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冷媒分配器,提供了一种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分配器入口管,是设置有同轴内孔的直管,沿冷媒流向依次将入口管划分为管接口段、直管段、出口段,管接口段内孔包括孔径与对应输入管路外径一致的圆柱部分、连接圆柱部分和直管段的渐缩口部分;所述直管段内孔内径小于对应输入管路的内径,且直管段的长度不小于其内径的15倍。直管段内径小于对应输入管路的内径,冷媒经渐缩口部分呈喷射方式进入直管段并在直管段内加速流动,且直管段的长度不小于其内径的15倍,冷媒具有足够的混合、加速距离,因此冷媒流速大,能有效保证冷媒在进入分配器混合腔前即可获得理想弥散流状态。适用于空调冷媒分配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冷媒分配器,尤其是一种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分配器入口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器,为降低冷媒的流动阻力,其换热器通常采用多回路结构,因此在节流后进入空调器蒸发器各分路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冷媒流量以及气液比例对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将直接对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造成影响。目前通常采用分配器对节流后的气液两相状态冷媒在分配前进行充分均勻混合,然后再分配到蒸发器各分路进行蒸发换热,从而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如图1所示,现有分配器通常包括由壳体包围构成的混合腔、与混合腔连通并固定在壳体上的一个入口管和多个出口管,冷媒由输入管路经入口管进入混合腔,然后经出口管进入蒸发器各分路。现有分配器的入口管通常采用内径与输入管路外径接近的标准紫铜铜管制成,包括管接口段、直管段、出口段,其中管接口段为直孔结构或扩孔结构,用于插入输入管路并与输入管路焊接固定;直管段为等截面直孔且内径大于输入管路的内径;出口段用于插入分配器壳体内并与壳体焊接固定。以某制冷量为2. 5KW的家用空调器为例,其冷媒采用R22 或R410A,输入管路的外径为6. 35mm、内径为4. 95mm,入口管采用的铜管外径为9. 52mm、内径为6. 42mm、壁厚为1.55mm。因此现有的入口管内径较大、强度较高,不易变形形成弯道, 可以保证冷媒经过较长的直管段,从而实现初步的混合;但由于管径较大,冷媒流速较低, 不易形成理想的弥散流,因此,现有分配器中气液两相冷媒主要在混合腔内实现充分均勻的混合。为了实现更好的混合、弥散效果,现有对分配器的改进也主要集中于对其混合腔的改进,比如将入口管的出口段设置为渐缩口结构,使得冷媒能够喷射进入混合腔,从而增大冷媒进入混合腔的流速;在混合腔内安装小孔径垫片增大冷媒流速,通过增大冷媒在混合腔内的流速,促进冷媒的充满混合。但受混合腔大小以及流路突变等因素的影响,冷媒的混合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冷媒在进入分配器混合腔前即可获得理想弥散流状态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分配器入口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分配器入口管,是设置有同轴内孔的直管,沿冷媒流向依次将入口管划分为管接口段、直管段、出口段,所述管接口段内孔包括孔径与对应输入管路外径一致的圆柱部分、连接圆柱部分和直管段的渐缩口部分;所述直管段内孔内径小于对应输入管路的内径,且直管段的长度不小于其内径的15倍。进一步的,所述直管段内径为2mm 5mm。进一步的,所述直管段的内孔孔壁壁厚> 0. 6mm。进一步的,所述入口管采用棒材钻孔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入口管采用黄铜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出口段采用喇叭口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直管段内径小于对应输入管路的内径,冷媒由输入管路流入入口管后,冷媒经渐缩口部分呈喷射方式进入直管段;由于直管段内径小,冷媒在直管段内加速流动,且直管段的长度不小于其内径的15倍,因此冷媒在直管段内具有足够的混合、加速距离,因此冷媒流速大,能有效保证冷媒在进入分配器混合腔前即可获得理想弥散流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分配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配器入口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分配器入口管,是设置有同轴内孔110的直管,沿冷媒流向依次将入口管1划分为管接口段111、直管段112、出口段113,所述管接口段111内孔包括孔径与对应输入管路外径一致的圆柱部分111a、连接圆柱部分Illa和直管段112的渐缩口部分Illb ;所述直管段112内孔内径小于对应输入管路的内径,且直管段 112的长度不小于其内径的15倍。输入管路通过插入上述管接口段111的圆柱部分Illa并通过焊接形成连接;出口段113插入分配器壳体2内并与壳体2焊接固定。直管段112内径小于对应输入管路的内径,冷媒由输入管路流入入口管1后,冷媒经渐缩口部分11 Ib呈喷射方式进入直管段112 ;由于直管段112内径小,冷媒在直管段112 内加速流动,且直管段112的长度不小于其内径的15倍,因此冷媒在直管段112内具有足够的混合、加速距离,因此冷媒流速大,能有效保证冷媒在进入分配器混合腔前即可获得理想弥散流状态。由于冷媒在入口管1内流速大,因此当冷媒进入由壳体2包围构成的混合腔时流速大,能有效避免气液两相冷媒在混合腔内的分离,冷媒能在混合腔内进一步的混合, 并均勻进入出口管3,从而能够较大的改善换热效果。直管段112孔径过小会导致流速过快,容易产生较大的冷媒声;直管段112孔径过大,其流速提升有限,不容易使冷媒形成弥散流。根据工程试验实测,最好的,所述直管段 112内径为2mm 5mm,具体的孔径大小主要根据空调器制冷功率进行选择。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入口管1的强度,避免直管段112的变形形成弯道,从而避免了冷媒在弯道处受离心力作用使得冷媒的气液分离,保证弥散流的获得,保证批量生产的加工一致性,所述直管段112的内孔110孔壁壁厚彡0. 6mm。进一步的,所述入口管1采用棒材钻孔制成。由于输入管路插入入口管1管接口段111,因此入口管1外径大于输入管路的外径,采用棒材钻孔制成的入口管1其外径一致; 而直管段112内径小于输入管路内径,因此通过棒材钻孔制成入口管1能有效增大直管段112的壁厚,从而有效增大直管段112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入口管1采用黄铜制成,黄铜强度高于紫铜,因此能在保证导热性能、焊接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强度。上述的出口段113内孔110可以设置为渐缩口、喇叭口、内径大于或等于直管段 112内径等截面孔。由于直管段112的长度不小于其内径的15倍,冷媒在直管段112内加速后速度较大,因此无需通过渐缩口进一步对冷媒进行加速;同时为了对冷媒流路进行导向,在不破坏冷媒弥散流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流路突变的影响、降低由于流速变化产生的冷媒噪声,最好的,所述出口段113采用喇叭口结构。具体的,以制冷量为2. 5KW的家用空调器为例,其冷媒采用R410A或R22,输入管路的外径为6. 35mm、内径为4. 95mm,入口管1采用外径为9. 52mm的黄铜棒钻孔制成,直管段 112内径为3. 5mm、壁厚为3. 01mm、长度为55mm,由于入口管1强度大、内径相对较小,因此批量生产的工艺一致性好、冷媒分液稳定,蒸发器换热效率提高约6%,空调性能波动降低 50%以上。权利要求1.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分配器入口管,是设置有同轴内孔(110)的直管,沿冷媒流向依次将入口管(1)划分为管接口段(111)、直管段(112)、出口段(1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口段(111)内孔包括孔径与对应输入管路外径一致的圆柱部分(111a)、连接圆柱部分 (Illa)和直管段(112)的渐缩口部分(Illb);所述直管段(112)内孔内径小于对应输入管路的内径,且直管段(112)的长度不小于其内径的15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分配器入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 (112)内径为2mm 5_。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分配器入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112)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的分配器入口管,是设置有同轴内孔(110)的直管,沿冷媒流向依次将入口管(1)划分为管接口段(111)、直管段(112)、出口段(1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口段(111)内孔包括孔径与对应输入管路外径一致的圆柱部分(111a)、连接圆柱部分(111a)和直管段(112)的渐缩口部分(111b);所述直管段(112)内孔内径小于对应输入管路的内径,且直管段(112)的长度不小于其内径的15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邱名友,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