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薄膜触控键盘结构,包括:一面板、一感应层、一背光层及一底层。该面板上具有多个热键图案、一按键群组图案、一光标控制图案、感应键图案。该热键图案、按键群组图案、光标控制图案、感应键图案对应该感应层的一第一感应区块、多个第一电极区块、一第二感应区块、一第三电极区块或一第三感应区块、一第四感应区块以采电阻式或电容式的薄膜结构制作后,使笔记型计算机的薄膜触控键盘与触控板整合在一起,让笔记型计算机的厚度大幅降低。在触碰面板上的该多个热键图案、按键群组图案、光标控制图案或感应键图案的任一键时,将被该感应层所感应,而产生一感应控制信号输出于笔记型计算机中运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薄膜触控式键盘结构的笔记型计算机。
技术介绍
键盘对于台式或笔记型计算机来说,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外围配件之一。它可以提供使用者输入操作指令,以执行一特定功能。目前笔记型计算机所使用的键盘除了具有触控板(控制光标移动)外,其余的功能键、按键群组及热键都是属机械结构设计的按压式按键。例如,该按键具有一键帽,在该键帽被按下后,该键帽内部的结构将下压支撑架及橡胶弹性层,使橡胶弹性层下压薄膜式或硬式的印刷电路板,以产生操作信号输入于计算机主机中。笔记型计算机的触控板(控制光标移动)与功能键、按键群组及热键在制作上都是需分开各自制作,在制作后再分别的安装于该笔记型计算机上,造成制作上所花费的工时及工序较多,且复杂。由于笔记型计算机上的键盘的功能键、按键群组、热键为机械结构设计,在使用时易产生按压及结构撞击的吵杂声。而且按键的结构在长时间受外力的施压力量会导致按键本身机构损坏,而造成该按键无法输入操作信号。而且,笔记型计算机上的键盘的功能键、 按键群组、热键因为机械结构设计关系,都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在键盘安装于笔记型计算机上,将造成笔记型计算机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存在,让使用者不易携带外出,在现代电子产品都趋向轻薄短小方向设计来说是一种不符合现代新产品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缺失,本技术提出一种将薄膜触控键盘与触控板(控制光标移动)整合在一起,使笔记型计算机的键盘上的原有功能键、按键群组及热键都成触碰感应式,可以降低使用所产生的吵杂声,让键盘制作时可以使触控板、功能键、按键群组及热键同步制作,使制作的工时、工序及成本更加节省及容易。而且, 也使笔记型计算机的厚度更薄,以符合现代电子产品趋向轻薄短小的目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薄膜触控键盘结构,包括一面板,其上具有一按键群组图案及一光标控制图案;一感应层,具有一第一透明层及一第二透明层,该第一透明层上具有第一正面及第一背面,于该第一背面上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区块及一第二感应区块,该多个第一电极区块对应于该按键群组图案,该第二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光标控制图案;另,该第二透明层上具有一第二正面及第二背面,于该第二正面上具有多个对应该第一电极区块的第二电极区块,该第二电极区块具有凸体,该凸体使该第一电极区块与该第二电极区块对应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其中,该面板上还具有多个热键图案及至少一感应键图案,该面板为透明塑料薄片。其中,该按键群组图案、光标控制图案、多个热键图案及感应键图案上具有一触感层,该触感层为多个凸型所组成。其中,该第一透明层及该第二透明层为二透明塑料薄片组成。其中,该第一背面上还具有多个第一感应区块、一第三电极区块,该多个第一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多个热键图案,该第三电极区块对应于该感应键图案,该第一感应区块连接有多条传输导线。其中,该第二正面上还具有多个对应该第三电极区块的第二电极区块,该第二电极区块具有凸体,该凸体使该第二电极区块、第三电极区块的对应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该多个第二电极区块呈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区块连接有多条信号传输导线。其中,该多个第一电极区块呈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区块连接有多条信号传输导线。其中,该第三电极区块与该第一电极区块电性连接。其中,还具有一背光层,该背光层配置于该感应层下方,为透明塑料薄片,其上具有多个对应该第一感应区块及第一电极区块与第二电极区块的发光组件,每一该发光组件电性连接,且延伸有一条电源传输导线。其中,该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冷光板或发光二极管背光板。其中,还具有一底层,该底层用以承载该面板、感应层及背光层的组合体。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薄膜触控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面板,其上具有一按键群组图案及一光标控制图案;一感应层,具有一第一透明层,该第一透明层上具有第一正面及第一背面,于该第一背面上具有多个第三感应区块及一第二感应区块,该多个第三感应区块对应于该按键群组图案,该第二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光标控制图案。其中,该面板上还具有多个热键图案及一感应键图案,该面板为透明塑料薄片。其中,该第一背面上具有多个第一感应区块及一第四感应区块,该多个第一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多个热键图案,该第四感应区块对应于该感应键图案,该第一感应区块连接有多条传输导线。其中,该多个第三感应区块呈电性连接,该第三感应区块连接有多条信号传输导线。其中,该第四感应区块与该第三感应区块电性连接。其中,还具有一背光层,该背光层配置于该感应层下方,其上具有一透明塑料薄片,其上具有对应该第一感应区块及第三感应区块的多个发光组件,该每一该发光组件电性连接,且延伸有一条电源传输导线。其中,该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冷光板或发光二极管背光板。其中,还具有一底层,该底层用以承载该面板、感应层及背光层的组合体。其中,该多个热键图案、按键群组图案、光标控制图案及该感应键图案的表面上设有一触感层,该触感层为多个凸型所组成。本技术的功效在于,将薄膜触控键盘与触控板(控制光标移动)整合在一起, 使笔记型计算机的键盘上的原有功能键、按键群组及热键都成触碰感应式,可以降低使用所产生的吵杂声,让键盘制作时可以使触控板、功能键、按键群组及热键同步制作,使制作的工时、工序及成本更加节省及容易。而且,也使笔记型计算机的厚度更薄,以符合现代电子产品趋向轻薄短小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笔记型计算机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薄膜触控键盘结构外观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薄膜触控键盘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感应层的第一透明层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感应层的第二透明层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的背光层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侧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笔记型计算机10 面板1 第二表面12 按键群组图案14 感应键图案16 感应层2 第一正面211 第一感应区块213 第一电极区块214 第二感应区块215 第三感应区块217 第四感应区块218 第二正面221 第二电极区块223 凸体225 发光组件31 底层4薄膜触控键盘20 第一表面11 热键图案13 光标控制图案15 触感层17 第一透明层21 第一背面212 传输导线213a 信号传输导线21 第三电极区块216 传输导线217a 第二透明层22 第二背面222 信号传输导线224 背光层3 电源传输导线3具体实施方式兹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的笔记型计算机外观及薄膜触控键盘结构外观与分解示意图、及图4、图5为图3的感应层放大示意图、与图6,为图3的背光层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是在笔记型计算机10上具有一薄膜触控键盘20,该薄膜触控键盘20,包括一面板1、一感应层2、一背光层3及一底层4。该面板1,为透明塑料薄片,其上具有一第一表面11及一第二表面12,该第一表面 11上具有多个热键(Hot key)图案13、一按键群组图案14、一光标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薄膜触控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面板,其上具有一按键群组图案及一光标控制图案;一感应层,具有一第一透明层及一第二透明层,该第一透明层上具有第一正面及第一背面,于该第一背面上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区块及一第二感应区块,该多个第一电极区块对应于该按键群组图案,该第二感应区块对应于该光标控制图案;另,该第二透明层上具有一第二正面及第二背面,于该第二正面上具有多个对应该第一电极区块的第二电极区块,该第二电极区块具有凸体,该凸体使该第一电极区块与该第二电极区块对应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于凱,
申请(专利权)人:英属盖曼群岛商科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