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压框式新型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05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属于膜分离领域中微孔和超滤技术的新型薄板压框式过滤器,主要由膜堆、单导水板、压紧板等构成。由于采用防布水槽渗漏隔板、单导水板及组合式隔板,不仅使结构紧凑,组装灵活,配水均匀,而且较好的克服了布水槽渗漏现象,从而提高了溶液的过滤质量和过滤效率。该器有绝对过滤器和交错流过滤器。适用于化工、制药、电子、食品及环保等行业的产品分离、提纯及水质处理。(*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膜分离领域中微孔和超滤技术的过滤器。该器可应用于化工、制药、电子、食品、环境保护等行业的产品分离、提纯及水质处理。滤膜过滤器是在一定的压力下,使过滤溶液通过滤膜,除去溶液中的微粒、细菌或提取溶液中有用的成份。美国Millipore公司在“Industrial procecc Catalog”P62、P65~67 1982 中公开了一种薄板压框式微孔与超滤膜过滤器(以下称“过滤器”)。公知的过滤器的主要部件,有膜堆(即由滤膜、浓、淡水隔板组成的最小过滤单元)、导水板及夹紧板等,膜堆置于两导水板之间。现有技术的隔板按其在水路中的用途分,有浓水隔板与淡水隔板,其均由隔板框、布水孔、密封周边、布水槽和网构成。现有的过滤器中的膜堆,按淡水隔板、滤膜、浓水隔板、滤膜、淡水隔板的顺序排列组成。滤膜由淡水隔板的周边密封部分与浓水隔板布水槽绞网层夹紧。在内流道水压作用下,因绞网层质地软,可塑性大,而且网状结构,因而在布水槽处无法实现对膜面的全面压紧,导致部分原水不经过滤膜而直接渗漏到淡水隔室,造成布水槽浓、淡水互漏这一无法避免的现象(称为布水槽渗漏现象)。淡水隔板的布水槽也同样。其结果是降低了过滤质量和过滤效率。导水板分别联接膜堆进出水内流道和外管道,引导原水、浓、淡水进出膜堆。现有技术的过滤器采用双导水板,即膜堆置于两块导水板之间,並形成“Z”型配水。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是结构不紧凑,构件多、配水不均匀。同时,现有技术中隔板为单层,不同通量的滤膜要求有不同厚度的隔板,因此,隔板厚度的规格较多。本技术任务是设计一种能较好克服布水槽渗漏现象,提高过滤质量,减少导水板数量並提高配水均匀度,减少隔板厚度规格的过滤器。解决的方案是在浓、淡水隔板两边各放置防布水槽渗漏隔板;改双导水板为单导水板结构;将过滤膜堆置于单导水板与夹紧板之间,並形成“O”型配水;采用多层薄板组合隔板,以减少隔板品种规格。本技术有如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交错流过滤器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交错流过滤器防布水槽渗漏隔板结构图;图3为交错流过滤器单导水板结构图;图4为绝对过滤器单导水板结构图;图5为绝对过滤器防布水槽渗漏隔板结构图;图6为绝对过滤器隔板结构图。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叙述本技术的一种形式交错流过滤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过滤器主要由夹紧板7、导水板5、膜堆10等组成。导水板5与夹紧板7之间安放一个以上膜堆10。每个膜堆10均由滤膜4、浓、淡水隔板2、3及防布槽渗漏隔板1组成。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分别置于浓、淡水隔板2、3两边,靠夹紧板7的夹紧力,使浓、淡水隔板2、3、滤膜4与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全面紧密接触,以克服布水槽渗漏现象。膜堆10的各组成构件,按下列次序排列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浓水隔板2、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滤膜4、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淡水隔板3、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滤膜4、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过滤器由组成膜堆10的各构件,以导水板5为中心,上下两边对称安放,使进入滤器的原水,经单导水板5分流成上下两路经过膜堆。产生的淡水、浓水经汇集后,按各自的通道返回导水板5,並从对应的出口流出器外。夹紧板7与膜堆10之间及膜堆10与单导水板5之间置有水密橡皮垫6。本技术交错流过滤器中的单导水板5的结构如图3所示。板面上制有,原水进口13、淡水出口14、浓水出口15、原水分流孔16、淡水聚集孔17及浓水聚集孔18。上述三孔16、17、18均为通孔,且其孔径、相对位置与浓、淡水隔板2、3、滤膜4及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相对应。本技术交错流过滤器中的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的结构如图2所示。隔板1由隔板框19、网11、布水孔20及筋条12构成。隔板1的结构,即其表面尺寸及布水孔20的数量、孔径和相对位置与浓、淡水隔板2、3基本一致,仅不设布水槽。隔板1的材质与浓、淡水隔板2、3一致,由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图4、图5、图6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绝对过滤器中的单导水板5′、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及隔板的结构图。图4绝对过滤器中的单导水板5′,其原水进水孔13′与原水分流孔16′之间、淡水出口14′与淡水聚集孔17′之间各有暗道联通。绝对过滤无浓水导出,因此,该单导水板5′结构中无浓水通道。图5为绝对过滤器中的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的结构图。隔板1′由隔板框19、布水孔20、及网11构成。图6为绝对过滤器隔板结构图。该隔板仅一端的布水孔20与网11相通,其余结构均同绝对过滤器中的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绝对过滤器的膜堆各组件相对单导水板5′的安放程序与交错流过滤器相同。在交错流过滤器和绝对过滤器的每个膜堆10中,防布水槽隔板1或1′、浓、淡水隔板2、3或2′、3′可以是各一块,当需增大过滤溶液流量时,可分别数块叠加组合使用。各种隔板及单导水板的布水孔20的数量,孔径及其相对位置均一致,取决于根据溶液过滤量进行的总体设计。本技术还可以实施成单向安装(非对称型)的绝对过滤器或交错流过滤器,即一个以上的膜堆10仅安置于单导水板5的一侧。此时,只需将导水板5或5′另一不安放膜堆10的板面的导水孔16、17或16′17′用富有弹性橡皮板垫封死。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组装灵活实用,“O”型配水均匀,特别是较好的克服了布水槽渗漏现象,从而提高了过滤质量和过滤效率。本技术适用微孔滤膜和超滤膜。权利要求1.一种属于膜分离领域中微孔和超滤技术的薄型压框式过滤器,主要由夹紧板(7)、导水板(5)、浓、淡水隔板(2、3)、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及滤膜(4)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各一块或各数块叠加组合使用的浓、淡水隔板(2、3)两侧各放置一块或数块叠加组合使用的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导水板(5)为单导水板及由滤膜(4)、防布水槽隔板(1)、浓水隔板(2)及淡水隔板(3)所组成的膜堆(10),一个或若干个地放置于夹紧板(7)与单导水板(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膜堆(10)组成之一的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由布水孔(20)、网(11)、隔板框(19)构成,其各组成尺寸,相对位置及材质与浓、淡水隔板(2、3)基本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导水板(5)的侧边加工有原水进口(13)、淡水出口(14)、浓水出口(15)。板面两端配制有原水分流孔(16)、浓水聚集孔(18)、淡水聚集孔(17),板内布有分别连接上述三种通孔与其相对应的原水、浓水、淡水进、出口的暗道。4.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导水板(5)侧边加工有原水进口(13′)、淡水出口(14′),板面上两端分别加工有原水分流孔(16′)、淡水聚集孔(14′),板内布有分别连接上述两种通孔与其相对应的原水进口(13′)、淡水出口(14′)的暗道。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的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导水板(5)用高分子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膜堆(10)分别放置于单导水板(5)两板面上,构成对称型过滤器。7.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膜堆(10)放置于单导水板(5)的一板面上,构成非对称型过滤器。8.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滤膜(4)为微孔滤膜或超滤膜。专利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属于膜分离领域中微孔和超滤技术的薄型压框式过滤器,主要由夹紧板(7)、导水板(5)、浓、淡水隔板(2、3)、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及滤膜(4)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各一块或各数块叠加组合使用的浓、淡水隔板(2、3)两侧各放置一块或数块叠加组合使用的防布水槽渗漏隔板(1);导水板(5)为单导水板及由滤膜(4)、防布水槽隔板(1)、浓水隔板(2)及淡水隔板(3)所组成的膜堆(10),一个或若干个地放置于夹紧板(7)与单导水板(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钟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杭州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