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92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用于液固分离,包括壳体和整长聚液管,整长聚液管在壳体内呈单排放射状分布,整长聚液管的内端支撑在中心的分料盘上,外端支撑在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整长聚液管的外段间隙中增设有短聚液管。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叶滤机壳体内的有效容积,提高过滤能力,制作、安装方便,成本低。(*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用于液固分离。技术背景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固液分离作业中精滤操作单元的过滤设 备,过滤元件中的聚液管在壳体内呈单排放射状分布,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滤布寿命长、 滤液指标好、运行成本低,是较先进的粗液精滤设备。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发现,这种布置方 式存在不能有效利用设备壳体内部空间的缺点,影响了叶滤机的过滤能力,尤其是当进料处 理量和过滤面积较大、聚液管较长、壳体在直径方向的尺寸必须相应增大时,聚液管外段的 间隙较大,该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当需要的过滤面积较大时,如仍沿用上述方法,壳体直径必须增加很大才能保证足够的 过滤面积,不仅壳体的制作、安装不便,也给相应增长的过滤元件的制作、安装及拆卸带来 极大障碍,而且该设备的制作和安装成本均大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叶 滤机壳体内的有效容积,提高过滤能力,制作、安装方便,成本低。本技术所述的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包括壳体和整长聚液管,整长聚液管在壳 体内呈单排放射状分布,整长聚液管的内端支撑在中心的分料盘上,外端支撑在壳体上,在 整长聚液管较长时,在整长聚液管的外段间隙中增设短聚液管,充分利用较大的聚液管间隙 空间,最大化地利用叶滤机壳体内的有效容积,提高过滤能力,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 成本低。可以在壳体上设置牛腿,在牛腿上架设钢圈分料盘,使短聚液管的内端支撑在钢圈分料 盘上,外端同样支撑在壳体上;也可以直接在相邻整长聚液管上设置吊块,使短聚液管的内 端焊接在吊块上,外端同样支撑在壳体上。当整长聚液管外段间隙更大时,可增设两个短聚液管,还可以在两个短聚液管间隙中再 增设中长聚液管,此时,既设钢圈分料盘,也设吊块,因中长聚液管的内端距离壳体较远, 可将短聚液管的内端支撑在钢圈分料盘上,而将中长聚液管的内端内端焊接在吊块上。按照上述的设计,叶滤机所需过滤面积较大时,壳体内将布置有三排长短不一的聚液管 过滤元件,为了快速方便区分不同的聚液管,将短聚液管、中长聚液管和整长聚液管 在高度上错位分布,形成多层分布结构,如两层或三层,可以是短聚液管在一层 高度上,中长聚液管和整长聚液管在一层高度上,或短聚液管、中长聚液管和整 长聚液管分别在不同的三个层次的高度上。如将整长的一排聚液管及中长聚液管 布置在最底层,将短聚液管布置在最高层,这样即可快速找到相同的聚液管,在安装拆卸时 也可根据聚液管的长短依次有序地进行处理,即安装时可先从最低层的整长聚液管过滤元 件开始,然后是中长聚液管过滤元件,最后才是最高层的短聚液管过滤元件;而拆卸时顺序 刚好相反,从最高层的短聚液管过滤元件开始拆卸,再是中长聚液管过滤元件,最后才是最 低层的整长聚液管过滤元件。本技术中,由于在聚液管的较大间隙中增设了另外的聚液管,有效地增大了过滤面 积,在同等壳体直径的条件下,实现了在有限的壳体空间内达到较大过滤面积的技术愿望, 充分利用了设备的有效容积,正因为如此,壳体的直段直径及壳体壁厚、封头尺寸及锥体高 度等都不必设计得太大,保证了较低的设备材料成本及制作成本,而且制作、安装、拆卸方 便。由于本技术属于压力容器,被应用后,将会极大降低制造成本、安装成本及整个配 套系统(工艺、管道、阀门和土建等)的投资。主要应用于氧化铝行业及制糖行业,并且已 经越来越多地被探讨用在其它行业的精滤操作单元上。附图说明图l、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钢圈分料盘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吊块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分料盘2、整长聚液管3、吊块4、中长聚液管5、短聚液管 6、 钢圈分料盘7、牛腿 8、壳体。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上述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包括壳体8和整 长聚液管2,整长聚液管2在壳体8内呈单排放射状分布,整长聚液管2的内端支撑在中心分 料盘1上,外端支撑在壳体8上,整长聚液管2的外段间隙中增设有短聚液管5和中长聚液 管4,在壳体8上设置牛腿7,在牛腿7上架设钢圈分料盘6,短聚液管5的内端支撑在钢圈分料盘6上,外端支撑在壳体8上,在相邻整长聚液管2上设置吊块3,中长聚液管4的内端 焊接在吊块3上,外端支撑在壳体8上,短聚液管5、中长聚液管4和整长聚液管2在高度上 错位分布。由于在聚液管的较大间隙中增设了另外的聚液管,有效地增大了过滤面积,结构简单, 制作、安装、拆卸方便,大大降低了设备材料成本及制作成本。以目前越来越受关注的500M2立式叶滤机为例,进行成本估算如下 如若按单排单层聚液管设计的话,壳体直段的直径需达到最小4700min,椭圆形封头及锥 底尺寸也随之加大,壳体壁厚需16mm才能满足要求,相配的工艺管道及阀门口径也成倍增长, 另外还要涉及到相应的土建投资和使用大型安装设施等。采用本技术聚液管布置,壳体 直段直径仅3700mm,锥底高度4500隱、壳体壁厚12譲即可达到预期的过滤面积。由于壳体 尺寸较小,其相配的工艺管道及阀门均比大直径壳体时要减少至少100mm, 土建基础也相应减 小,设备安装时也不必采用大型的安装设施。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包括壳体和整长聚液管,整长聚液管在壳体内呈单排放射状分布,整长聚液管的内端支撑在中心的分料盘上,外端支撑在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整长聚液管的外段间隙中增设有短聚液管。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置牛腿,在 牛腿上架设钢圈分料盘,短聚液管的内端支撑在钢圈分料盘上,外端支撑在壳体上。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其特征在于在相邻整长聚液管上设 置吊块,短聚液管的内端焊接在吊块上,外端支撑在壳体上。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其特征在于短聚液管有两个,在两 个短聚液管间隙中增设有中长聚液管,在相邻整长聚液管上设置吊块,中长聚液管的内端焊 接在吊块上,外端支撑在壳体上。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其特征在于短聚液管、中长聚液管 和整长聚液管在高度上错位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用于液固分离,包括壳体和整长聚液管,整长聚液管在壳体内呈单排放射状分布,整长聚液管的内端支撑在中心的分料盘上,外端支撑在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整长聚液管的外段间隙中增设有短聚液管。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叶滤机壳体内的有效容积,提高过滤能力,制作、安装方便,成本低。文档编号B01D29/39GK201101916SQ20072002861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任绪水, 刘传斌, 杨树林, 牟晓红, 谷建明, 贾希震, 邹润民, 陈先杰, 宁 韩, 马卫东 申请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永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自清洁立式叶滤机,包括壳体和整长聚液管,整长聚液管在壳体内呈单排放射状分布,整长聚液管的内端支撑在中心的分料盘上,外端支撑在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整长聚液管的外段间隙中增设有短聚液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润民牟晓红韩宁杨树林马卫东陈先杰谷建明刘传斌贾希震任绪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永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