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总球专利>正文

一种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6522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包括漂流道本体和在漂流道本体中滑行的漂流艇,所述的漂流道本体为下倾状的槽,该槽的平均落差≥5°,在槽的中段均匀地设置有大落差处,最大落差≤45°;所述的槽底均匀地铺设有传动辊,该传动辊的两端轴设置在依势铺设的钢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漂流艇以自然重力为动力,摆脱了漂流艇以水力驱动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完全无水漂流即“旱”漂,使漂流活动摆脱了季节的限制,实属一种坐在艇中的野外长距离、多弯道、多落差滑梯,使漂流者度过一个有惊无险、刺激快乐的野外踏青之旅。施工时,漂流道依山势和山涧而建,升降由人,施工量相对低,投资少见效快。(*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的结构,特别是指一种依山势和山涧而设、借助滑梯式滑槽和自然重力而不是水为动力的无水“旱”式漂流道。
技术介绍
漂流是集玩水、戏水和速降于一体的游乐活动,故现有的漂 流必须建立于具备充足的水源以及特定的溪谷落差地形之上。但实际上,现有的漂流河道难以同时具备充足的水源和足够供游客参与的刺激落差量,常见的是在漂流起点处有落差,而在中途段或终点处没有落差或落差不足。同时,经营漂流的企业还面临着几大难题。其一,水源不足,靠天下雨补水;而雨季来临时又因水库库容无法储备,导致缺水停漂、或是限制漂流量。其二,游客输送率低。由于来水量和场地的限制,常常出现游客即漂流者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引发游客不满甚至引起纠纷。其三,漂流河道一成不变,无法满足游客追求新鲜和刺激度的需求。其四,季节性过强。由于漂流就是玩水,湿身是必然的,致使漂流时间局限于5月到10月,企业有半年时间处于停业状态,经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摆脱季节性限制的依山势和山涧而建的漂流道。根据上述目的设计了一种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包括漂流道本体和在漂流道本体中滑行的漂流艇,所述的漂流道本体为下倾状的槽,该槽的平均落差> 5°,在槽的中段均勻地设置有大落差处,最大落差< 45° ;所述的槽底均勻地铺设有传动辊,该传动辊的两端轴设置在依势铺设的钢架中。其中,所述传动辊间的间距为5 40厘米,平缓处密集设置,大落差处稀疏设置。 所述漂流道本体的槽壁均勻地铺设有直立的辅助辊,该辅助辊的间距为5 40厘米,且该辅助辊位于弯道受冲击面密集设置,余下的部位稀疏设置。还可根据增加落差点以提高刺激度的需要,在所述平缓地段设置有电动的机械传输提升设备以提升高度制造落差。另外, 可在所述漂流道本体的中段均勻地设置有至少一处戏水塘;可根据具体地势以钢架结构悬空设置所述的漂流道本体,所述的漂流道本体宽1. 4 2. 6米;必要时,可采用漂流道本体为并排双道的设计方案。本技术使漂流艇以自然重力为动力,摆脱了漂流艇以水力驱动的传统观念, 实现了完全无水漂流即“旱”漂,仅在戏水区需要必要的水源,节水显著且基本无需外在动力,并可根据游客即漂流者的需求设置水漂段,使漂流者是否湿身随漂流者的心意而定,更使漂流活动摆脱了季节的限制,实属一种坐在艇中的野外长距离、多弯道、多落差滑梯,使漂流者度过一个有惊无险、刺激快乐的野外踏青之旅。施工时,漂流道依山势和山涧而建, 升降由人,施工量相对低,投资少见效快。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段漂流道的示意简图;附图2是附图1的剖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主旨是提供一种适宜四季漂流的漂流道及其漂流艇,使漂流活动摆脱了季节的限制,使是否湿身随漂流者的心意而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公开了一种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包括漂流道本体和在漂流道本体中滑行的漂流艇,所述漂流艇为传统轻型漂流艇,如成本允许采用重型防撞耐磨漂流艇亦可。 所述漂流道本体依山势和山涧的具体形态而建,为下 倾状的槽1,该槽的平均落差> 5°, 在槽的中段均勻地设置有大落差处,最大落差< 45° ;关键在于槽中无水且在该槽底均勻地铺设有代替水作为动力输送的传动辊2,该传动辊借助漂流艇和漂流者的重力和摩擦力将漂流艇向前传送。所述传动辊间的间距(间隙)为5 40厘米,平缓处密集设置,大落差处稀疏设置,该传动辊的两端轴设置在依势铺设的钢架4中。同时,在漂流道本体的槽壁上还均勻地铺设有直立的起防撞和协助换向的辅助辊3,该辅助辊的间距为5 40厘米,且该辅助辊位于弯道受冲击面密集设置,余下的部位稀疏设置,。为了增加娱乐性和趣味性, 在漂流道本体的中段均勻地设置有至少一处戏水塘5,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不超过四个;在地势平缓地段还可设置有电动的机械传输提升设备以提升高度制造落差。另外,因为是依山而建,在许多时候不得不将漂流道本体悬空设置,这时一般采用钢架结构;实施时,所述的漂流道本体宽为常规的1. 4 2. 6米,且必要时可采用并排的双道漂流道结构以提高客流输送率。实施时,传动辊和辅助辊安设在槽钢或其它形式的金属型材构成的支架中,一般情况下根据山势和山涧的走向席地设置,必须时才凌空架设,即尽可能地贴近大自然,同时也要顾忌成本。因为是滚动摩擦,漂流艇的磨损状况将小于传统的以水驱动时的直接与水渠底接触,故配套的漂流艇采用轻型即可。附图中还给示了漂流道的基本结构设计示意。结合图1、2可知,安装传动辊和辅助辊的钢架为长条形,上下两长边采用槽钢为佳(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它适宜的材料),上下两长边间用连接筋连接,辅助辊根据需要均勻地设置在上下两长边间;而钢架沿槽形漂流道的两侧壁对映设置,传动辊横跨漂流道槽底且传动辊轴设置在钢架下长边的槽钢上。另外,为了增加娱乐性和有惊无险的刺激性,可在漂流道本体中设计多处大回旋和小回旋及多处波浪起伏段;也可根据季节或漂流者的需求,将漂流道本体设计成“旱”漂与传统水漂相结合;必要时,还可在漂流终点处设置直通漂流起点的“回转”输送带,以便直接将漂流艇自动地送回漂流起点。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也可将本技术的设计方案应用于平缓地区,这时适时地加装电动提升设备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包括漂流道本体和在漂流道本体中滑行的漂流艇,其特征是所述的漂流道本体为下倾状的槽(1),该槽的平均落差,在槽的中段均勻地设置有大落差处,最大落差<45° ;所述的槽底均勻地铺设有传动辊(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其特征是所述传动辊间的间距为5 40厘米,平缓处密集设置,大落差处稀疏设置,该传动辊的两端轴设置在依势铺设的钢架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其特征是所述漂流道本体的槽壁均勻地铺设有直立的辅助辊(3),该辅助辊的间距为5 40厘米,且该辅助辊位于弯道受冲击面密集设置,余下的部位稀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其特征是在所述平缓地段设置有电动的机械传输提升设备以提升高度制造落差。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其特征是在所述漂流道本体的中段均勻地设置有至少一处戏水塘(4)。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其特征是所述的漂流道本体悬空设置,为钢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其特征是所述的漂流道本体宽1. 4 2. 6米。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其特征是所述的漂流道本体为双道。专利摘要一种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包括漂流道本体和在漂流道本体中滑行的漂流艇,所述的漂流道本体为下倾状的槽,该槽的平均落差≥5°,在槽的中段均匀地设置有大落差处,最大落差≤45°;所述的槽底均匀地铺设有传动辊,该传动辊的两端轴设置在依势铺设的钢架中。本技术使漂流艇以自然重力为动力,摆脱了漂流艇以水力驱动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完全无水漂流即“旱”漂,使漂流活动摆脱了季节的限制,实属一种坐在艇中的野外长距离、多弯道、多落差滑梯,使漂流者度过一个有惊无险、刺激快乐的野外踏青之旅。施工时,漂流道依山势和山涧而建,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依山势和山涧设置的漂流道,包括漂流道本体和在漂流道本体中滑行的漂流艇,其特征是:所述的漂流道本体为下倾状的槽(1),该槽的平均落差≥5°,在槽的中段均匀地设置有大落差处,最大落差≤45°;所述的槽底均匀地铺设有传动辊(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总球
申请(专利权)人:徐总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