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4055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重结构,包括:台面;第一至第四支腿,其中每一个均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邻近第一端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槽,所述水平段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通槽,其中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沿水平段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和大致垂直地连接至所述水平段的第二端竖直段;其中第一至第四支腿相互组合并支撑台面。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重结构,将第一至第四支腿相互搭接组合成一体,在第一至第四支腿中的每一个的水平段上均通过两点支撑而保证了强度,进而增加了整个承重结构的强度和稳固度。另外,通过采用四个L形支腿相互搭接而减小了局部集中应力,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办公或居家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承重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桌台、椅凳等,一般需要在支撑腿部之间设置底部的横撑才可使得结构稳固。如果不设置横撑,则需要在台面与支撑腿之间设置支撑框架作为底盘,这样,底盘与支撑腿的连接点处将会应力集中,而这就需要焊接实现或者通过很高强度的材料去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稳固、不产生集中应力且高强度的承重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承重结构,包括台面;分别大致呈L形的第一至第四支腿,所述第一至第四支腿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邻近第一端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槽,所述水平段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通槽,其中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沿所述水平段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和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上端连接至所述水平段的第二端,且所述竖直段与所述水平段大致垂直;其中,所述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第一支腿的水平段的第一端分别卡合在所述第一支腿、 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的第二通槽中,同时所述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的水平段上邻近第二端的部分分别卡合在所述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第一支腿的第一通槽中,以将所述第一至第四支腿相互组合并支撑所述台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重结构,将第一至第四支腿相互搭接组合成一体,在第一至第四支腿中的每一个的水平段上均通过两点支撑而保证了强度,进而增加了整个承重结构的强度和稳固度。另外,通过四个L形支腿相互搭接以形成相互承托、相互支撑的关系, 可使台面负载的重量均衡的传递到四个L形支腿上,而省略了传统承重结构的底部横撑或支撑框架,减小了局部集中应力,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承重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支腿的水平段与所述第三支腿的水平段平行,所述第二支腿和第四支腿的水平段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支腿的水平段与所述第三支腿的水平段垂直。所述承重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一联接件,所述第一联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连接处以将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固定;第二联接件,所述第二联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连接处以将所述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固定;第三联接件,所述第三联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连接处以将所述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固定;和第四联接件,所述第四联接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支腿和第一支腿连接处以将所述第四支腿和第一支腿固定。所述第一至第四联接件均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棱柱体。可选地,所述第一至第四联接件分别与第一至第四支腿螺钉连接,使得第一至第四支腿之间的组合更稳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第四联接件分别与所述台面螺钉连接,以将第一至第四支腿与台面紧固连接。所述第一至第四支腿的水平段均为高度大于厚度的平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第四支腿的竖直段均为宽度大于厚度的平板。所述第一至第四支腿均为方钢件,制造简单,材料轻便且成本低。可选地,所述台面的下表面为大致平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重结构,在材料轻便的情况下满足高承受压力的要求。另外,制造方便,当各零件散装时用户即可简单快捷地装配,由此减小了包装和运输体积。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重结构的仰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承重结构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承重结构的第一至第四支腿中任一个的示意图;以及图4是图1中所示的承重结构的第一至第四联接件中任一个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 “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承重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重结构,包括台面100和分别大致呈L形的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第三支腿3和第四支腿4。其中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第三支腿3和第四支腿 4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大致组成L形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支腿1的水平段Ia的邻近第一端(即图3中的水平段 Ia的左端)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槽lc,水平段Ia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通槽ld,其中第二通槽Id与第一通槽Ic沿水平段Ia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一支腿1的竖直段Ib的上端连接至水平段Ia的第二端,且竖直段Ib与水平段 Ia大致垂直。同样地,第二支腿2的水平段加的邻近第一端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槽2c,水平段加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通槽2d,其中第二通槽2d与第一通槽2c沿水平段加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二支腿2的竖直段2b的上端连接至水平段加的第二端,且竖直段2b与水平段加大致垂直。第三支腿3的水平段3a的邻近第一端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槽 3c,水平段3a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通槽3d,其中第二通槽3d与第一通槽 3c沿水平段3a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三支腿3的竖直段北的上端连接至水平段3a 的第二端,且竖直段北与水平段3a大致垂直。第四支腿4的水平段如的邻近第一端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槽 4c,水平段如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通槽4d,其中第二通槽4d与第一通槽 4c沿水平段如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四支腿4的竖直段4b的上端连接至水平段如的第二端,且竖直段4b与水平段如大致垂直。其中,第二支腿2、第三支腿3、第四支腿4、第一支腿1的水平段的第一端分别卡合在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第三支腿3、第四支腿4的第二通槽中,同时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第三支腿3、第四支腿4的水平段上邻近第二端的部分分别卡合在第二支腿2、第三支腿3、第四支腿4、第一支腿1的第一通槽中,以将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第三支腿3和第四支腿4相互搭接组合并支撑台面100。也就是说,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二支腿2的水平段加的第一端卡合在第一支腿1的第二通槽Id中,同时第四支腿4的水平段如上邻近第二端的部分卡合在第一支腿 1的第一通槽Ic中,由此第一支腿1的两端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台面;分别大致呈L形的第一至第四支腿,所述第一至第四支腿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邻近第一端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通槽,所述水平段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通槽,其中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沿所述水平段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和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上端连接至所述水平段的第二端,且所述竖直段与所述水平段大致垂直;其中,所述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第一支腿的水平段的第一端分别卡合在所述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的第二通槽中,同时所述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的水平段上邻近第二端的部分分别卡合在所述第二支腿、第三支腿、第四支腿、第一支腿的第一通槽中,以将所述第一至第四支腿相互组合并支撑所述台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