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电源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732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电源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交流电压/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系统交流是否断电和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时序控制电路;所述时序控制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MOS管VTl的栅极和继电器的输入端,用于当系统交流断电且电池电压低于门限值时,控制VTl导通,并控制继电器触点断开;在继电器触点断开以后,下发关断VTl的控制信号;当系统交流来电后,控制继电器导通,实现系统的正常接入;所述VTl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继电器触点两端。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满足电源系统的小型化和嵌入式安装的需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电源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通信电源系统一般是由交流输入单元、整流器单元、监控单元、直流配电单元和蓄电池组组成,实现由交流到直流的转换过程。为了实现不间断供电,一般都要配置有蓄电池,从而保证在交流停电的情况下,电源系统依然能够给负载供电;但是由于电池的容量有限不能无限制的给负载供电,在电池放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将电池和负载断开, 进而防止电池过度放电损坏。所以在蓄电池接入电源系统时,一般会通过断路器将电池与电源的汇流排相连。通信电源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当系统交流有电时,由整流器输出直流电压对负载设备供电,同时完成对蓄电池的充电功能,此时断路器处于闭合的状态。当系统交流电停电的时候,整流器没有输出,由蓄电池对负载供电,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蓄电池的放电时间和能力有限,且过度放电会极大的缩短蓄电池的寿命,在蓄电池电压降到一定值时断路器动作,断开蓄电池与负载的连接,停止放电来保护蓄电池。 当系统再次交流来电后,整流器有输出给负载供电,同时需要控制断路器闭合,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达到反复多次使用的目的;此时由于电池电压较低,断路器闭合时会有较大的电流冲击,对于电池寿命有影响。同时由于断路器是机械触点,断开或者闭合的时候由于电流的变化会产生拉弧,对断路器的容量要求较高,一般断路器的体积较大,通流能力强。另外在嵌入式的通信电源系统中,由于其空间很小、高度有限,如高度为 IU(44. 5mm)时,则很难实现断路器在通信电源系统内的安装。即使能够安装,布线空间狭窄,操作困难。将断路器焊接到PCB板中,实现电路的自动化生产了的难度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电源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嵌入式的通信电源系统中,由于其空间很小、高度有限时,则很难实现断路器在通信电源系统内的安装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电源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在蓄电池充放电时, 蓄电池通过该装置与电源的汇流排相连,该装置包括交流电压/电池电压检测电路001)、 时序控制电路002)、继电器(203)和第一 MOS管(VTl)交流电压/电池电压检测电路O01),用于检测系统交流是否断电和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时序控制电路O02);所述时序控制电路Q02)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MOS管(VTl)的栅极和继电器O03)的输入端,用于当系统交流断电且电池电压低于门限值时,控制第一 MOS管(VTl) 导通,并控制继电器(203)触点断开;在继电器(203)触点断开以后,下发关断第一 MOS管 (VTl)的控制信号;当系统交流来电后,控制继电器O03)导通,实现系统的正常接入;所述第一 MOS管(VTl)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继电器O03)触点两端,栅极连接第三电容(O)的一端,该第三电容(O)另一端接地。本技术所提供的装置采用单向导通可控的有源开关和继电器常闭触点并联的方式,实现了对反向电流通断的控制,利用继电器对正向电流的不可控来实现设备的快速接入。减小了通信电源系统的体积,实现了通信电源系统的小型化和嵌入式安装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信电源系统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通信电源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通信电源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电源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该装置能够降低对断路器容量的需求,实现通信电源系统的小型化;同时还可减少在交流来电给电池充电时大电流冲击。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电源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在蓄电池充放电时,蓄电池通过该装置与电源的汇流排相连。并且该装置包括交流电压/电池电压检测电路201、时序控制电路202、继电器203和第一 MOS管VTl,其中交流电压/电池电压检测电路201,用于检测系统交流是否断电和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时序控制电路202 ;所述时序控制电路202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 MOS管VTl的栅极和继电器 203的输入端,用于当系统交流断电且电池电压低于门限值时,控制第一MOS管VTl导通,并控制继电器203触点断开;在继电器203触点断开以后,下发关断第一 MOS管VTl的控制信号;当系统交流来电后,控制继电器203导通,实现系统的正常接入;在本技术中,所述继电器203为常闭触点的继电器。所述第一 MOS管VTl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在继电器203触点两端。如图3所示,本技术中采用的第一 MOS管是具有较大的正反向通流能力的 NMOS管,当然也可采用PMOS管;其中,MOS管具体型号的选择结合系统的带载情况和电池充电电流大小考虑其通流能力。另外,继电器203触点断开时MOS管的导通时间要保证大于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将MOS管的导通时间为继电器203动作时间的两倍。如图3所示,要确认MOS管VTl内部寄生二极管的允许通过的电流大小,MOS管的发热量也需考虑,必要时可以在该装置中增加散热器或采用两个MOS管并联,增加MOS管的通流能力。两个MOS管并联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增加第三MOS管VT3,第三MOS管VT3的栅极都连接在时序控制电路202的一个输出端,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继电器203触点两端,栅极还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该第三电容C3另一端接地。另外,为了防止交流来电时,流过MOS管充电电流太大,所述第一 MOS管和第三MOS管的内部都连接有寄生二极管,寄生二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如图3所示,本技术中的时序控制电路20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l、稳压管D2和三极管VT2 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交流电压/电池电压检测电路201的输出端和第三电阻 R3的一端;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且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串联;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且所述第一电容Cl并联在第二电阻R2的两端;所述稳压管D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之间,另一端连接三极管 VT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 MOS管VTl的栅极,发射极接地。其中,控制信号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 R2进行分压,确定第一电容Cl两端最终充电电压的大小。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l的大小确定充电时间的长短。稳压二极管D2 确定三极管VT2最低导通电压。所述时序控制电路202还包括第三电阻R3,该第三电阻R3连接在交流电压/电池电压检测电路201输出端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在三极管VT2导通时,为了限制流过三极管VT2中的最大电流,保护VT2不会烧坏。为了避免继电器Kl触点断开时可能产生的电弧和过电压,做到对触点的双重保护。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电容C2,该第二电容C2并联在继电器203触点两端。另外,为了保护电容C2不会被烧坏,限制第二电容C2中的电流量,本技术所提供的装置还包括第四电阻R4,该第四电阻R4与所述第二电容C2串联。其中,在系统交流来电时,为了保护MOS管VTl和VT3不被的大电流烧坏,在在MOS 管的两端并联了一个大功率第一二极管进行分流,该第一二极管Dl并列在继电器203触点的两端。应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电源蓄电池接入控制装置,在蓄电池充放电时,蓄电池通过该装置与电源的汇流排相连,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交流电压/电池电压检测电路(201)、时序控制电路(202)、继电器(203)和第一MOS管(VT1):交流电压/电池电压检测电路(201),用于检测系统交流是否断电和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时序控制电路(202);所述时序控制电路(202)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MOS管(VT1)的栅极和继电器(203)的输入端,用于当系统交流断电且电池电压低于门限值时,控制第一MOS管(VT1)导通,并控制继电器(203)触点断开;在继电器(203)触点断开以后,下发关断第一MOS管(VT1)的控制信号;当系统交流来电后,控制继电器(203)导通,实现系统的正常接入;所述第一MOS管(VT1)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继电器(203)触点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