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国忠专利>正文

一种片梭织机中的梭壳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85486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片梭织机中的梭壳的制备方法,所述梭壳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C:0.55-0.70%,Si:0.4-0.7%,Mn:1.2-1.5%,Cr:13-14.5%,W:0.8-1.2%,Ti:0.2-0.8%,V:0.4-0.7%,S:≤0.03%,P:≤0.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除了常规加工方法步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碳氮共渗工艺在表面形成0.15-0.25mm的硬化层,使得耐磨性大幅度提高,进而提高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梭壳的使用寿命比现有技术提高100-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片梭织机中的片梭由梭夹及外面的梭壳组成,经二个小销钉铆接成为一体。片梭的使用寿命主要决定内部梭夹,梭夹的主要工作部份是两个对称的臂,工作时在织机右侧打开钩的作用下,使两臂开闭夹住伟纱,将片梭投向另一侧时,左侧的打开钩使两臂再次打开,吐出纬纱,即片梭在完成一次引纬时,两臂开合两次。所以两臂根部承受最大的弯矩是危险的断面。为了能夹住纬纱,梭夹的尖端应保持1.91kgf的夹持力,因此要求两臂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持工作1000万次时夹持力不得小于1. 9公斤力。当梭夹夹住纬纱在织机上来回快速移动时,会产生较大摩擦力,纬纱会使夹纱面磨出沟槽,因此要求夹纱面要有足够硬度,否则会使梭夹夹不住纱面失效。现有技术中的片梭使用寿命为200万次,使用制梭夹材料为50GrV和45CrNiMoV,其成形工艺为机加一热处理840°C淬火,420°C回火一机加 —二次加工一喷丸。用此材料及工艺制做的梭夹存在着使用寿命短,约200万次,梭夹臂根部强度不够,梭夹臂的应力松驰,低于1. 9公斤力,至使夹纱面上出现小沟槽面而梭夹报废。同样,与梭夹配合的梭壳在滑槽中来回快速滑动,要求具有足够的耐磨性,现有技术中有采用^SiCr作为梭壳材料的,但实践证明该材料的耐磨性仍不能较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使得所制备的梭壳的使用寿命相比现有技术大幅度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梭壳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C :0. 55-0. 70 %, Si :0. 4-0. 7 %, Mn 1. 2-1. 5 %, Cr :13-14. 5 %, W 0. 8-1. 2 %, Ti 0. 2-0. 8%,V:0. 4-0. 7%, S ^ 0. 03%,P ^ 0. 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上述组份熔炼并浇注成钢锭;2)对钢锭进行锻造处理,锻造温度为980-1030°C,锻后空冷;3)机加工;4)调质处理,淬火温度870-910°C,回火温度为480_495°C ;幻焊尾;6)机加工;7)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为320_340°C ;8)气体表面碳氮共渗,共渗温度为540-560°C,碳氮共渗层厚度为0. 15-0. 25mm ;9)表面加工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梭壳用钢的上述组份设计理由如下C、Si、Mn:钢中的常规元素,这三种元素采用上述含量是为了保证梭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弹性。Cr 提高抗腐蚀性和增加淬透性的元素,梭壳使用寿命的降低与在环境中的腐蚀密切相关,因此,本专利技术将Cr含量限定在13-14. 5%以保证梭夹具有足够的抗腐蚀性。W:碳化物形成元素,是钢中具有一定量的耐磨碳化物,提高其耐磨性能,并且可以防止回火脆性。Ti、V 晶粒细化元素,提高强韧性,提高抗晶间腐蚀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梭壳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为1.针对梭壳用钢的使用工况,对其组份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使得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大幅提高,并具有足够的强度。2.除了常规加工方法外,本专利技术采用碳氮共渗工艺在表面形成0. 15-0. 25mm的硬化层,使得耐磨性大幅度提高,进而提高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梭壳的使用寿命比现有技术提高100-120%。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所述梭壳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 C 0. 55%, Si 0. 7%, Mn :1. 2%, Cr :14. 5%, W :0. 8%, Ti :0. 8%, V :0. 4%, S ^ 0. 03%, P 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上述组份熔炼并浇注成钢锭;2)对钢锭进行锻造处理,锻造温度为980°C,锻后空冷;3)机加工;4)调质处理,淬火温度870°C,回火温度为495°C ;幻焊尾;6)机加工;7)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为320°C ;8)气体表面碳氮共渗,共渗温度为540°C,碳氮共渗层厚度为0. 25mm ;9)表面加工成型。实施例二—种片梭织机中的梭壳的制备方法,所述梭壳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 C 0. 70%, Si 0. 4%, Mn 1. 5%, Cr 13%, W 1. 2%, Ti 0. 2%, V 0. 7%, S ^ 0. 03%, P (0. 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上述组份熔炼并浇注成钢锭;2)对钢锭进行锻造处理,锻造温度为1030°C,锻后空冷;3)机加工;4)调质处理,淬火温度910°C,回火温度为480°C ;5)焊尾;6)机加工;7)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为340°C ;8)气体表面碳氮共渗,共渗温度为560°C,碳氮共渗层厚度为0. 15mm ;9)表面加工成型。实施例三,所述梭壳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C :0. 62%, Si :0. 55 %, Mn :1. 35 %, Cr :13. 5 %, W 1. 0 %, Ti 0. 5 %, V 0. 55 %, S (0. 03%, P ^ 0. 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上述组份熔炼并浇注成钢锭;2)对钢锭进行锻造处理,锻造温度为1000°C,锻后空冷;3)机加工;4)调质处理,淬火温度890°C,回火温度为490°C ;5)焊尾;6)机加工;7)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为330°C ;8)气体表面碳氮共渗,共渗温度为550°C,碳氮共渗层厚度为0. 20mm ;9)表面加工成型。申请人:声明,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 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专利技术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改进, 对本专利技术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壳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c :0. 55-0. 70%, Si :0. 4-0. 7%,Mn :1. 2-1. 5%, Cr :13-14. 5%, W 0. 8-1. 2%, Ti 0. 2-0. 8%, V 0. 4-0. 7%, S ^ 0. 03%, P ^ 0. 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上述组份熔炼并浇注成钢锭;2)对钢锭进行锻造处理,锻造温度为980-1030°C,锻后空冷;3)机加工;4)调质处理,淬火温度870-910°C,回火温度为480-495°C;5)焊尾;6)机加工;7)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为320-340°C;8)气体表面碳氮共渗,共渗温度为540-560°C,碳氮共渗层厚度为0.15-0. 25mm ;9)表面加工成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所述梭壳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C0.55-0.70%,Si0.4-0.7%,Mn1.2-1.5%,Cr13-14.5%,W0.8-1.2%,Ti0.2-0.8%,V0.4-0.7%,S≤0.03%,P≤0.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除了常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片梭织机中的梭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壳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C:0.55-0.70%,Si:0.4-0.7%,Mn:1.2-1.5%,Cr:13-14.5%,W:0.8-1.2%,Ti:0.2-0.8%,V:0.4-0.7%,S:≤0.03%,P:≤0.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上述组份熔炼并浇注成钢锭;2)对钢锭进行锻造处理,锻造温度为980-1030℃,锻后空冷;3)机加工;4)调质处理,淬火温度870-910℃,回火温度为480-495℃;5)焊尾;6)机加工;7)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为320-340℃;8)气体表面碳氮共渗,共渗温度为540-560℃,碳氮共渗层厚度为0.15-0.25mm;9)表面加工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胡国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