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滚针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5783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向传递力的滚针轴承,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的单向滚针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向滚针轴承,包括有内圈、与内圈套合的外圈、处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保持架、设于保持架上的若干弹性件及若干沿保持架圆周均布的若干滚针,内圈与滚针邻贴的周面上均布有若干同向排列的楔形止动槽及保持架定位槽;保持架上设有定位块;弹性件包括有连接端及支撑端,其连接端与保持架固定连接,支撑端为朝向滚针周面设置的半弧状支撑条,该半弧状支撑条包括有定位点及分别处于定位点两侧的支撑点,两支撑点与滚针抵触,定位点与保持架抵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止离合失效、使用寿命长的单向滚针轴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新 型涉及一种单向传递力的滚针轴承,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的单向滚针轴承
技术介绍
滚针轴承是带圆柱滚子的滚子轴承,相对其直径,滚子既细又长。这种滚子称为滚针。尽管具有较小的截面,轴承仍具有较高的负荷承受能力,因此,特别适用于径向空间受限制的场合。目前,市场及资料上出现的滚针轴承主要由内圈、与内圈套合的外圈、处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保持架、设于保持架上的若干弹性件及若干沿保持架圆周均布的若干滚针;通常,在外圈的内周面上均布有若干楔形止动槽;在汽车发电机自由式超越皮带轮中,由于发电机在工作时单向滚针轴承的内圈相对均速运转,外圈转速进行快速频繁切换,滚针与外圈同步运转,受高速离心力作用,其滚针、内圈与外圈上楔形止动槽离合时会产生离合失效;而且当单向滚针轴承在高速运转时,润滑脂受离心力作用甩向外圈的楔形止动槽,滚针与内圈滑动时不能有效润滑,会影响单向滚针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离合失效、使用寿命长的单向滚针轴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向滚针轴承,包括有内圈、与内圈套合的外圈、处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保持架、设于保持架上的若干弹性件及若干沿保持架圆周均布的若干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滚针邻贴的周面上均布有若干同向排列的楔形止动槽及保持架定位槽,楔形止动槽包括有活动端及限位端,其活动端相对限位端更低于内圈与滚针邻贴的周面,且活动端与限位端之间通过斜面衔接;所述的滚针处于楔形止动槽的活动端处时,滚针与外圈之间留有间隙,滚针处于楔形止动槽的限位端处时,滚针与外圈呈抵触配合;所述的保持架上设有延伸至内圈上保持架定位槽内的定位块;所述的弹性件包括有连接端及支撑端,其连接端与保持架固定连接,支撑端为朝向滚针周面设置的半弧状支撑条,该半弧状支撑条包括有定位点及分别处于定位点两侧的支撑点,两支撑点与滚针抵触,定位点与保持架抵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内圈上设置楔形止动槽,在使用过程中,滚针与内圈同步运转,滚针不受高速离心力作用,单向轴承的滚针与内圈楔形止动槽离合灵敏度非常高; 并且当外圈向右旋转时,滚针在弹性件与楔形止动槽的作用下,使外圈、滚针、内圈锁死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带动内圈一起向左旋转;当外圈向左旋转时,由于楔形止动槽的空间作用下,使外圈可以绕内圈旋转。当外圈带动内圈高速向右旋转时,外圈迅速换向左转或减速, 由于滚针、弹性件、保持架、内圈是一个整体,内圈与滚针仍均速左旋转,不受加速度与离心力作用,滚针与外圈产生滑动,此时外圈再迅速换向左转或加速时,就会出现外圈、滚针、内圈会迅速离合,外圈带动内圈继续向右旋转。同时由于外圈转速很高,油脂被甩向外圈,滚针与外圈之间滑动时能得到充分润滑,使轴承工作寿命大大提高。而通过将弹性件包括有连接端及支撑端,其支撑端包括有定位点及分别处于定位点两侧的支撑点,这样设置后,轴承在高速旋转与转向高速切换时,弹性件在保持架的支承下,弹性件受滚针冲击力时,滚针将弹性件压平,冲击力转移到保持架上;弹性件在受力过程中,弹性件随变形程度的不同应力点进行相应的转移,使弹性件的抗疲劳能力与抗冲击能力大大提高,寿命大大延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保持架上设有若干容置滚针的空腔,各空腔之间设有连接条,所述弹性件的连接端为横截面为倒“凹”字形并扣设于连接条上的框体,其支撑端的定位点与保持架上连接条的侧边抵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结构合理,并且保持架上连接条的设置方便了弹性件的安装及提高了弹性件的抗冲击力度。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弹性件的两支撑点处分别设有与滚针周面抵触的平直状压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直状压条的设置则进一步保证了弹性件支撑端处得到冲击时其两支撑点的所受的冲击力得到减缓及均勻,有效的防止弹性件受力不均而导致断裂及损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圈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I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持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一图5所示的一种单向滚针轴承,包括有内圈1、与内圈1套合的外圈2、处于内圈1与外圈2之间的保持架3、设于保持架3上的若干弹性件4及若干沿保持架3圆周均布的若干滚针5,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架3上设有若干容置滚针5的空腔31,滚针5处于保持架3的空腔31内,并且各空腔31之间设有连接条32。内圈1与滚针5邻贴的周面上均布有若干同向排列的楔形止动槽6及保持架定位槽11,楔形止动槽6包括有活动端61 及限位端62,其活动端61相对限位端62更低于内圈1与滚针5邻贴的周面,且活动端61 与限位端62之间通过斜面63衔接;滚针5处于楔形止动槽6的活动端61处时,滚针5与外圈2之间留有间隙,滚针5处于楔形止动槽6的限位端62处时,滚针5与外圈2呈抵触配合;为了使保持架3与内圈1之间得到定位,使保持架3随内圈1旋转,保持架3上设有延伸至内圈1上保持架定位槽11内的定位块33。上述方案相对现有技术中将楔形止动槽设置外圈上而言,具有离合灵敏度非常高、工作寿命长的特点,其工作过程如下在使用过程中,滚针5与内圈1同步运转,滚针5不受高速离心力作用,滚针5与内圈1楔形止动槽 6离合灵敏度非常高;并且当外圈2向右旋转时,滚针5在弹性件4与楔形止动槽6的作用下,使外圈2、滚针5、内圈1锁死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带动内圈1 一起向左旋转;当外圈2向左旋转时,由于楔形止动槽6的空间作用下,使外圈2可以绕内圈1旋转。当外圈2带动内圈1高速向右旋转时,外圈2迅速换向左转或减速,由于滚针5、弹性件4、保持架3、内圈1 是一个整体,内圈1与滚针5仍均速左旋转,不受加速度与离心力作用,滚针5与外圈2产生滑动,此时外圈2再迅速换向左转或加速时,就会出现外圈2、滚针5、内圈1会迅速离合, 外圈2带动内圈1继续向右旋转。同时由于外圈2转速很高,油脂被甩向外圈2,滚针5与外圈2之间滑动时能得到充分润滑,使轴承工作寿命大大提高。由于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弹性件的抗冲击能力与抗疲劳强力较差,轴承在高速旋转与转向高频切换时滚针对弹性件进行高频度冲击,使轴承的弹性件容易变形与断裂,导致轴承的功能过早失效。为了克服上述现有 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弹性件4包括有连接端41及支撑端42,其连接端41与保持架3固定连接,支撑端42为朝向滚针5周面设置的半弧状支撑条,该半弧状支撑条包括有定位点421及分别处于定位点 421两侧的支撑点422,两支撑点422与滚针5抵触,定位点421与保持架3抵触。这样设置后,轴承在高速旋转与转向高速切换时,弹性件4在保持架的支承下,弹性件4受滚针冲击力时,滚针5将弹性件4压平,冲击力转移到保持架3上;弹性件4在受力过程中,弹性件 4随变形程度的不同应力点进行相应的转移,使弹性件4的抗疲劳能力与抗冲击能力大大提高,寿命大大延长。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弹性件4的安装及提高弹性件4的抗冲击力度, 弹性件4的连接端41为横截面为倒“凹”字形并扣设于连接条上的框体,弹性件4的支撑端42的定位点421与保持架3上连接条32的侧边抵触,这样设置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向滚针轴承,包括有内圈、与内圈套合的外圈、处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保持架、设于保持架上的若干弹性件及若干沿保持架圆周均布的若干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滚针邻贴的周面上均布有若干同向排列的楔形止动槽及保持架定位槽,楔形止动槽包括有活动端及限位端,其活动端相对限位端更低于内圈与滚针邻贴的周面,且活动端与限位端之间通过斜面衔接;所述的滚针处于楔形止动槽的活动端处时,滚针与外圈之间留有间隙,滚针处于楔形止动槽的限位端处时,滚针与外圈呈抵触配合;所述的保持架上设有延伸至内圈上保持架定位槽内的定位块;所述的弹性件包括有连接端及支撑端,其连接端与保持架固定连接,支撑端为朝向滚针周面设置的半弧状支撑条,该半弧状支撑条包括有定位点及分别处于定位点两侧的支撑点,两支撑点与滚针抵触,定位点与保持架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泽林张新华文志星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静音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