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伟农专利>正文

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874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盖板及底板,所述的筒体轴向中心设有一钢轨,该钢轨上套设一水平设置的密度识别器,所述的钢轨底部设有一与密度识别器联动的执行阀;所述的筒体底部设有由封板与槽钢构成一密封空腔,所述的执行阀设置在该密封空腔的封板上;所述的筒体下部设有一与上述密封空腔连通的出料管;所述的筒体上部设有进料管;所述的盖板上设有一回流管;所述的底板固定于地面或其它可靠的固定物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节能环保、操控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化工机械,尤其涉及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在石化、化工、制药和食品等工业行业所进行的非互溶液相双介质分离的手段,多采用蒸馏、精馏或人工分离的传统操作工艺,该工艺虽能将非互溶的两种液相介质分离,但同时伴随着设备投入资金大、操作费用大、动力能耗高、需人工监控、有一定的环境污染等等缺陷。我们知道,该工艺的理论是建立在两种液相介质气化温度不同的基础之上的,鉴于石化、化工、制药等工业行业一些产品的生产特性——即剧毒、易燃、易爆,决定了该行业所应用的许多设备应符合其生产特性,然而,目前这种以物质气化温度不同进行分离的设备显然无法满足一些产品的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环保、操控方便的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盖板及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轴向中心设有一钢轨,该钢轨上套设一水平设置的密度识别器,所述的钢轨底部设有一与密度识别器联动的执行阀;所述的筒体底部框设一槽钢,该槽钢顶部设有一封板,该封板与槽钢构成一密封空腔,所述的执行阀设置在该密封空腔的封板上;所述的筒体下部设有一与上述密封空腔连通的出料管;所述的筒体上部设有进料管;所述的盖板设在筒体的顶部,其上设有一回流管;所述的底板设在筒体的底部,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或其它可靠的固定物上。所述的钢轨下部设有一套筒,所述的密度识别器套设的该套筒上并作上下运动。所述的执行阀包括背压阀、背透阀、薄膜阀以及隔膜阀。所述的密封空腔概呈四方体结构,其三个侧面为槽钢,第四侧面为筒体侧壁,所述的出料管设在该筒体侧壁上。所述的盖板还设有备用回流管。所述的盖板还设有把手。所述的筒体下部还设有排污管。所述的进料管内侧设有流体缓冲板。所述的筒体与盖板通过螺栓固接。本技术是根据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的物理特性,利用非互溶的两种液相介质的密度不同来进行分离。本技术的开发,不仅满足了石化、化工、制药等行业分离工程的需要,而且由于本技术属无动力、纯机械、全自动、非人工干预的新型高科技产品,同一般分离工程操作相比,具有无动力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操作监控简便、分离效果优越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盖板2及底板3;所述的筒体1轴向中心设有一钢轨4,该钢轨下部套设一套筒5,该套筒5上套设一水平设置的密度识别器6,该密度识别器6可沿套筒5作上下运动,所述的套筒5底部设有一与密度识别器6联动的背压阀7;所述的筒体1底部框设一槽钢8,该槽钢8顶部设有一封板9,该封板9与槽钢8构成一密封空腔10,该密封空腔10概呈四方体结构,其三个侧面为槽钢8,第四侧面为筒体1的侧壁;所述的背压阀7设置在密封空腔的封板9上;所述的筒体1的下部侧壁设有一与上述密封空腔10连通的出料管11,同时在所述的筒体1的下部侧壁还设有一排污管12;所述的筒体1上部侧壁设有进料管13,该进料管13内侧设有流体缓冲板14;所述的盖板2设在筒体1的顶部,该盖板2与筒体1通过螺栓15固接,所述的盖板2上设有回流管16、备用回流管17以及把手18;所述的底板3设在筒体1的底部,并通过螺栓19固定于地面或其它可靠的固定物上。下面结合图1阐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经沉降分层后的混合液L1、L2,经过滤后进入本装置,当混合液在本装置中形成一定的液位H0后,并且高于密度识别器识别高度H识,产生如下三种情况1、密度识别器处于混合液分层界面之上时,即密度识别器处于液体L1之中,因为ρ1<ρ识,密度识别器下沉,将执行阀关闭。2、当密度识别器处于混合液分层界面之下时,即密度识别器处于液体L2之中,因为ρ识<ρ2,密度识别器上浮,将执行阀开启,液体L2从出料口流出,将液体L1与L2进行分离。3、当密度识别器处于混合液分层界面之中时,因为ρ1<ρ识<ρ2。密度识别器在液相中所受之力为本身的重力F1与浮力F2之和。1)当F1>F2,密度识别器下沉,将执行阀关闭;2)当F1<F2,密度识别器上浮,将执行阀开启;3)当F1=F2,密度识别器处于临界状况。说明1、本技术适用于混合液介质L1、L2经沉降分层后的分离。其中L1与L2无乳化、混溶现象产生;且L1与L2有一定范围的密度差。2、L1与L2的体积比≥65∶35。3、混合液中密度ρ1、ρ2的关系应为ρ1<ρ2。4、本技术中密度识别器的密度ρ识与混合液中L1、L2的密度关系应为ρ1<ρ识<ρ权利要求1.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盖板及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轴向中心设有一钢轨,该钢轨上套设一水平设置的密度识别器,所述的钢轨底部设有一与密度识别器联动的执行阀;所述的筒体底部框设一槽钢,该槽钢顶部设有一封板,该封板与槽钢构成一密封空腔,所述的执行阀设置在该密封空腔的封板上;所述的筒体下部设有一与上述密封空腔连通的出料管;所述的筒体上部设有进料管;所述的盖板设在筒体的顶部,其上设有一回流管;所述的底板设在筒体的底部,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或其它可靠的固定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轨下部设有一套筒,所述的密度识别器套设的该套筒上并作上下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行阀包括背压阀、背透阀、薄膜阀以及隔膜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空腔概呈四方体结构,其三个侧面为槽钢,第四侧面为筒体侧壁,所述的出料管设在该筒体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还设有备用回流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还设有把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下部还设有排污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管内侧设有流体缓冲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与盖板通过螺栓固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盖板及底板,所述的筒体轴向中心设有一钢轨,该钢轨上套设一水平设置的密度识别器,所述的钢轨底部设有一与密度识别器联动的执行阀;所述的筒体底部设有由封板与槽钢构成一密封空腔,所述的执行阀设置在该密封空腔的封板上;所述的筒体下部设有一与上述密封空腔连通的出料管;所述的筒体上部设有进料管;所述的盖板上设有一回流管;所述的底板固定于地面或其它可靠的固定物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节能环保、操控方便等优点。文档编号B01D15/08GK2597048SQ0322818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5日专利技术者朱伟农, 李岩冰 申请人:朱伟农, 李岩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相双介质层析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盖板及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轴向中心设有一钢轨,该钢轨上套设一水平设置的密度识别器,所述的钢轨底部设有一与密度识别器联动的执行阀;所述的筒体底部框设一槽钢,该槽钢顶部设有一封板,该封板与槽钢构成一密封空腔,所述的执行阀设置在该密封空腔的封板上;所述的筒体下部设有一与上述密封空腔连通的出料管;所述的筒体上部设有进料管;所述的盖板设在筒体的顶部,其上设有一回流管;所述的底板设在筒体的底部,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或其它可靠的固定物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农李岩冰
申请(专利权)人:朱伟农李岩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