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梁结构车架,包括主梁(1)、龙骨(2)和平架(3),所述龙骨(2)与所述平架(3)相连接;还包括横梁(21),所述横梁(21)设置于所述龙骨(2)上;所述主梁(1)与所述平架(3)相连接,所述主梁(1)具有向所述横梁(21)延伸的主梁延伸部(11),所述主梁延伸部(11)与所述横梁(21)相连接。所述主梁(1)与所述平架(3)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主梁结构车架通过所述主梁延伸部(11)与所述横梁(21)相连接的结构设计,加强了车架整体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摩托车的载重量标准。(*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特别涉及一种主梁结构车架。
技术介绍
目前,一种现有典型的主梁结构车架通常采用如下结构设计。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主梁结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主梁及其周边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现有的典型的主梁结构车架,包括主梁1'、龙骨2'和平架3'。主梁1'上连接有主梁盒1' 4;龙骨2'上连接有立管盒2' 2。主梁1'通过立管盒2' 2与龙骨2'相连接,并通过主梁盒1' 4与平架3'相连接。龙骨2'与平架3' 相连接。主梁盒1' 4具有与平架3'相平行的底壁1' 41,主梁1'与底壁1' 41相连接, 底壁1' 41与平架3'相连接。如图3所示,主梁1'具体的可以分为三段,分别为主梁主体部1' a、主梁弯曲部 1' b和主梁支撑部1' C。主梁支撑部Γ C与底壁Γ 41垂直连接。主梁1'与底壁 1' 41之间设置有座架1' 3,座架1' 3的一端与主梁弯曲部1' b相连接,座架1' 3的另一端与底壁1' 41相连接。在上述结构设计中,主梁上所承受的作用力一部分通过主梁支撑部Γ c垂直传递给底壁1' 41。底壁1' 41的受力端远离底壁1' 41与平架3'相连接的一端,因此底壁1' 41在接受主梁1'上传递的作用力的时候,将承受较大的弯矩。随着摩托车的承载性能逐渐增大,上述主梁结构车架的强度已经不能满足部分车型的使用。并且有些用户不按额定标准载重,超载现象异常严重。由于载重量大大超过载重标准,造成车身在行驶过程中抖动过大。由此将引起主梁盒1' 4承受更大的弯矩,造成底壁弯曲变形,严重时使车架断裂,造成交通事故。在现有的主梁结构车架中,因采用主梁1'通过主梁盒1' 4实现与平架3'的连接的结构设计,造成车架的整体强度不高,限制了摩托车的载重量标准。并且这种设计因引入较多的零件而使车架结构变得复杂,并且增加了制造成本。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主梁结构车架作出改进,从而能够有效加强车架的整体强度,提高摩托车的载重量标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主梁结构车架,该主梁结构车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加强车架的整体强度,提高摩托车的载重量标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梁结构车架,包括主梁、龙骨和平架,所述龙骨与所述平架相连接;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龙骨上;所述主梁与所述平架相连接,所述主梁具有向所述横梁延伸的主梁延伸部,所述主梁延伸部与所述横梁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主梁结构车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主梁和所述平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为两根,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梁两侧。优选地,所述主梁延伸部呈直线设计,并与所述横梁垂直连接。优选地,所述主梁延伸部与所述平架贴合。优选地,主梁结构车架上的座架设置于所述主梁上。优选地,所述主梁与所述龙骨连接处设置有立管盒,所述主梁通过所述立管盒与所述龙骨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主梁分别与所述横梁和所述平架通过焊接相连。优选地,所述龙骨与所述横梁通过焊接相连。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主梁结构车架,在所述龙骨上设置有所述横梁,所述主梁与所述横梁相连接,该连接结构简单可靠,能够提高车架的刚性和强度。当所述主梁承受施加于所述主梁上的作用力时,能够将部分作用力传递给所述横梁。由于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龙骨上,其两端均与龙骨相连接,当作用力传递于所述横梁上时,横梁能够将力分散于两端,此结构设计避免了因为作用力的集中而造成的车架的载重量标准降低的问题。所以, 所述龙骨上设置所述横梁,所述主梁与所述横梁相连接的结构设计不仅提高了车架的刚性和强度,同时,还提高了车的载重量标准。为了进一步增加车架的刚度,在所述主梁与所述平架之间还增加了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主梁和所述平架相连接。作用于所述主梁上的部分作用力还能通过加强筋传递到所述平架上,此结构设计在增加了车架的整体刚度外,通过所述加强筋对作用力的传递作用,所述平架还能分担一部分所述主梁上的作用力,由此减轻主梁上力的作用而使得车架在工作时的可靠性加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主梁结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主梁及其周边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主梁结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4中主梁及其周边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主梁1';主梁主体部1' a;主梁弯曲部1' b;主梁支撑部1'(;座架1' 3 ;主梁盒1'4;底壁1' 41;龙骨2';立管盒2' 2 ;平架3'。图4至图6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主梁1 ;主梁主体部Ia ;主梁弯曲部Ib ;主梁延伸部11,加强筋12 ;座架13 ;龙骨2 ;左龙骨边梁加;右龙骨边梁2b ;龙骨横梁2c ;横梁21 ;立管盒22 ;平架3。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主梁结构车架,该主梁结构车架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加强车架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并提高摩托车的载重量标准。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主梁结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主梁结构车架包括主梁1、龙骨2和平架 3。龙骨2与平架3相连接,龙骨2上设置有横梁21。主梁1与平架3相连接,并且主梁1 还具有主梁延伸部11,主梁延伸部11与横梁21相连接。其中,龙骨2具体设计为,包括左龙骨边梁加和右龙骨边梁2b,左龙骨边梁加和右龙骨边梁2b对称设置,两个边梁上均勻设置有龙骨横梁2c,龙骨横梁2c用于连接两个龙骨边梁。龙骨2上还设置有横梁21,横梁21与龙骨横梁2c平行设计,并连接于左龙骨边梁加与右龙骨边梁2b之间。两个边梁前段均呈向上弯曲并向内倾斜的设计,因为左龙骨边梁加和右龙骨边梁2b对称设计,所以左龙骨边梁加和右龙骨边梁2b于弯曲一侧的梁的端部能够连接。主梁1结构具体如下所述。请参考图6,图6为图4中主梁及其周边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主梁1结构具体地可以分为三段,包括主梁主体部la、主梁弯曲部Ib 和主梁延伸部11,并三段呈一体式设计。主梁主体部Ia为自主梁1与龙骨2相连接的一端至主梁弯曲部Ib的部分,主梁弯曲部Ib呈弯曲设计,从主梁弯曲部Ib向横梁21延伸的部分为主梁延伸部11。主梁延伸部11靠近主梁弯曲部Ib的部分与平架3相连接,远离主梁弯曲部Ib的一端与横梁21相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主梁结构车架的龙骨部分沿用了传统主梁结构车架的龙骨部分的设计,该结构设计的龙骨2结构简单,连接牢靠。并且在本技术中具体地于龙骨2上加设有横梁21,横梁21 —端与左龙骨边梁加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右龙骨边梁2b相连接,由于横梁21的加入使得龙骨2的连接更为可靠。主梁1通过采用了主梁延伸部11与横梁21连接的连接方式,能够使得当主梁1 上施加作用力时,主梁1能够通过主梁延伸部11将大部分作用力传递给横梁21。横梁21 的两端与龙骨1相连接,所以横梁21将力分散于两侧。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梁结构车架,包括主梁(1)、龙骨(2)和平架(3),所述龙骨(2)与所述平架(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21);所述横梁(21)设置于所述龙骨(2)上;所述主梁(1)与所述平架(3)相连接,所述主梁(1)具有向所述横梁(21)延伸的主梁延伸部(11),所述主梁延伸部(11)与所述横梁(2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黄河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