隔板80与一个顶板90。其中该前框体10枢接该第一侧板组30a与该第二侧板组30b,该第一侧板组30a与该第二侧板组30b —端分别枢接于该前框体10,另一端分别组接于该后框体20,该第一定位件40a与该第二定位件40b分别卡设于该第一侧板组30a与该后框体20以及与该第二侧板组30b与该后框体20之间,该底板50选择性地卡设于该后框体20,该门板60枢接于该前框体10,该卡顶件70可拆卸地组设于该第一侧板组30a与该第二侧板组30b,该分隔板80选择性地抵靠该数个卡顶件70,该顶板90选择性地卡设于前框体10并抵靠该后框体20、该第一侧板组30a与该第二侧板组30b。该第一侧板组30a与该第二侧板组30b无需使用工具组装即能够于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变换,使收纳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10、该后框体20、该第一侧板组30a、 该第二侧板组30b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B小于使用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10、该后框体 20、该第一侧板组30a、该第二侧板组30b、该底板50、该门板60与该顶板90之间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A。该前框体10呈口字型,该前框体10与该后框体20呈平行关系。该前框体10具有一个第一框条11、一个第二框条12、一个第三框条13与一个第四框条14,该第一框条11 与该第二框条12相反的两端之间分别形成该第三框条13与该第四框条14,该第一框条11 于相对该后框体20的一面由相邻该第三框条13的一端延伸至相邻该第四框条14的一端凹设一个横槽15,该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角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前框体;一个后框体;一个第一侧板组,其一端枢接该前框体,该第一侧板组另一端组接于该后框体;一个第二侧板组,其一端枢接该前框体相反该第一侧板组的一端,该第二侧板组另一端组接于该后框体;一个底板,其选择性地卡设于该后框体;一个顶板,其选择性地卡设于前框体并抵靠该后框体、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该第一侧板组与该第二侧板组无需使用工具组装即能够于使用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变换,使收纳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该后框体、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小于使用状态时的一个由该前框体、该后框体、该第一侧板组、该第二侧板组、该底板、该门板与该顶板之间圈围形成的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必宗,
申请(专利权)人:刘必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