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8315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该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至少部分边缘部粘接在配线基板(10)上的暂时固定工序;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封装材料(18)将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封装在透明基板(17)上的工序;所述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与配线基板(10)之间设置第一粘接材料,并且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至少部分边缘部上设置用于粘接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和配线基板(10)的第二粘接材料;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利用封装材料(18)将该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封装在透明基板(17)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特别是基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作为新一代能源的期待急剧提高。虽然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种类包括使用化合物半导体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使用有机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等形形色色的种类,但现在,使用硅晶体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已成为主流。目前,制造及销售最多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是在太阳光射入侧的一面(受光侧)形成η电极、在与受光面相反侧的一面(背面)形成ρ电极而构成的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此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31083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不形成电极、而仅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形成η电极及ρ电极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单体而言,其可利用的电能有限,因此,需要研究将多个上述结构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电连接而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31083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036118号公报在此,作为通过将多个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电连接而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方法,可以考虑通过将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封装在封装材料中而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方法,所述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是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在配线基板上而形成的。下面参照图8(a)及图8(b)的示意性剖面图,针对通过将上述的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封装在封装材料中来制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如图8 (a)所示,通过在配线基板100上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 制作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在此,在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第一导电型用电极6设置在第一导电型用配线12上,并且第二导电型用电极7设置在第二导电型用配线13上,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型用电极6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的半导体基板1背面的第一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2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型用配线12形成在配线基板100的绝缘基体材料11上,所述第二导电型用电极7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的半导体基板1背面的第二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3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型用配线13形成在配线基板100的绝缘基体材料11上。需要说明的是,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的半导体基板1的受光面上形成了纹理结构,在其纹理结构上形成了防反射膜5。另外,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的半导体基板1的背面形成了钝化膜4。接着,如图8(b)所示,将上述制作的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夹在具有乙烯-醋酸乙烯酯等封装材料18的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17与具有封装材料18的聚脂膜等背膜19之间并进行加热,由此将构成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封装在封装材料18中,从而制作出太阳能电池组件。根据上述方法,由于仅在配线基板100上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就能够将多个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进行电连接,因此,能够有效地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然而,在上述方法中,如果在封装工序中对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加热而未对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与配线基板100进行物理固定,那么,由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的半导体基板1的热膨胀及封装材料18的流动化等,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相对于配线基板100的相对位置有时会发生偏移。此外,在日本特开2001-03611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将封装材料的一部分预先固化来进行固定、从而防止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位置偏移的方法。更具体来说,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法中,在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侧预先涂布紫外线固化树脂,然后再设置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之后在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侧涂布热固性液体树脂。然后,对紫外线固化树脂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从而对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对热固性液体树脂进行加热,使热固性液体树脂固化,从而对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了封装。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法中,从防止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位置偏移的观点来看,需要提高用于固定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交联度。但如果提高了紫外线固化树脂的交联度,则紫外线固化树脂与热固性液体树脂的附着性恶化,出现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封装性降低的问题。另外,在上述的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因为必须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的电极间距相当狭窄、并且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0与配线基板100 的相对位置精度为相当高的精度,因此,迫切期待与此对应的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以及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相对于配线基板的位置偏移的。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方法,所述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具备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和配线基板,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形成了第一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及第二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的半导体基板、形成在对应第一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的半导体基板的一面侧上的第一导电型用电极、及形成在对应第二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的半导体基板的一面侧上的第二导电型用电极;所述配线基板具有绝缘基体材料、以及设置在绝缘基体材料上的第一导电型用配线和第二导电型用配线,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设置工序,在配线基板上设置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使得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第一导电型用电极设置在配线基板的第一导电型用配线上、并且使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第二导电型用电极设置在配线基板的第二导电型用配线上;以及暂时固定工序,将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至少部分边缘部粘接在配线基板上。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所述设置工序之前具有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和/或配线基板上预先涂布第一粘接材料的工序。在此,暂时固定工序优选包括将位于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至少部分边缘部的第一粘接材料固化的工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暂时固定工序包括将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第二粘接材料固化的工序,所述第二粘接材料设置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至少部分边缘部与配线基板之间。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暂时固定工序包括在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至少部分边缘部与配线基板之间粘贴粘合带的工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为具有由短边或圆弧构成的四个角的大致八角形的形状,并且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边缘部包括四个角。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封装材料将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封装在透明基板上的工序,所述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是通过上述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具备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和配线基板,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形成了第一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及第二导电型杂质扩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具备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和配线基板(10),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具有:形成了第一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2)及第二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3)的半导体基板(1)、与所述第一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2)对应而形在所述半导体基板(1)的一面侧上的第一导电型用电极(6)、及与所述第二导电型杂质扩散区域(3)对应而形成在所述半导体基板(1)的所述一面侧上的第二导电型用电极(7);所述配线基板(10)具有:绝缘基体材料(11)、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基体材料(11)上的第一导电型用配线(12,12a)及第二导电型用配线(13,13a),所述附配线基板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设置工序,在所述配线基板(10)上设置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使得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第一导电型用电极(6)设置在所述配线基板(10)的所述第一导电型用配线(12,12a)上、并且使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所述第二导电型用电极(7)设置在所述配线基板(10)的所述第二导电型用配线(13,13a)上;以及暂时固定工序,将所述背面电极型太阳能电池单元(8)的至少部分边缘部粘接在所述配线基板(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上塁安彦义哉森井浩二郎里村雅史冈田英生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